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阳灌芯糖自西汉创制以来,在历代传承演变过程中,漫长时期的家家户户制作,制作艺人的不断创作改进和发展,工艺逐步趋于完善,并流传到鄱阳周边的乐平、万年、余干、弋阳等县市的部分乡村,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传统食品。正宗的鄱阳灌芯糖入口酥软香甜,百吃不厌。现在鄱阳灌芯糖制作技艺已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很多年以来,鄱阳县制作、食用灌芯糖已成为传统饮食消费习俗。尤其是在芦田乡、饶埠镇及周边的乡镇,家家户户都有制作灌芯糖的习俗。每年秋收过后,一些技艺精湛的老师傅会成帮结队地奔忙于左邻右舍,相互切磋制作灌芯糖的技艺。
鄱阳灌芯糖鄱阳灌芯糖是一种经手工技艺精制而成的传统食品,外形为圆柱形,长短可自由截取,形似香烟。外层为一层薄薄的麦芽糖皮,里层包着主要由:糯米、小麦、植物油、黑芝麻以及姜、陈皮、桂花、茴香等多种材料制作而成的芯料,是一种古老传统低糖生态食品。灌芯糖,是中国最早的糖点之一,是将馅芯(如炒熟的芝麻或炒熟的黄豆磨成粉末或炒熟的面粉),灌人用麦芽发酵熬成的糯米糖(即麦芽糖)中,以手工反复拉制成长约1.5寸的小圆条管状的白色糖果,即为灌芯糖。
鄱阳灌芯糖灌芯糖作为一种纯手工食品,制作工序繁多,从麦芽制备到煮米、下麦芽、蒸煮糖化、沥渣、煎糖、调试糖骨、装锅,再到拉糖、灌芯、成型等数十道工序,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到两天时间。其中熬糖是制作灌芯糖最为关键的一步,在熬制糖稀过程中要用特制的锅铲将糯米与麦芽充分搅拌发酵,并反复注入清水,还要精准把握水分、火候和搅拌频率,稍有差池都会影响糖稀品质。最后再用小火慢慢熬煮去除多余水分,将浓稠的糖汁盛入小锅内降温,帮助其快速冷却成型。灌芯糖因其色白、皮薄、馅香、芯匀、食不黏齿、口感细腻、味正鲜美等特色,深受当地群众及游客的喜爱。
鄱阳灌芯糖灌芯糖是我们儿时的美好回忆,尤其是时至年关,麦芽糖代表着年味渐浓,是我们过年必备的美食,小时候去偷吃,藏好,是欢快童年。现在时代早已变化,我们生活条件也都有了很大改善,不变的是我们对过往回忆。将制成的灌芯糖放在大干燥的铁皮果品箱内,箱底垫上爆米花或炒熟面粉,放一层糖,撒一层爆米花或熟面粉,以保持干燥无水分,将箱口密封后,可保鲜四个月左右。“咔呲”咬一口灌芯糖,脆脆的麦芽糖与芝麻的香气,伴随着浓浓的味道萦绕在舌尖。小伙伴们,鄱阳灌芯糖,含糖量低,松酥醇香,你吃过吗?
延伸·推荐
在安徽枞阳,义津排子面,你吃过吗?
在安徽枞阳,项铺生腐,你吃过吗?
在安徽铜陵,枞阳米粉粑,你吃过吗?
鄂东民间小吃“软芡粑”,你吃过吗?
在安徽枞阳,汤沟茶干,你吃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