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每年收割完晚稻,天气变冷时,万载县马步乡郭村杨细高夫妇也就迎来了一年中最辛苦的时候。从农历九月至腊月十五左右,依息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手工制作麦芽米糖,只为将那香甜的美味飘到千家万户。
▲洗净的小麦麦粒,经过3天—4天育芽后,待长出二叶包心时,就可将其切成碎段,且越碎越好待用。
老杨制作米糖的主要原料是自家产的糯米和麦芽,制作时需要经过洗米、浸米、蒸饭、酿造、榨糖、煎糖、凉却、打糖、拉条、敲糖等工序,前后需要整整20个小时才能出一锅12公斤的米糖。因为是纯手工制作,加上年龄大了,杨细高夫妇由原来一天能做6锅96公斤糯米到现在只能做1锅16公斤糯米。
做米糖从早上五点开始,将水中浸泡过的糯米捞起沥干。放置大铁锅内的木甑中,大火蒸至糯米无硬心,大概需要半小时。
用土制的榨汁机进行渣液分离,榨出的汁液就是麦芽糖。
榨出的汁液经过柴火大灶铁锅熬制,便可浓缩成一定浓度的麦芽糖。
熬糖的过程中不断用长竹筷搅拌,即是防止粘锅,也可测试糖的粘稠度。标准是可以打出一面“糖旗”才能上锅。
由于气候原因,米糖作坊一年只能工作4个月。在这天里,杨细高他们每天只能睡4小时,这样的艰辛,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坚持下来的。老杨的三个儿子都学会了手工制作米糖的手艺,但是做的最多的只坚持了10年便也做不下去,只有老杨他们相信这种传统手艺,能够通过他们“用心”做出的米糖传递到所有人。
▲待糖冷却尚有余温时进行拉糖,十几公斤琥珀色的饴糖经过杨大伯几番甩拉,与空气充分接触逐渐变成米白色。
提及米糖的秘方,77岁高龄的杨细高笑着说:“秘方就是原料正宗,用心地尊重每一个制作步骤和所有买米糖的人。”正是遵循着“用心”这个秘方,他们家生产的米糖一直卖得很好,特别是加入炒熟的芝麻后吃起来更香。据了解,现在万载县城周边康乐、马步、鹅峰三个乡镇只有杨细高夫妇一家在坚持手工制作麦芽米糖手艺了。很多老顾客几十年来都是认准他们的米糖,有些还特意买来寄往外地读书、工作、生活的孩子或亲朋好友。杨大伯的米糖在很多万载人记忆中代表的正是一种家乡的味道,米糖的意义已不仅仅是一种零食,也许更多的是一种对旧时光对童年的回忆。
▍图文来源:郑州哪儿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