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稻花香十里,一家煮饭百家香。说的不是北方的五常大米,而是拥有“世界稻作之源”美誉的江西万年贡米。据江西万年县地方志记载,自南北朝起,万年贡米就专供皇室。明正德七年(公元),明武宗下令新建万年县,县令将县里特有大米进贡,皇帝御膳后传旨“代代耕种,岁岁纳贡”。清时各州县纳粮送京,必待万年贡米运到,方可封仓。
如今,这样优质的万年贡米,正通过新兴电商平台,从万年县的稻田直连全国“寻常百姓家”。“我们在拼多多年上市时就意识到平台背后巨大的蓝海流量,能开辟出一个新市场”,万年贡集团电商负责人徐双志说,“这些年经营下来,店铺万年贡米的复购率达到了40%,北上广深、中原地区甚至西北的消费者都有,有的人每个月都要拼几次。”
▲十月,在鄱阳湖流域的江西万年县,生长在山谷里的稻田泛着浅黄,稻田正在成熟,农户们迎来了又一繁忙时节——收割。袁权|摄
“我们刚刚入选拼多多的‘寻鲜中国多多好农货’项目,全店铺就都报名了拼多多双11,在百亿补贴的加持下,用更实惠的价格回馈全国消费者,让更多人吃到优质的万年贡米”,借力无远弗届的电商平台,鄱阳湖畔的南方优质大米,正在进一步突破“南果北粮”的“分工”,卖向全国各地。
传承万年,活生生的全球农业文化遗产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在鄱阳湖流域的江西万年县裴梅镇荷桥村,生长在山谷里的稻田泛着浅黄,稻田正在成熟,农户们迎来了又一繁忙时节——收割。
30多岁的农户程忠仁在种植万年稻上有自己的坚持。“万年贡米不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文化。”程忠仁说,“我种植的‘坞源早’就是最传统的万年贡米,属野生稻,一年栽一季,只有处于怀玉山北麓的丘陵峡谷地带,喝着清冽的山泉水,才能长成。”
▲鄱阳湖畔,万年县的农户收获稻子和喜悦。贡轩|摄
这种万年贡米,对生长环境要求极其严苛,无需施肥、打药。一般的大米一亩田能产多斤,而“坞源早”亩产仅多斤。“坞源早”作为野生稻品种,有一个奇特之处,具有三个“”:生长周期天左右,稻秸秆长cm左右,亩产在公斤左右。
物以稀为贵。在拼多多“万年贡粮油官方旗舰店”里,即使“稻田直发”省掉了所有中间环节费用,有一款野生保护稻种“万年贡”的价格,依然达到每公斤元左右。“相比于卖出更大销量,这款产品我们更在意的是它背后的文化传承”,徐双志称。
如今,当地农民们依然坚持用最传统的耕作方式种植着万年贡米,让“坞源早”和背后的稻作文化,维持着野生稻特有状态。
早在年,万年贡米即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年6月,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命名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年入选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在万年县的仙人洞遗址,发现了距今-年前的人工栽培稻植硅石。它是当今世界最早的栽培稻遗存,将世界稻作起源,由年前推到-年前。野稻驯化,万年之源,结合现代的水稻生产一起,形成了“野生稻——人工栽培野生稻——栽培稻——稻作文化系统”这一完整的演化链,对保护农业物种资源、服务现代水稻生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万年贡米的文化传承确实挺重要,作为年轻的‘新农人’,我肯定要坚持传统的种植方式,同时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