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第一个天气主持人宋英杰,主持节目30

北京哪些皮炎医院好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

前言

年3月1日,一个吹着傻傻的头,穿着肥肥的老式西装的年轻男人站在演播厅,为我们呈现了第一个天气预报主持节目。

这个年轻男人就是宋英杰,一个气象专业的高材生。他把天气预报当作兼职,没想到却闯出了一片天。

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宋英杰与天气预报之间的二三事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宋英杰,辽宁沈阳人,出生于年1月15日。他从小就对天气变化十分感兴趣。

他小时候,最喜欢听的广播节目,就是天气预报。

当时,我国的天气预报主要是通过广播电台播送的。播音员用平缓的语调说着“在今天的卫星云图上……”

这些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让宋英杰十分纳闷。

他总是在想,怎么都是些听不懂的词汇呢?就不能说点可以让人听得懂的话吗?宋英杰那个时候甚至有一股冲动,想给播报天气的播音员写封信,建议他们说点通俗易懂的。

后来,宋英杰到央视气象台工作时,才知道他们的天气预报解说词都是固定的句式。也就是“在今天的卫星云图上……今天晚上到明天……明天晚上到后天……”

是不是跟明清八股文很像?呆板、生硬,一点也不生动有趣。而宋英杰他们当时就称这种预报解说词为“气象八股文”。

年,宋英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气象学院(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动力专业。

兴趣使然,宋英杰学得非常起劲,专业知识掌握得极其牢固,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尖子生。与此同时,宋英杰还十分喜欢参加学校的联欢会、辩论赛等活动。

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宋英杰经常练习普通话,跟读新闻。久而久之,宋英杰的普通话愈发标准,根本听不出来一丁点口音。说话的节奏、重点等掌握得也非常好,看起来一点都不像业余的主持人。

年,宋英杰大学一毕业就被分配到中央气象台工作。而此时的他不知道,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不久之后他将开启中国天气预报节目的新篇章。

从幕后走向台前

年的秋天,单位里有人推荐宋英杰去参加天气预报节目。可他对于那些一点都不了解,但也不知道怎么拒绝,就只好把它当作一个业余爱好,也就是兼职。

从年3月到年2月这3年的时间里,宋英杰一下班就开始兼职幕后配音,工作内容非常轻松。因为当时的天气预报节目没有主持人,在幕后念解说词就可以。

那几年,央视气象台经常观看国外的天气预报节目,从中学习经验。于是年,央视气象台决定大胆革新,也推出一位气象预报主持人。

可这个主持人找谁好呢?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的主持人,还得是一个有气象专业知识的主持人。而宋英杰恰好符合他们的标准。

宋英杰接到上级领导的通知时,距离3月1日正式进入演播室播报天气只剩下一个星期的时间,领导让宋英杰抓紧时间练兵。练兵就是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要做到不出一点错。

现在大家都知道天气预报节目的演播室里根本没有中国地图,只有一块蓝布或蓝墙。但我们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时,会发现主持人总能分毫不差地指到正确的地理位置。

宋英杰对全国各省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十分了解,但想要在一块蓝布上凭空找准位置,还是非常艰难的。他需要经过上千乃至上万次的训练,才能准确地找对位置。

对此,宋英杰十分骄傲地表示:

“因为祖国在我心中。”

有的人会觉得有些夸张,不禁会发出疑问,真的有那么难吗?事实告诉你,没有经过实践就不要轻易下结论。

有很多到演播室参观的人,脸上都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可当他们真的站在蓝布前面伸手去找指定的地理位置时,会发现,打脸的滋味不要太酸爽。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像宋英杰那样百分百的正确率。

时间很快来到3月1日,晚上7点半,气象预报演播室一切准备就绪。只见宋英杰站在电视画面的左边,天气预报解说词脱口而出,他边说边伸出左手指向地图。

第一次主持节目,宋英杰一点都不紧张。一是他当时并不觉得这档节目会有那么高的播放量和那么大的影响力;二是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业余主持人,心理压力没有那么大;三是他的专业知识十分扎实,对自己很有信心。

并且宋英杰没有按照“气象八股文”来解说,而是尽可能地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说。毕竟他从小就觉得,气象八股文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些晦涩难懂。如今他是站在台前播报天气的主持人,那他是百分百会改变之前的解说方式。

但当时除了宋英杰,其他非气象专业的主持人,一般都是按照气象八股文来进行解说的。因为当时的天气预报节目没有专门的编导,对他们的解说词进行润色。往往都是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在节目开播前不久,把气象局发布的公文式稿件直接给主持人。

主持人从拿到稿件到进入演播室的这一段时间非常短。为了保证节目播出时零错误,主持人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记住稿件内容,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对稿件进行润色。

而宋英杰、杨丹他们能够在短短30秒的时间,将长达五六百字的稿件一字不差地全部背诵下来,并在一分半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全部讲述出来。都源于,他们本是就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

当然,我们现在听的天气预报已经不是气象八股文,而是十分多元化、极具主持人个人特色的天气解说。这些都离不开像宋英杰、杨丹那样敬业的气象预报主持人的努力。

站在左边进行天气预报

现在我们观看天气预报节目时,会发现主持人通通是站在画面左边的。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吗?

实际上,节目刚开始的时候,气象台并没有规定主持人一定要站在哪边。而宋英杰之所以选择站在左边,是因为他是一个左撇子,当他进入演播室的时候,很自然地就站在了左边。

后来大家发现,站在左边是非常合适的。首先是因为我国中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天气的变化对中东部地区来说相对更明显。

其次,从构图上来讲,主持人站在左边看起来是最舒服的。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中高纬度的天气变化一般是从西到东的,那么主持人站在西边相当于是站在天气上游,非常符合逻辑。

但是这样站却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主持人的身影总会不自觉地挡住西部地区。以至于节目开播后不久,不少新疆西藏的朋友寄来信件或委婉或激愤地说主持人把西部地区挡住是不对的。

可是整个电视画面就那么大,主持人站远点就出框了呀。但为了照顾新疆和西藏地区的观众,主持人都会尽量站远一些,好把中国地图完全露出来。

对此,宋英杰十分严谨地表示:

“每一寸国土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但是客观因素的确不好排除,宋英杰又幽默地说道:

“为了让大家看到的更多,我们尽量减减肥,在屏幕上少占空间,不过这个任务对我来说比杨丹更艰难一些。”

看来这气象预报的主持人的确不好当呀。而让宋英杰他们更加为难的事还在后头呢。

越说越快的天气预报

随着宋英杰他们一点点地打破常规,开拓新思路,天气预报的内容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叙述天气变化,他们还加上了跟天气相关的预警、超过48小时的天气预测以及总的天气分析概述等等其他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的内容。

而节目时长却是雷打不动的没有变,还是4分钟,主持人要在相同的一分半时间内,说完比以前更多的解说词,所以语速不自觉地就提了上去。

主持人杨丹有一次非常夸张,她不仅要把常规的内容说完,还得把临时加上的4个警报内容也说完。

这4个警报分别是台风警报、暴雨预报、地质灾害警报和森林火险警报,都是事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大事。

杨丹不仅要表现出非常严肃、慎重的态度,还得尽量做到接地气、有人情味。简直要把杨丹难为死,她都快把舌头说断了。

那是杨丹第一次觉得一分半的时间不够用,满脑子想的都是再多给点时间。

宋英杰对此也深有感触,他甚至用机关枪扫射来形容他们在演播室讲话的语速。更有甚者,他们在做梦时梦到自己再也说不出话了,被吓出一身冷汗。

这一情况直到年的两会之后才有所改善。因为有40多位代表和委员提出天气预报的时间再加1分钟的建议。那一刻,所有气象预报主持人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喜极而泣。

不过,宋英杰他们遇到的难题还远远不止如此。

天气预报一万年后也不准

相信大家在看天气预报的一个最大感受就是“什么破天气预报,一点也不准”。对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天气的含义。

天气指一定区域在一定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风、云等的情况。而气象又是瞬息万变的,所以哪怕是气象局也很难精准的预测天气变化。

所以网上曾流传过这样一则关于天气预报不靠谱的冷笑话:

世上最不靠谱的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男播音员。

因为:1.CCTV;2.天气预报;3.男人。

对此,宋英杰只是非常轻松地说道:

“毕竟天气预报不准,是一项超越国家、民族、文化、语言的普世认同。”

宋英杰也十分明确的表示,天气预报哪怕到一万年以后也不会准,因为人们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举个例子,天气预报说某个地方明天会下雨,那肯定会有人问明天什么时候下,什么时候停,雨是大还是小。若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还是会有人说天气预报不准。

所以宋英杰把对天气预报工作的要求归纳为“看得清、听得懂、记得住、用得着”。简而言之,就是天气预报的解说要接地气,体现人文关怀,还得让大家能够好好地利用天气。

比如宋英杰曾在节目中引用过“看海”一词,来形容北方在遭受强降雨天气后的状况,很好的推动了天气预报的通俗化表达。

当一个地方连着好几天都是高温天气,那么就不能说晴天是个好日子,得提醒大家要谨防中暑等,就体现了人文关怀。

而有效利用天气应该很好理解。比如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雪,那么人们就会穿上棉服抵御严寒。

所以,即便天气预报很多时候都不怎么准确,但不能否认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天气预报还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最高气温预报不许超过40℃?

最近几年的夏天,天气越来越热,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不少网友都刷到过在大马路上煎鸡蛋的短视频吧。大家纷纷吐槽地面温度都应该有七八十度了。

但是我们从天气预报里听到的往往是“某某地方最高温度39℃”这样的解说,以至于不少网友开始猜测气象局有黑幕,禁止天气预报的最高气温预报超过40℃。

对此,宋英杰称网友的质疑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行业耻辱,人人可口诛笔伐的恶行。

首先是大家都进入了一个误区。气温指的是大气中的温度,而不是地面温度。二者根本不能混为一谈。

其次是因为我国的天气预报,并不是说没有播报过最高气温40℃这样的天气信息。像吐鲁番、兰州、长沙、重庆等地都有播报过。不过这样的地方比较少而已,很多地方的最高气温一般都在40℃以下。

而天气预报预测最高气温一般情况下都是有误差的,这个误差一般都在2.5摄氏度以内。不过,宋英杰也发现天气预报预测气温偏低的比重的确比较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气象台存在故意报低气温或者40℃不能预报的不成文规定。

结语

现在的天气预报形式多样,其中通过网络搜索是最方便快捷的一种方式,随时随地都能查看。但央视的天气预报节目依然会在每晚的新闻联播之后播放。

宋英杰作为我国第一位气象预报主持人,为我国的天气预报工作做出了不少贡献,是当之无愧的“气象先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jj/15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