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南极冰盖融化,很多人会将其视为科幻电影的情节,但在全球气温不断攀升的今天,这种情况可能真的会发生。
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已成定论,两极的冰川融化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据观测,当前南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创下了历史新高,如果南极的冰盖完全消失,全球海平面预计将上升52米。这样的海平面上升将严重威胁沿海城市的安全,那么中国的沿海城市将面临怎样的淹没危机呢?
被誉为地球的“水塔”,南极冰盖覆盖着南极大陆约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约占南极陆地面积的98%。
这些冰盖的厚度一般在到米之间,其中一些地方的冰盖厚度甚至超过米,几乎是珠穆朗玛峰高度的一半。
南极冰盖不仅厚度惊人,而且占全球冰量的90%以上,存储的淡水量也占全球的70%以上,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地球的“水塔”。
除了主冰盖之外,南极还有大约万平方公里的陆缘冰,我们经常在新闻里看到的冰山就是由这些陆缘冰形成的。
约万年前,地球的超大陆开始破裂,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非洲、澳洲、南美洲等大陆板块,南极大陆则是最后从南美洲分离开,形成了德雷克海峡。
分裂后形成的洋流和大气环流系统使南极地区被隔离,阻止了外来的暖流和热量流入,加之南极地理位置导致的日照不足,最终形成了现在这片覆盖着厚厚冰雪的寒冷大陆。
如果不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样的气候状态可能会持续很久,但由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化石燃料大量使用,导致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南极的冰盖也在持续融化中。
冰盖不仅存储着巨量的水资源,维持海平面稳定,还通过反射太阳光,帮助调节地球的热量平衡。
但冰盖一旦融化,原本反射的阳光减少,导致地球上的热量增加,从而进一步推高全球气温,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现在看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人类能做的就是尽量减缓这一变暖过程。
《巴黎协定》的目标就是到本世纪末控制全球气温上升不超过1.5摄氏度,最高不超过2摄氏度(相比工业革命前)。
当气温上升引起南极冰盖融化时,中国和全球其他沿海国家将面临何种影响?沿海城市将如何逐步沉没呢?
沿海城市将面临灭顶之灾。南极冰盖一旦融化,全球海平面预计将上升52米,加上其他地区冰川的融化,全球海平面可能上升至66米,许多沿海城市将无法幸免。
由于全球贸易多发生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通常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距海越近的地方,经济水平通常越高。
随着全球海平面的不断上升,我国的许多沿海城市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事实上,即便是一些现在被认为是内陆的城市,未来也可能受到影响。
如江苏的盐城,该市平均海拔不足10米,将是最先被海水吞没的地方。整个江苏省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几乎整个省份都将被海水覆盖。
紧邻江苏的上海市,同样无法逃脱这一命运。而目前看似是内陆的东北城市沈阳和哈尔滨,在海平面大幅上升后也将变成海中的城市,不再适宜人类居住。
到那时,山东大部分地区也将被水覆盖,仅剩的高地最终将变成海中的孤岛。而内陆的河南省,将变成新的沿海省份,尽管也会有部分城市遭到淹没。
北京的平均海拔仅为43.5米,一旦海平面上升52米,北京的大部分地区也将被海水淹没,许多古建筑将沉入海底成为历史遗迹。
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和鄱阳湖,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湖,将因海水倒灌而变成咸水湖,加剧了我国原本就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将变成新的“亚特兰蒂斯”。许多城市将被海水吞没,高楼大厦将变成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人们将不得不离开家园向内陆迁移。
东部沿海地区一旦被水覆盖,东北、华北以及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区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很可能变成不适宜耕作的盐碱地,这将对我国的农业和粮食安全构成严重挑战,甚至可能引发粮食危机,对国家发展形成巨大阻碍。
全球的其他国家也将面临类似的威胁。如荷兰,这个国家已经有多个城市低于海平面,现在还能靠堤坝等人工设施抵御海水的侵袭。但一旦海平面上升超过50米,现有的防护措施将全部失效,整个荷兰可能就会从地图上消失。
英国和法国的情况也不乐观,虽然不至于像荷兰那样完全淹没,但也将失去大部分国土,国家面积将大为缩小。
美国作为一个东西两侧均临海的国家,在冰盖融化前这种地理位置是其巨大的优势。但海平面上升后,东西两岸的城市都将面临严重的淹没风险。例如旧金山,将只剩下几座山丘,变成孤岛。
许多太平洋岛国已经受到全球变暖的严重影响,如瑙鲁已经在澳大利亚预备了搬迁的土地。如果海平面上升52米,这些岛国将被完全淹没,其居民可能将无处可去。即使瑙鲁已经在澳大利亚购买了土地,也不能保证未来能够顺利搬迁居住。
《国家地理》也曾报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冰川融化,全球的洋流和气候系统将受到严重影响,非洲的许多地区将不再适宜人类居住,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面临巨大的挑战。
我们的邻国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也无法避免这一命运。海平面大幅上升后,日本人只能选择迁移到海拔较高的火山区域生活。
虽然日本的平均海拔较高,主要是因为其多火山地形,但大部分人口居住的区域海拔在40至90米之间,这些地区的城市极有可能被海水淹没。
应对这一挑战的方法是什么?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将严重威胁各国沿海地区的城市和人口,尤其是太平洋沿岸大国,面临的是一场无处可逃的灾难。
此外,海水的侵蚀和倒灌还将摧毁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引起物种的灭绝,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
淡水资源的大量流入海洋将改变地球水资源的分布,并可能扰乱现有的洋流和大气环流系统,从而影响全球气候模式,带来更多极端的恶劣天气,对农业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这些灾难性的后果不是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独承担的,要避免或减缓这些情况的发生,只能依靠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尽管举办了多次全球气候会议并签署了《巴黎协定》等多项国际协议,目前看来这些努力的成效仍然有限。
全球气候变暖和冰川融化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独立的问题,而是需要全球各国共同面对和解决的挑战。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开始回避这一责任,包括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等。
当年的工业革命和之后的化石能源大规模使用主要发生在这些发达国家,他们对气候变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们曾试图通过各种气候协议和碳排放标准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但当看到这些措施效果不明显时,他们开始撤回之前的承诺,不再认同《巴黎协定》和其他气候协议的责任。
这些国家的拖后腿使得全球变暖的趋势无法逆转,我们目前能做的,除了尽量控制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外,还包括加强沿海地区的防护措施,尽量减少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
保护环境和阻止地球持续变暖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重要议题。虽然其他国家在拖后腿,但为了我们的后代,我们应当尽最大努力保护生态环境和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