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亩荒山变绿洲万载老兵黄冬根的林海情缘

或许人生应该

这样

在万载有这样一位老兵

20年前

不顾家人的反对

回到生他养他的小山村

凭着军人的坚毅

将2千亩荒山变成了绿洲

他就是万载县双桥镇尚庄村村民黄冬根

一大早,64岁的黄冬根与往常一样,拿起砍刀、锄头开始巡山,家里的小黑狗紧随其后。老黄承包的那片山林,经过近20年的精心管护,成排成行的参天大树随处可见。群山环抱之中,茂密的森林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树叶泛起绿油油的光泽,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说起为什么要承包山林,老黄的答案非常简单:“我当兵之前是在山里面长大的,我是地地道道的山里人,对山是有感情的。”

顺着崎岖不平的山路,黄冬根一边挥舞砍刀开路,一边向记者讲述他和这片林海的故事:“刚承包时基本是荒山,偶尔看见的毛竹都是很小很小的,当时的生活水平比较低,笋都被挖匀卖了,所以毛竹都没有长出来。我承包以后就开始禁止挖竹笋了。”

黄冬根年参军入伍,从一名汽车兵成长为连长,并在部队入了党。年,他转业回乡,成为万载县副食品公司的一名职工。不论是拉板车送货还是站柜台当售货员,黄冬根和在部队一样,吃苦耐劳从不挑剔。然而,人生不会那么一帆风顺。年,黄冬根夫妇双双下岗,为了生计,他卖苦力、跑运输,四处奔波。面对窘迫的生活,黄冬根也困惑过,常常问自己,人生的下半场该如何度过?他曾经也起过念头去找在机关做干部的亲戚,帮找份事做,但他告诉自己,“穿过军装,就一辈子是军人。军人没有过不去的坎!”几经思考,黄冬根决定创业。然而让大家没想到的是,黄冬根的创业竟然是回到养育他的小山村,承包荒山植树造林。这让他家人十分不理解。

黄冬根妻子说:“我不同意,我女也不同意。”

黄冬根说:“当时压力很大,也不要紧,这都是正常的,干任何事都会有阻力,只要好好做工作,他们还是会想得通的。”

在黄冬根的坚持下,他终于在年如愿承包村里的荒山。造林之初,请不起人手,黄冬根就一棵棵树苗自己扛上山;没有住处,就在山上搭建简易茅棚;砍茅草、育林木、建羊圈、修猪舍、做鸡窝……为了尽快见到效益,黄冬根不分昼夜在山上劳作,最长时几乎整整一年没有下过山,家里的钱几乎都用在了种树上。

黄冬根妻子说:“那时真是好辛苦,住在搭的草棚里。星期五的时候,我就买点菜,坐车到附近的马路,再走路回去,得走一个多小时,经常要走到晚上才能到家。”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冬根专心种树,亩荒山被毛竹、杉木覆盖。山变青了,树成林了,黄冬根也变老了。要问20年来老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他自己也算不清,反正是缺了又补。绿了的青山不仅美化了环境、保护了生态,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黄冬根说,这些树的价值最少也有五六百万元,但绿水青山的价值并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在黄冬根的影响和带动下,附近不少村民也琢磨着要承包山林,并上门讨教黄冬根的栽树经。

万载县双桥镇尚庄村党支部书记汪康明告诉我们:“黄冬根带动了20多户老表造林,为地方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如今,黄冬根虽然已是花甲老人,但他植树造林的劲头一点也没放松,他说,为了心中的那一抹绿,还会一直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就算干不动了,他也要动员他的家里人干。

黄冬根说:“农村没有退休工资,你只要把山种好了就相当于有了‘绿色银行’,就像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精彩阅读

?最新消息,罗氏金案

?最新!宜春关于“推行周末弹性休息”的补充说明!

?宜春23名援助湖北医疗队员摘下口罩的样子真美!

记者:柳永军袁晨杨生编辑:周妍责编:邹亚琼审核:柳永军监审:于蓓

法律顾问单位:北京市中银(南昌)律师事务所

法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jg/95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