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传统文化艺术协会专家鲍焱
诗书人生
——记宜春首届文化名人鲍焱
曾福龙
鲍焱近年参与编写的部分书籍
他毕业于江西师大物理系,曾经在全国《物理实验》杂志发表过《用闪光照相法研究液体的失重现象》的论文,并得出了在失重液体中阿基米德定理不成立的结论,可是却走上了诗词、收藏、史志研究的道路,曾被有关省领导誉为地方文化问题“问不倒的干部”。他就是现任宜春市党史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任、江西省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江西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江西书院研究会常务理事、《宜春诗词》主编、袁州古城复兴常务顾问、宜春市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宜春市韩愈研究会名誉会长、宜春市佛教协会顾问、首届宜春文化名人、宜春市传统文化艺术协会专家鲍焱。
理科诗迷
鲍焱是万载县康乐镇人,年出生。今年55岁的鲍焱戴着眼镜,理着短发,白皙的国字脸,说话轻言细语,像多数文化人一样浑身透出一股书卷气。鲍焱年毕业于江西师大物理系。按说,物理系学生应该是数理化厉害,可是,鲍焱自小语文成绩就突出,写的作文经常被语文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念。年仅十岁时就以诗歌的形式在班会上发言,让人刮目相看。尔后不久,转到宜春二小读书时搞军训,每天六点钟起床在操场集合,手持红缨枪练习队列和刺杀,大多数学生累得不愿吃饭,鲍焱却来了诗兴,写了一首小诗,登在学校的板报上。诗曰:“天刚蒙蒙亮,操场练兵场。几百小民兵,个个都雄壮。”浓浓的稚气和豪情跃然纸上。
鲍焱作品集
如果说这时的鲍焱写诗还是顺口溜性质的,到了小学快毕业时,诗歌写得就颇有点诗意了。年,当时的宜春县开展建设状元洲为乐园的状元洲建设,学校组织学生去状元洲劳动。农历上半月的一天傍晚,劳动中的鲍焱看见红日西沉,东方一钩新月升上天际,红日和新月都倒映在秀江河里,顿时来了诗兴,当场写下了一首小诗:“水清绿映红,天边挂玉弓。挟得金枝射,红日落山中。”看着这首诗,人们恐怕很难将它与一个小学生联系起来。
鲍焱读初中时,还学会了写嵌名诗,将同学的名字写成一首小诗,很受同学的青睐。到了大学期间,诗歌就写得更好了。大学一年级时,学校成立“庐风诗社”,进行诗歌创作比赛,鲍焱受《诗经?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启发,写下了七言古律爱情诗《逑思》获奖,成为全校唯一的一个诗歌获奖的理科生,奖品是一本《志摩的诗》。如此一来,鲍焱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诗词创作,经常以写信的形式求教于学校几位善于写诗词的教授。
年鲍焱参加“中华诗词学会”时,收到学会办公室主任的回信:“恭喜你成为中华诗词学会最年轻的会员。”几十年来,鲍焱先后在《中华诗词》《诗词集刊》《诗词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诗词三百余首。年,江西诗词学会首次在《江西诗词》杂志推出《当代江西吟坛人物》栏目,他荣幸与龚嘉英研究员、刘世南教授共同入选。他转益多师,不拘常师。霍松林、周汝昌、周退密、叶嘉莹、孔凡章、宗远崖、陶博吾、胡守仁、傅义诸名家都曾请益。
慧眼识珠
鲍焱除了诗词创作的业余爱好外,还有一个很时尚的爱好——收藏。收藏界的水很深,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弄不好就会“呛死”或“淹死”。可是,鲍焱却在收藏的大河里自由畅游,顺风顺水。这就全靠他那双识珠的慧眼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大地悄然兴起一股集邮热潮。那时还没有专门的古玩市场,只是在街头巷尾或者公园里三五成群地交易。兴趣广泛的鲍焱时常去南昌八一公园游玩,那里有当时全国第一批艺术品市场,有不少人交换或者出售已经用过的邮票,渐渐地也对这一行产生了兴趣。鲍焱有个大学同学的父亲集有一些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邮票,鲍焱年毕业后的第一个月领到工资47.5元,全部用于购买了那位同学父亲的面值两元多一点的信销邮票。
清代梅花仕女图(藏品)
如果说这时的鲍焱集邮还只是一种爱好或者兴趣,那他后来的收藏则是由民生情怀引起的。年,鲍焱被单位上派往万载县潭埠乡某村搞扶贫,该村确实贫困,连买菜的钱都没有,吃饭成了问题。为了筹钱,村干部拿出大概是土改时从地主那儿缴获来的半箩筐铜钱和一只玉石手镯、两块和合二仙的翡翠对牌,问鲍焱有没有办法变现。鲍焱是来扶贫的,哪有时间去卖这些东西?再说也不懂行情,没法,只好自己花50元买下两斤铜钱和玉镯及对牌,解决了村里的燃眉之急。当时同鲍焱一同去该村的两个县里的干部说鲍焱上当了,那些玩意儿值不得五十块钱。鲍焱说,我可不是做生意,没有去想那么多,只是想解决村里经济困窘。没想到这种慷慨解囊救急倒成了鲍焱收藏古玩的开端。随后,鲍焱便留心古玩的收藏。
扬州八怪高凤翰诗札(藏品)
鲍焱收藏古玩非常注重文化艺术性,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痴迷老祖宗的文化艺术。从宋朝的铜镜到当代名家的荷花图、明朝的和田玉带板到清朝乡试的考卷、清朝宜春县修志收据、清朝宜春县诉讼状、清朝的对联、洪宪元年万载县契尾以及民国时期的购买凭单,都与书画和文献有关。中国文人印的鼻祖文征明的长子文彭有一方绿端砚,尽管是残品,鲍焱还是视为珍宝,将其收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鲍焱发现了世家旧藏十几张的清朝字画,经过仔细甄别确认不是赝品后,花了六千元钱买了下来。尽管六千元钱当时对于鲍焱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可他硬是咬着牙买了,并不心疼。后来实践证明,这次巨额投资没有错,过了十几年,那批字画的价值便增值不少。
鲍焱从事古玩收藏尽管痴迷,但是绝不迷蒙,严格掌握一个度,一是在时间上从不影响工作,只是利用中午休息和星期天休息时间去古玩市场淘宝;二是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收藏古玩的有关规定,不搞违纪违法的收藏,国家禁止私人收藏的古董绝不染指。
一般搞收藏的人难免有走眼的时候,一不留神便会收到赝品,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可鲍焱很少吃亏上当。其中原因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但是有两个因素不可忽视:一是鲍焱平时博览群书、对于历史知识的深入全面的了解;二是既不刻意营求,也不轻易放过,恬淡笃定,蓄物养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贪捡大漏,不懂的东西绝对不碰。
宜春情结
鲍焱长期从事党史和地方志的研究,并且酷爱这一事业,或许这与他骨子里的热爱历史、严谨治学的精神有关。在一般人的眼里,历史研究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可是鲍焱却干得津津有味,并且充分利用这一阵地为养育着他的宜春争光添彩,为唱响宜春做出了重要贡献。
著名诗人、书法家周退密书札
鲍焱喜欢诗词创作,在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便积极参与宜春诗社的筹建工作,并担任首届宜春诗社的副秘书长,年第二届宜春诗社起便担任秘书长一职,年担任诗社常务副社长,年起兼任《宜春诗词》主编,为宜春诗词创作的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鲍焱长期从事历史研究工作,在故纸堆里寻找乐趣,潜心研究宜春本土的人物、风情、掌故,并且形成文字,积十数年心血,出版一部24万余字的《桂庵文稿》,介绍了许多宜春的前贤、文物、禅宗、当代精英,为外地人了解宜春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
为了宣传宜春,鲍焱精心撰写文史研究文稿,并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文物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书画报》《党史信息报》《党史文苑》《中国档案报》等国字号报刊上发表各种文章余篇,有效地宣传了古老而美丽的宜春。
著名诗人宗远崖书札
鲍焱对于宜春的贡献不仅仅是停留在著书立说、发表文章上,他还特别注重“知行如一,经世致用”,将文章写在大地上。譬如,铜鼓县是著名的秋收起义策源地,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未果——因为当时秋收起义部队的师部在修水,修水师部旧址成功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铜鼓是团部,故而没有获批。鲍焱另辟蹊径,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铜鼓亲自领导秋收起义,毛泽东当时是前敌委员会书记,于是打“前敌委员会”这张牌,申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获得成功。再比如,万载县湘鄂赣纪念馆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关键时刻,有关方面陷入了湘鄂赣苏区没有走出长征部队困局,在全国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无从下手。他基于自己长期研究,指出从湘鄂赣边走出的红十八军调入湘鄂苏区后,编入红六军团,并于年7月率先进行长征。在长征路上,当国民党30万大军“围剿”湘鄂川黔苏区的危急时刻,这支部队以自己巨大的牺牲牵制住十倍于己的敌人,担负其维护红六军团主力进行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甘孜会师后又成为红二方面军的一支重要力量。基于这一重要史实,申报工作一举成功!
著名诗人、胡守仁教授信札
樟树彭素民是著名国民党左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忠实助手,在推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上做出卓越贡献。近年来,随着史料的不断发现,鲍焱对这一重要人物进行了系统研究,不断收集整理了彭素民遗诗、遗联,还通过对彭素民日记手稿等文献的研究,撰写了《彭素民与黄埔军校》一文,这一研究成果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在《历史的丰碑——黄埔军校校史展》第一单元黄埔创校中,只介绍了孙中山、马林(共产国际代表)、越飞(苏联全权代表)、彭素民四人,还原了彭素民在黄埔创校中的历史地位。
这就是鲍焱,格物致知,治学严谨,勇于创新,一个痴迷诗词创作、爱好文物收藏、潜心历史研究的鲍焱;一个从诗词入手、与文化历史结下不解之缘的鲍焱;一个被有关领导赞誉为“国家宝贝、民族宝贝、地方宝贝”的鲍焱;一个充满着诗意的鲍焱!
人物专访栏目
鲍焱和作者曾福龙
策划:贺凤珍
编辑:陈玉桔
审核:林高兴
邮箱:y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