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s://m.39.net/disease/a_t5oft8k.html曹建金在表演节目(左一)。(受访者供图)新华社南昌1月29日电(记者姚子云)在江西省万年县裴梅镇龙港村,20年前的一场乡村春晚,让外界认识了这个小村庄。如今,龙港村的戏台子每年大年初三,依旧会准时上演一出春晚。台上的节目热热闹闹,台下一家老小围着戏台,村民们载歌载舞共同庆祝,听不厌的乡音,看不厌的传统戏剧表演,年味别样浓。龙港村通往县城有一个小时车程。虽然地处偏远,但是村民对文娱活动的热爱从未减少。20年前,刚刚工作的曹建金和村里同龄人一合计,学校办元旦晚会,电视台有春晚,咱们村也可以办一场晚会。要办就办得热热闹闹,时间定在大年初三——外嫁女回娘家的日子。村民在观看春晚。(受访者供图)刚开始曹建金心里还打鼓,结果却出奇顺利。敲锣打鼓,把全村人召集起来,大家一致同意办春晚。场地不够,就放到村里敬老院,老人们都很欢迎。“全村人都来了,只是中老年人都不好意思表演。”曹建金说。转眼间,春晚一办就办到现在。别人口中的小曹成了老曹,他每场不落参演。曹建金说,台上越来越热闹,露天台子变成专业戏台,演员从年轻人占据舞台到老青少大联欢,从老歌、交际舞、相声小品的“老三样”到武术、时装秀、民族舞、西洋乐等,各类节目竞相绽放。“我们村的春晚故事三天三夜都说不完。”58岁的聂银枝说,她每场晚会都会观看,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登台“亮个相”。14岁那年学的舞蹈《井冈山上种南瓜》,现在她还能说跳就跳。发展乡村文化的风越吹越深,村委会鼓励中老年人积极参与文娱活动,小广场也修建起来了。于是,聂银枝加入了村里组建的腰鼓队,登上了晚会舞台。现在,聂银枝还成了晚会的“台柱”。今年,她将腰鼓、广场舞等形式融合在一起。“表演的节目叫《青春踢踏》,12人的表演队伍,年龄最大有70多岁。虽然节奏比较快,但我们可以应付过来。”聂银枝说,她家三代和春晚结缘,小孙女今年在一个话剧节目里演小红军。演员在表演萨克斯。(受访者供图)一台春晚,拉近了全村人的距离。从盼一桌丰盛的团圆饭,到全村人一起乐呵看春晚,生活甜了,年味浓了。“我们全村人都互相认识,又有以前村里大家相互熟悉、关照的感觉了。”59岁的村民徐籽标说。晚会也让村里的老人有机会了解城里的新鲜事。因为有村里春晚的舞台经验,聂银枝和她的腰鼓团队从“守”在村里,到走向城里。在春晚的舞台上,她见识了钢琴、萨克斯等“洋”乐器……龙港村党支部书记程永庆说,现在村里晚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城里人都赶过来看,去年现场人数超人,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超30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ys/17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