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忠义林氏家训

怎么治愈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50516/4624589.html

孝父母、和兄弟、睦邻里、重宗亲、勤家事、修德性、勤读书。

一、孝父母

戒尔欲立身,莫若孝父母。

父母乃至亲,奉养竭心膂。

行事勿自专,货财勿私贮。

出告反必面,温凊及寒暑。

亲命不可违,和顺勿乖忤。

守身毋致伤,怡颜遂容与。

所以老莱公,孝名炯今古。

二、和兄弟

戒尔欲家成,莫若和兄弟。

本是一根生,连枝又同气。

勿听妇人言,勿计微小利。

小利失大谋,妇言至乖异。

凡事要含容,慎勿失恩义。

至亲既不亲,他人焉足恃。

家和福自生,家逆祸斯至。

能如一普明,敦睦即为美。

三、睦邻里

戒尔为善人,莫若睦邻里。

自卑而尊人,谦敬让年齿。

宁忍他人欺,勿为己不是。

财物借贷人,慎勿多取利。

怡怡重礼节,切勿生乖戾。

乖戾苟或生,灾害从此始。

恂恂不能言,孔圣尚如此。

四、重宗亲

戒尔为子孙,莫若重宗亲。

既为先祖嗣,付托在一身。

汲汲洁牲祀,春秋常及辰。

坟林时祭扫,勿加斧与斤。

亲戚有远近,恤问须睦姻。

所以文正公,重本良有因。

五、勤家事

戒尔欲家饱,莫若勤家事。

田园力耕耘,庐舍勤葺理。

一家要完成,勿分彼与己。

户庭要洁净,人事要週备。

衣食宁恬淡,动用勿苟费。

贤哉汪氏民,菜根原有味。

六、修德性

戒尔德欲修,有过当速改。

人过孰能无,能改即无害。

勿谓过甚小,小过渐成大。

勿谓恶甚微,恶名自发外。

既为人所嗤,当为己所戒。

伯玉能知非,芳名軼千代。

七、勤读书

戒尔勤读书,读书知礼义。

古圣言可师,先贤行可企。

文公小学书,熟读常玩味。

耕理有余闲,永足事文艺。

学必明厥心,善必有诸己。

作善降百祥,作恶百殃萃。

凡此药石言,汝曹服膺记。

另版:

孝父母,友兄弟,教子孙,正闺门,睦宗亲,和乡里,重师友,抚童仆。

慎行,谨言,勤业,安命,推仁,戒讼。

林玉琰摘自明万历版《长乐玉林世谱》

忠义

林氏

福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福建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

福建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标志着福建从蛮荒进入文明

林慎思(-),字虔中,号伸蒙子,福建福州人,世居长乐县崇贤乡钦平里鸿山(今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大宏村)。

"兰桂同芳"林慎思曾祖父凝公,官左卫将军,秀州刺史。祖父萼公,官苏州长史,晋江县令。父升公,官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慎思自幼勤奋好学,兄弟五人筑室读书于方安里筹峰山中,又筑新居于筹峰山下溪上,号"坑湖草堂"(今潭头镇溪新村坑湖里)。唐咸通间,兄弟五人先后俱中进士,为福建历史上第一家兄弟五进士,时称"五子登科"、"五桂联芳"。长乐读书之风因之而盛,长乐古有"海滨邹鲁"之誉,"文献名邦"之称,亦当溯自是时。唐懿宗赐"兰桂同芳"匾予以褒扬,并敕改其所居崇贤乡为"芳桂乡"。又因慎思复中宏词拔萃魁,故赐其里曰:"大宏里"。慎思父林升,官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慎思兄弟五人:进思、景思、勤思、普思、慎思。咸通间(—年),兄弟五人俱登进士第,时称“五桂联芳”、“五子登科”,为时人所钦羡。

儒英忠义

咸通十年,林慎思中得进士,次年再试又中“宏词拔萃魁”而誉满京都,并得到懿宗皇帝的赏识,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兴平县尉。执法甚严,豪强都惧其威令。后升为尚书水部郎中。唐僖宗日与宦官嬉乐,不理朝政。慎思屡次上书切谏,均不被采纳,旋外放任长安万年县令,林慎思仍“举案如法”。时各地官吏多敲诈百姓,严刑峻法,惟万年县吏治清明,百姓皆感其恩惠。广明元年(年),黄巢攻占长安,田令孜挟帝奔成都,当时名流自顾不暇,慎思却领官兵迎战,力尽被擒,委官不受而死。归葬于渡桥大墓山。唐天子旌其闾为"儒英忠义",御书:“忠贞贯日月,义节凛冰霜。”其诏立忠贤祠祀典,后裔称“忠义林。其祠一在福州乌石山白水井边,一在长乐渡桥大墓山林慎思墓侧,一在长乐溪上筹峰山林慎思读书处。宋朱熹题其读书处为"德成岩"。封建时代长乐县衙两侧建有乡贤祠与忠义祠,以纪念长乐历代先贤与忠烈,而两祠所祀的第一位神主都是唐林慎思。

吾闽千古不朽之高士

《诸子百家大辞典》载:林慎思的思想博采儒、道、法诸家,而独成一家之言。他的政治观宗儒家,历史进化论承袭法家,自然观与荀子相通,又从道家吸取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儒家学说是治国的指导原则,"其言式万代,其政训百王,譬日月不可掩,山川不可迁也。"并且认为统治阶级的奢侈、酷暴、荒淫等行为违背了儒家学说,是导致亡国的因素。在治民上,他主张须用"恩刑"两手。在科举上,他主张惟贤是举。传世著作有《伸蒙子》三卷、《续孟子》二卷,是唐末不可多得的儒学专著,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亦为宋代理学崛起的先声。其名载于《新唐书·艺文志》、《宋崇文总目》、《四库全书》、《辞源》、《中国人名大辞典》及《福建思想文化史纲》等。其书刊行于《百子全书》等版本,流传甚广。后人称其为"吾闽千古不朽之高士"。

咸通五年(年),林慎思赴试不第,“归而著忽,书成”因得“伸蒙入观,通明之象”之语,便取《伸蒙子》为书名。《伸蒙子》成书于咸通六年,全书共三卷八篇四十章,约近万言。其中上卷《槐里辩》三篇十四章,叙天、地、人之事;中卷《泽国纪》三篇十章,叙君臣之事;下卷《时喻》二篇十六章,叙文武之事。全书采引前代君臣事迹,以明治乱之道,从中可以窥见林慎思的政治观、历史观、人才观等,其思想杂采儒、道、法诸家,而又成一家之言,堪称晚唐一部重要的思想史著作,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思想遗产。又著《续孟子》二卷十四篇,以孟子久行教化,倡言仁义,以治时弊。还著有《宏词》五篇及《文集》二卷。

宋代理学大家紫阳先生朱熹,避禁伪学寓居长乐期间,曾游筹岩,寻其遗踪,钦羡林慎思的“儒英忠义”和“续孟功业”,觉得林慎思是“德成于此地”,便题岩名为“德成岩”,改“月楼精舍”为“德成精舍”。

读书处....

当时,林慎思兄弟日攻书于筹岩山中之“月楼精舍”,夜苦读于筹峰山下之“坑湖草堂”。他们“以继往开来为己任,上学孔丘,下宗子舆。啸卧云霞,冥心洞壑。于不义富贵漠如也!”如此又苦攻五年之后,方相继离开筹峰山,走出坑湖草堂,走出八闽大地,到京都长安考取功名,以求安邦治国,拯救黎民。《长乐德成岩志》,《长乐玉林世谱》及《长乐诗征》等共录有十二首诗,都是当时名流赞美林慎思读书处坑湖草堂的诗篇。其中有四言诗经体诗句,也有五律,七律,及五言长律排句等。譬如唐御史吉文赠诗:“石磴穿云远,柴门倚树欹。地幽人到少,山暝月生迟。猿鹤时为侣,琴樽日共期。知君慕高洁,非是傲清时。”唐参军陈京赠诗:“卜居幽邃绝氛尘,门掩空山少四邻。学讲河汾开后进,道明洙泗绍前人。莺花彩落房栊暑,庭草光分宇宙春。好听书声天上去,方知郊薮有祥麟。”都是流传千年的实景写照。中国唐诗虽盛,但写闽地景点的并不多,而林慎思读书处坑湖草堂所流传至今的唐诗可谓全闽之冠。

唐武德初(年),林氏先人智通,由晋安(福州)析居吴航,其后分为邑东岭口(东关)与北乡鸿山(大宏)两支,林氏先世世代皆以门阀世袭为官。唐代重科举,渐废门阀。后四世鸿山林凝,于开元七年(年)以词学考取功名,为本支林氏科举的开基第一人。此后林氏一门形成科第世家,冠盖蝉联。

林慎思兄弟原居于长乐崇贤乡钦平里鸿山(大宏),咸通元年(年)因登筹峰山扪萝览胜,“见筹岩洞天幽绝,遂披荒构室,读书其间。”这就是《福州府志》载的宋代理学宗师朱熹为此题名“德成精舍”与“德成岩”的所在地。同时林慎思又在筹峰山下创“坑湖草堂”,遂由世居地钦平里鸿山,迁居方安里溪上。故后人多记载:“先生方穷时,原家于此山之麓。”即所谓“坑湖草堂”也!

林慎思墓碑

曾经与林慎思一起谏君劝政的莆田人余镐,这时已隐居家乡莆田黄石,当闻知林慎思为国捐躯时,写下催人泪下的诗。

《哀林虔中》

接翅十年同抗疏,投荒万里独登楼。

常山忍为孤城死,睢水空存百战谋。

菡草漫从灰里觅,嘤声长向梦中求。

欲知后死今何事?已在莆中买钓舟。

林岊

林岊,字仲山,号苍林子,福州沙堤人,林慎思十二世孙。少颖悟勤奋好学。六岁诵诗书,八岁通九经,九岁赴京,中奇童科。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中解元。淳熙十四年王容榜进士。两应宏词。京镗丞相以其连中三大科,特授福州睦宗院教授。宝庆三年(),知汀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在汀州创书院二所,与六邑士讲订诗书,邑学皆有祠祀之。后改知漳州,再知邕州,奏准桂、越接壤互市通商、抚边安民。荐谢升卿至安南。林岊以奇童科显,连中三大科,官至太常少卿。德足以善政化民,才足以理烦治剧。著有《毛诗讲义》传世。

漳浦乌石林氏始祖林安,生于福州长乐后市村,南宋景定年间(—年),由长乐后市徒居漳浦县东关外七都浯江保西径坊,娶西径宣教郎蔡某的女儿小九娘,生四子,长子林进,移居浯江西岸海云山下,并命名其住地为“乌石”,其后裔称乌石林氏。五世林纯一,登洪武五年(年)举人,官国子监助教。自此,乌石林氏科甲连绵,人才辈出。十世,林功懋首登进士,十世林一初、一阳、一新三兄弟俱登科第,称“三凤齐鸣”,誉满闽粤;十一世林士章探花及第,名扬全国。

明清两代,乌石林氏共有进士11人,举人25人,贡生33人,文吏、武职9人,封赠17人,任子1人(其中武进士1人,武举人7人,武职1人),建立坊表17座,俗谚:“秀才掉下厕,没人顾得捞。”譬喻当时人才荟萃之盛况。

唐武德初(年),林氏先人智通,由晋安(福州)析居吴航,其后分为邑东岭口(东关)与北乡鸿山(大宏)两支,林氏先世世代皆以门阀世袭为官。唐代重科举,渐废门阀。后四世鸿山林凝,于开元七年(年)以词学考取功名,为本支林氏科举的开基第一人。此后林氏一门形成科第世家,冠盖蝉联。

“长乐忠义林家”自筹峰山下方安里溪上“坑湖草堂”发源,经过一千多年的迁徙繁衍,枝党繁荣,形成中华林氏中的一枝巨族。忠义林在长乐、福州、闽侯、连江、福清、平潭以及浙江、江苏、广东、台湾传下众多后裔,自唐宋至明清,历代科甲鼎盛,人才荟萃。一千多年来,长乐忠义林氏后裔,世世代代铭记唐朝皇帝赐改地名芳桂乡大宏里是林氏发祥地,而方安里筹峰溪上“坑湖草堂”,则是长乐忠义林氏的祖堂所在。

长乐林氏需要寻找支系宗亲

长乐筹夆林氏不知去向,始祖系沙堤迁来,

长乐文石林氏不知去向,始祖系沙堤迁来,

长乐七星桥林氏不知去向,始祖系连江大奥迁来

长乐五马林氏不知去向,始祖系福清阴西迁来,

长乐七玉林氏不知去向,始祖系晋安迁来,

长乐安抚林氏不知去向,始祖系渡桥迁来,

长乐阜山林氏不知去向,始祖系沙堤迁来

长乐光州克隆林氏不知去向,始祖系河南光州迁来

长乐北高林氏不知去向,始祖系莆田北高迁来

长乐忠义林氏的由来

长乐忠义林氏的由来,忠义出于晋安林氏录公后裔,据闽林谱后,智通公于唐武德间,以晋安九龙迁来,长邑东,后四世凝公迁长邑北乡,世称梅冮北林,后有升公五子相扶同登进士科,世称五桂登科,显出慎思公遇黄巢之乱,追求吾公为官,不屈以死,唐天子赐奉孺英忠义,忠义名家,崇贤乡,钦平里,改为,方桂乡,大宏里,并立坊于,昌化乡,与,方桂乡交界处。

来源:印象比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jj/13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