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九大感悟新变化记脱贫致富带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28个省市自治区的30多个贫困村镇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各地困难群众的生活境况,鼓励乡亲们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用多种形式摆脱贫困实现小康。在太行深处,在西南边陲,在黄土高原,在大别山下,处处留下了总书记的足迹。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什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事情呢?用他自己在新年贺词里的话说:“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将扶贫工作放到了空前的高度,再次吹响了脱贫攻坚的集结号,发起了总攻令。

裴梅镇黄墩村地处万年县东南部,是个千年古村,下辖1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户人,其中贫困户50户人。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以徐姓为主聚居的古山村,由于自然条件及发展能力的不足,村民积贫积弱现象严重,逐步沦为了“十三五”省级贫困村。

几度沧桑岁月,几度风雨春秋。千百年来,历代村民都无奈地生活在“晴天扬尘埃,污水溢路排,窄巷连狭弄,汽车进不来”的闭塞山村中。几届村干部也曾尝试改变村中“屋挨屋,墙连墙”的拥挤杂乱现状,但都以失败告终。从此,村民失去了发展的信心,断了念头,认为贫困村嘛,就目前状况想改变村容村貌简直是天方夜谭,存在“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等靠要心理。

斗转星移,时光进入到年,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从上饶市城投集团公司对黄墩村的帮扶开始,从村主任带头拆除自家围墙开始……村民过去认为不可能的事,今天都一件件变成了可能,梦幻成为现实,党的光辉照进了村庄,于是奇迹接连发生。村中变化超出了村民的所思所想,村容村貌改变之快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用“旧貌换新颜”恰如其分。黄墩村的巨变是跨时代的变化,是脱胎换骨的锐变,是“改头换面”的华丽转身。

如今走进黄墩村,有宽敞明亮的村委办公楼、沥青水泥路、自来水户户通、健身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戏台,弄头巷尾安装了光伏板太阳能路灯,并且新建了5米宽干净整洁的三横两纵主干道,令人厌恶的污水也有了它的去处……一次次改变让人目不暇接,快得村里的老人们没有思想准备。今天喜庆十九大的日子,也就是黄墩村跨入新时代的日子,昔日贫困村的黑灯瞎火变成了太阳能路灯的灯火通明,这一切仿佛是梦,但又不是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实境,是每一天都在上演的真实故事。生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今天,我们真是太幸福了!亲历村庄变化的徐为善老人叹息道:“惜吾生之尚早也!迟三十年出生该多好啊!”

饮水思源,黄墩村的巨变极大提升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速度,也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黄墩村的巨变除了得益于政府的惠民政策和上饶市城投集团公司出巨资鼎力帮扶外,这其中不乏同一个身影,他就是长期在扶贫第一线服务,努力践行方志敏奉献精神,时刻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中共党员,上饶市城投集团驻黄墩村扶贫第一书记(上饶城投集团综合交通枢纽运管中心综合部部长)况巧平同志。

况巧平,两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以及“两学一做”先锋党员,今年三十周岁,个头不高,皮肤白皙,文质彬彬,初看一脸书生气,一双慧眼放射出睿智、聪慧、平和与热情。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在与贫困户的入户走访中拉近了距离,轻言细语的谈吐流露出来了他的人格魅力,而为人处世的风度彰显出了他内在的综合素质。他,告别了喧嚣热闹的城市,来到贫穷落后的农村,从市区办公室的按部就班到贫困村精准扶贫的夜以继日,“妻儿老小都不顾,一心只为贫困户”是他的真实写照。他既是一个工作狂,更是一位想办事、肯办事、会办事、能办事、办真事、真办事的好村官。自他驻村以来,扶贫工作就没有白天和黑夜,没有上班和下班,天亮就是上班,睡觉就是下班,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就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他每天骑着单车在村里入户调查,访贫问苦,嘘寒问暖,村民晚上十点钟还能看到他在小溪里洗衣服,他们夜间上户时头顶上的照明灯就是夜空里最亮的星星,不仅照亮了贫困户的脱贫梦,更像打更队一样守护着黄墩村夜晚的平安,给黄墩村带来了一片光明。

想办事、肯办事显示他的使命和担当

去年他父亲身患癌症,并到了晚期,不久于人世,随时都可能诀别,作为儿子的他,何尝不想多陪陪他,但是他是黄墩村扶贫第一书记,肩负着公司党委交办的扶贫攻坚的使命,这是党的事业,民心工程,脱贫进入攻坚期,既慢不得,也拖不得,一边是病入膏肓的父亲需要他,一边是扶贫工作需要他,他该如何选择?忠、孝二字摆在了这位青年的面前,这也确实难坏了他。最后,他选择了隐瞒父亲的病情,两边都不放弃,两边都坚持,万年(扶贫村)、宜春(老家)、江山(老婆家)三头跑。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事与愿违,今年六月,他父亲在与病魔抗争了十个月后与世长辞,而他在黄墩村加紧填报精准扶贫整改台账资料,未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在深深的痛苦面前,他留下“脱贫攻坚路茫茫,奔赴战场不思量;娘亲难舍爸卧床,离家恐父命不长;今日归来见灵堂,回首往事情断肠;自古忠孝两难全,唯有来生把债偿……”的万千感慨。

今年的农历八月十五那天,是我国的传统中秋佳节,也是万家团聚的日子,也是这一天,恰逢其母亲五十岁生日,还未走出丧夫之痛的母亲,在这样的日子当然更加需要儿子的陪伴,于情于理谁都不会离家,而是在家陪伴母亲过生日。但是他驻村的那些贫困户中的孤寡老人也需要他的关心和慰藉,一边是母亲的生日,一边是孤寡老人的关怀,他又该如何选择?他仍然选择两边都坚持,他为母亲办好生日物品后,向通情达理的母亲说明缘由,坐车奔赴黄墩村,自带伙食,专程陪伴那些不是亲人,但却胜似亲人的孤寡老人共进午餐,共吃团圆饭,共述扶贫情,共度中秋佳节,使村里的孤寡老人不再孤单寂寞,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贫困户心坎里,在场的老人们纷纷流下了感激的泪水。但他们根本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那天也是他母亲的生日,假设他们知道了缘由,那么重要的生日特意赶过来和他们一起吃团圆饭,其中滋味我不得而知。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况巧平同志为了党的事业,为了黄墩村早日脱贫,为了孤寡老人的幸福晚年,舍小家,顾大家,他的行为感人肺腑,他的事迹催人奋进,他是上饶城投集团全体干部职工的一个缩影,也是新时代全体扶贫人的一个缩影,从他坚定的目光和坚毅的步伐中看到了城投集团党委的使命和担当,要不是深思熟虑,高瞻远瞩,怎么会舍得将这么一位优秀的年轻后备干部派到黄墩村担任要职,有这样一位务实肯干的第一书记,我们村何愁不能脱贫。

会办事、能办事显示他的睿智和才华

黄墩村的贫困户徐炳教,年近六十,双腿残疾,是个特困户,且孤身一人,度日艰难,一度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况巧平同志对他关爱有加,厚爱三分,隔三差五上门走访,逢年过节送钱送物,了解他的实际需求,帮助他树立脱贫的信心。按理说,一个市里派下来的外地干部,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但他并没有放弃,继续深挖,况巧平同志的高明之处就在他能“扶志”,充分调动贫困户的内在动力。在做到物质上关照,精神上慰藉的同时,激发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在况巧平同志的积极联系和热情帮扶下,徐炳教内心被激活了,燃起了身残志不残的火苗。况巧平积极联系帮扶领导为他置办了理发器具,帮忙装修了门面,开起了理发店。开张时,况巧平为他写了一幅对联“无法用脚步丈量世界,但可用双手改变人生。横批:从头开始”。这幅对联有三高:一高是广告效应,字里行间暗示人们这里有间理发店;二高是人生格言,激励店主要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三高是文墨水平高,对仗工整,人文合一。此联用在此处实在是高,足见况巧平同志腹有诗书气自华,此联也显示出撰联者的良苦用心。

黄墩村徐婷是个就读高二的小姑娘,因母亲患有尿毒症长年透析治疗,致使家中一盆如洗,十分懂事的她不得不中途辍学外出打工。此事被况巧平知道后,第一时间向城投集团公司领导汇报,公司党委高度重视,“知识改变命运,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因贫辍学”的理念在公司扶贫会议上被重新提起,会议专门研究讨论了徐婷的辍学问题,认为只要让贫困户子女掌握知识,拥有一技之长,就能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才能彻底斩断“穷根”,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徐婷辍学打工,牵动着上饶城投集团党委和况巧平的心,况巧平与徐婷及其父母多次沟通重返校园事宜,万年上饶两头跑,黄墩学校两奔波,当得知徐婷最大的心愿是读卫校学护理专业后,在上饶城投集团党委书记张平的亲自协调下,在裴梅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况巧平同志的奔走推动下,10月9日徐婷高兴的重返校园,如愿以偿的读上了她梦寐以求的护理专业。上饶城投集团承担了她上学期间的全部生活费,并为其申请了贫困户免学费助学政策。听说:徐婷在拿到书本的那一刻,喜极而泣,小小年纪在外奔波打工的她,此时此刻能不因感动而哭泣吗?这样的大恩大德谁都会喜极而泣,永世不忘!

上饶城投集团和况巧平本人,把教育扶贫这件事不仅办得好,办得快,更办得及时,感动的不仅是徐婷及其家人,也感动了黄墩村全村的百姓。徐婷的一生将因此改变,从徐婷喜极而泣的那刻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可塑之才,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好姑娘,她一旦学业有成,步入社会,能不心怀感恩之心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吗?在护理他人时,她能不想起长期与病魔抗争的母亲的痛苦,而加倍呵护病人的健康吗?

办真事,真办事显示他的真心和真情

年8月15日下午,别开生面的开展“大手拉小手,圆梦微心愿”活动。身为上饶市综合交通枢纽运管中心综合部部长的他,积极联系交通枢纽运管中心党支部,把那些很少进城,从未享受过都市生活的贫困户子女,接到上饶亿升购物广场,为他们购置衣服和鞋子,一进入商场,孩子们对自动观光电梯兴奋不已,对商场内琳琅满目的商品兴致十足,他们开心的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和鞋子,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购物后,党支部成员带着孩子们来到交通枢纽参观,孩子们第一次感受到了交通枢纽的便捷和高铁的魅力,对场站内余个摄像头全方位、24小时无死角监控充满好奇,对现场操作设备的叔叔阿姨赞叹不已。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交通枢纽的宏伟和现代化设备的神奇,也认识到努力读书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8月16日,孩子们受到龙潭湖宾馆总经理施文洲的热情接待,在他们入住的上饶龙潭湖宾馆大堂内,上饶城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平等领导专程为这些可爱的孩子送来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与孩子们合影留念,并共进早餐,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当天下午,况巧平又带着孩子们来到上饶师范学院,开展“大手拉小手,小学进大学”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大学之大、环境之美、学风之浓,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发奋读书,将来像校园里的大哥大姐那样考进大学,引导和教育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随后,况巧平还带孩子们来到上饶集中营,接受红色革命教育,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先烈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振兴中华而读书,为改变贫困而读书。况巧平语重心长的对孩子们说:“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今天带大家参观纪念馆是让大家接受心灵的洗礼,从而更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扶贫先扶智,大手拉小手,圆梦微心愿”活动足足开展了两天,这两天的行程牵动着城投集团所有干部员工的心,上至党委书记,下至讲解员,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们的一切。这其中少不了况巧平的精心安排和积极联络,丰富多彩的活动足以看出他对前期安排的良苦用心,也可以反映出上饶城投集团领导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两天的活动行程虽短暂,但结下的扶贫情谊却永存。

况巧平同志是真正吃住在村的扶贫第一书记,是被村民公认的方志敏式好干部,他每天迎着朝阳,披着晚霞,怀揣着为民办事的炙热情怀,始终不忘为民谋福的初心,时刻牢记上级党委交办的脱贫攻坚使命,顶着风雨,踏着冰霜,脚踏实地的用双腿丈量着村里的每一寸土地,他本着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瞄准贫困村退出九个方面内容,真抓实干,狠抓苦干,一件接一件的干,一个接一个的落实,时光在他每天上访入户的嘘寒问暖中消失,在披星戴月的一步一履中飞逝,在与贫困户合影的相机咔擦声中永存,他每天带领贫困村民,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他默默的奉献着,时刻想着为村里办实事、解难事、访贫问苦,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转化为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

这样的好事在村里不胜枚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他的奋斗目标!况巧平按照“一人一策,因户施策”的脱贫工作思路,从产业、安居、就业、健康、教育、饮水、金融等方面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方案,精准帮扶到户,精准施策到人。积极联系帮扶单位为贫困户购买羊、鸡、鸭等发展养殖业。为贫困户开皮鞋店、经营小卖部提供资金支持,帮助进货周转。为贫困户摆摊卖烧烤、开理发店提供自主创业资金,并制作宣传广告牌,发动广大党员为制作篾匠制品的贫困户联系爱心订购,鼓励贫困户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就业方面安排贫困户到城投集团下属子公司上班;教育方面为大中专院校贫困学生资助学费或生活费,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同时动员城投集团公司党支部成员给中小学生捐赠书包、文具、衣服、鞋子等用品。上饶市电视台、上饶日报、上饶晚报、万年报社先后对黄墩村形式多样、措施有效的扶贫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从况巧平身上可以看到上饶城投集团领导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不仅拿出了大量的真金白银,还派遣了况巧平这样的优秀干部到黄墩村亲任第一书记,有上饶城投集团的大力帮扶,有第一书记况巧平及其工作队员杨小帆、郑岳光的全力推进,相信基础设施EPC项目全面完工之日,就是黄墩村整村脱贫之时,那时黄墩村一定会由省级贫困村一跃为和谐、富裕、宜居、宜游的秀美乡村,黄墩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村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

附: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系万年县裴梅镇黄墩村80岁村民徐有春一笔一划亲笔所著,共写11页稿纸,整篇文章真情流露,有理有据,以自己的所见所想构思,一气呵成,一点一滴皆关爱,一字一句话扶贫,一笔一划显真情,用事实说话,用事例证明,读来感同身受,深受启发。伏笔沉思,感慨万千,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其本人充分发挥余热,积极热心村庄公益事业,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现为黄墩村基础设施建设党员志愿者理事会成员,业余时间主动参与扶贫活动,积极调解矛盾纠纷,推进项目建设,在脱贫攻坚决策上建言献策,既是村庄建设的参与者,也是村庄变化的见证者。

徐有春,中共党员,年出生,已入耄耄之年,万年供销社退休职工,年毕业于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曾获全国供销系统劳动模范,在中南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获“江西省为民服务标兵”荣誉称号(享受省级劳模待遇)。

来源:万年县委组织部

编辑:夏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wh/135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