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大暑》
高阁阴窗晚色空,捲帘飞雨洒林风。
清商入夜声初歇,碧雾连朝日半红。
万井笙歌消旧俗,两家箫管送馀功。
人生适意皆天付,莫笑吾曹太史公。
……
古文里阳光炽热、大雨时行的大暑时节。
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
气温最高、雷雨天气横行的节气。
大暑节气,高温酷热、雷暴频繁,
雨量充沛,是万物狂长的时节。
……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
大暑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节气诗词:
1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宋代·曾几《大暑》
2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唐代·元稹《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3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宋代·黄庭坚《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4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宋代·司马光《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5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沮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
黄错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
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欢。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
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宋代·郑刚中《大暑竹下独酌》
6
泽国已炎暑,夏天仍永朝。
炙床炉燄炽,薰野水波摇。
飞鸟不敢度,鸣蝉应自焦。
可怜花叶好,憔悴苦霜凋。
——宋代·孔平仲《大暑》
7
九夏天长暑热,三秋山后清凉。
一川禾黍正苍苍。了见西成有望。
论甚天涯海角,尽他关外山荒。
目前无事即仙乡。且恁随缘豁畅。
——元代·尹志平《西江月时在天长,正当大暑,归山后,恰值》
8
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
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
忍待西风一萧飒,碧鲈银脍意何如。
——宋代·刘子翚《和晁应之大暑书事》
9
轻轻丝葛汗如蒸,空有云雷未见灵。
安得此生长不老,岂能今日便忘形。
谩摇纨扇终嫌倦,欲倒金罍却恐醒。
赤脚踏冰疑未稳,且寻林下泛清泠。
——宋代·黄裳《大暑》
10
门外炎光炽,墙西一径开。
残阳馀古瓦,凉吹发高槐。
鸟与人俱乐,诗随景自来。
无因堪破寂,童子进冰梅。
——明代·程敏政《六月二十二日大暑坐墙西槐树下有作》
11
大暑江天外,维舟绿树阴。
有谁閒肯到,独自一沉吟。
只觉趋炎苦,非关老病侵。
未能探禹穴,即此是瑶岑。
——明代·梁宪《大暑》
12
去年挥汗对淮流,寒暑那知复一周。
土润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鬓须总白难相笑,观庙俱闲好并游。
只怕樽前夸酒量,一挥百盏不言休。
——宋代·张耒《大暑戏赠希古》
13
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短发霜粘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
——宋代·张元干《水调歌头·追和》
14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宋代·潘阆《酒泉子·长忆西山》
15
荷亭避暑约傅杯,醉吸清风入手来。
象鼻形弯通曲柄,鸭头色生泼新醅。
中擎玉液休倾满,半卷青心莫展开。
春酒一江能吸尽,始知李白是仙才。
——元代·陆文圭《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
16
隆暑正当三伏,明朝又是双旬。
崧高孕秀降生申。再捧瑶觞称庆。
督府赞猷英俊,难淹大展经纶。
倚需召入秉洪钧。上佐万年明圣。
——宋代·佚名《西江月·隆暑正当三伏》
17
三伏元无暑,连旬雨复阴。
朝朝閒旧扇,夜夜拥重衾。
日晦浮云翳,天愁沴气侵。
烽烟犹未息,一念一伤心。
——宋代·郭印《三伏不热》
18
江涨如三月,天凉似九秋。
遭逢今日雨,安稳一年收。
处处香瓮面,村村肥藁头。
小春前后好,待挂百钱游。
——宋代·邓深《三伏中一雨甦旱》
19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唐代·白居易《销暑》
20
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
风来无质堆纸上,巧借柳枝相形容。
——清代·江堤《消暑》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藏头诗·端午|端朝雨霁见清明,午日曈曈瑞气生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古文里富含哲理的诗句春风依旧|古文里关于“风”的绝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