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发掘大批古墓群出土文物琳琅满目

万载历史悠久,数千年前便有先民繁衍,能觅农耕行踪。万载县于孙吴黄武年间(公元~年)就开始设县,叫阳乐县,县治设罗城(今罗城镇);西晋太康元年(公元年)改为康乐县;唐武德五年(公元年)复设阳乐县,县治由罗城迁至龙山下(今县公安局所在地);杨吴顺义元年(公元年)取当时万载乡之“万载”为县名,县名前后经历多次更迭,至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年)才稳定下来,一直至今。

历年来,万载发掘出土了大量历史价值较高的古墓群,古墓群分布范围十分广,且年代较为久远,从商、周至汉、元时期的墓葬均有发现。这些古墓群的发掘,给人们带来了惊喜,也让万载源远流长的历史得以重新展现。

商代墓葬探索青铜文化遗存

仙源公社地处万载山区,交通不便,这里不仅是老革命根据地,还于年发现了2处距今多年的墓葬,它们是离公社驻地四五华里的榨树窝和茶树窝遗址。这两处遗址位于高出地面20~30米的矮山上,从这里采集和出土的文化遗物多为陶瓷器和石器。

石器器形有中、小型石锛,长方形孔石刀等,陶瓷器中有许多折肩、凹底罐类残片。除此之外,还有浅盘豆、敞口原始瓷尊、深腹罐、碗、钵等的碎片及部份可复原器具。陶瓷器表面上的装饰花纹有细中型方格纹、变体S形纹、绳纹和刻画人字形纹等。

年3月,考古学家们再次前往茶树窝遗址调查,清理了一座残墓,这座残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结构,座北面南,东西北三壁尚存,而南壁已经在经年累月的雨水冲刷下破坏。古墓东西宽约1米,南北长约1.5米,底深10~40厘米。

在这座残墓中,出土了石斧2件、原始瓷敞口尊1件、泥质红陶袋足鬶1件。墓中的敞口尊不仅可见到口沿残片,且经专家复原后的形制与郑州二里岗铭功路墓葬中出土的十分相似。这2处遗址和残墓的发现,对于了解和探索赣西北地区青铜文化遗存和分布,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实物依据。

西周墓葬暗藏“千古之谜”

周代是我国古代文明达到繁荣昌盛的时期,传统的礼乐制度,以及学术文化无不在这时定型奠基。在万载就曾发掘出西周墓葬群两处,井埚里墓葬群位于仙源乡山枣村西北米,距县城西北约47公里。此墓区为高出周围地表30米的山丘,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墓葬分布密集,在约平方米的地表上,墓葬的随葬品主要有陶器、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玉石装饰品、原始瓷器和漆器等。纹饰以大、小方格纹和云雷纹居多。

而另一座西周墓葬群——天子坳墓位于赤兴乡皂下村西北米的天子坳,距县城33.5公里。天子坳是一座南北走向,高出地表米的大山。古墓坐落在山中部的向阳坡上,有宽大的墓室,墓室的南北两端各有1条墓道,南端斜坡状的墓道较长,北端墓道略短。工作人员在其方圆10平方米的范围内,采集到饰有方格纹、云雷纹的陶器残片,在距地表20厘米深处还挖到陶鼎、陶罐各1件。

周文化对于中国封建社会乃至中国近代文化、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更使中华文明未曾中断地传承至今。考古学家认为,对万载西周墓葬的挖掘,无论挖出多少东西,甚至不出东西,对判断墓葬的年代、研究墓主身份、以至整个西周考古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这两处墓葬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必然能使我们甚至后人获取许多有关西周的历史信息,从而一步步破解诸多的“千古之谜”。

东汉墓葬精美黄陶器引人注目

年7月,万载县文物普查队在城西60华里的大桥公社泉塘大队清理了一座东汉墓,该墓位于泉塘大队西北部米处的曾家湾黄土岗上,占地面积约平方米。据了解,当地村民在取土盖房时挖出了该墓的甬道。

“本来打算用挖掘机挖土建房,没想到还没挖两下,师傅就发现挖掘机似乎碰到了硬物。”村民原以为是一块大石头,跑上前一看,却发现是一块平整的大石头。继续清理,才发现这好像是一根石梁。由于之前村里曾发现一座古墓,这次发现的石梁,与当年出土古墓的石梁极为相似。担心脚底下埋着的是一座古墓,大家第一时间联系了文物普查队,抢救保护了一大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

曾家湾古墓座西朝东,是券拱砖室墓,墓室全长8.56米、宽2.08米、高3.1米,甬道全长1.76米、宽1.3米、高80厘米,出土的文物总计35件。在这些文物中,一件陶灶十分引人注目。陶灶长35.5厘米,宽19厘米,灶门高7.4厘米、底宽13厘米。陶灶还有两小一大三个灶孔,用泥质黄陶制作,质地坚硬,而且装饰有细格花纹,十分精美。据当地群众反映,历年来开荒建房时,在这附近几座黄土岗上曾多次挖到过同类的墓葬,可惜发现了早年被盗的痕迹,破坏了不少文物。

元代墓葬一方地券解读历史

年4月中旬,万载县三兴乡花塘村石里农民建房打地基时,发现一座元代古墓,万载县博物馆闻讯后即派人前往调查清理。该墓位于三兴乡东侧距花塘村1华里左右的台地中,坐东朝西。墓室全长4.8米,由长方形和半月形墓室组成。

长方形墓室长3.95米、宽1.6米,券顶。墓壁为花岗岩石所砌,台底由大小不一的长方形花岗岩石铺平,弧形条石迭砌,子母口相互嵌紧成围。弧条石长76厘米、宽16.5厘米、厚10厘米,正面阳刻飞蝶图案。

由于墓室早年被盗,工作人员清理时,仅剩碗、钵等残片。墓首两侧有一对皈依瓶保存基本完整,瓶口直径9.5厘米、底径12厘米、高62厘米。瓶身画有12个武士肖像,瓶颈缠绕着一条龙,点缀着飞禽,通体施青白釉,润泽光亮,美不胜收。

工作人员还在墓室内发现了一方地券,古代有说法:地券是生者为死者在“阴间”买下一处栖身之所的证明,具有鲜明的道教文化特征。“买地券”源于东汉,唐后盛行,元代后成为人们料理死者后事的一种常用形式。这方地券边长32厘米、厚2.5厘米,字迹已经斑驳模糊,但依稀仍然可见“丁巳延祐四年”(公元年)的字样。这是万载首次发现的元代墓,为研究地方历史及元代墓葬情况提供了依据。

(ps:本文相关资料由万载县委宣传部提供)

信息来源:江西晨报

领导说了: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就涨五毛!

万载在线客服

欢迎赐稿:

qq.







































什么药可以治白癜风
哪里的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jg/3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