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太强的人,
请不要提前看优惠剧透
3天后,不见不散哟~
小时候最喜欢端午节,在过节前前后后的那些天里,充满着各种交织的香气,箬叶、五彩绳、荷包、艾蒿……它们漫不经心的盘锢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释放着诱人的香气,在来日方长的每一个五月初五都让人万分怀念。
你印象中的端午节是什么样的?1
民俗1:吃粽子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系粽子则用马莲草,也是北京特产。2
民俗2:挂艾草
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因为二者皆为中草药,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
3
民数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4
民俗4:吃五毒饼
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樱桃、荸荠、桑葚、黄杏和江米藕。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5
民俗5:系七彩绳
七彩绳又名长命缕,时端午节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6
民俗6:点雄黄酒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中医药书籍说雄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故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带雄黄进山不怕蛇等俗言。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端午过法各不同各地风俗有讲究。端午这天人们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