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www.bdfyy999.com新华社南昌3月28日电(记者范帆周密郭丰庆)春耕时节,农事渐忙,记者来到江西省万年县,探寻这里水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一次考古,让人类稻作历史推移到年前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东南岸的江西省万年县,河网密布、农田肥沃,自古就是粮食产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在万年县境内的大源盆地西北端,垂直陡立的山崖下隐藏着一个天然洞穴。这里是中国当代考古学上一处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仙人洞遗址。20世纪90年代,中美联合考古队在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吊桶环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时,发现了距今年前的人工栽培稻植硅石,这是现今所知世界上年代较早的栽培稻遗存之一,由此将世界稻作起源时间由年前推移到年前。参与当时考古发掘工作的万年县博物馆原馆长王炳万告诉记者,在仙人洞遗址和吊桶环遗址,还发现了石磨盘、穿孔器、蚌镰等工具,其中石磨盘是用于稻谷脱粒,蚌镰则是将蚌器的刃部打磨出均匀的缺口,相当于现在用于收割的镰刀。曾任江西省博物馆名誉馆长的彭适凡告诉记者,在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吊桶环遗址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地层,发现了丰富的野生稻植硅石和栽培稻植硅石,这说明在距今多年前的先民已经开始人工种植水稻,同时采集野生稻,昭示了这里是世界稻作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万年稻作文化是人类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遗产。”彭适凡说。农业科技进步带来粮食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春意渐浓,农时催人。万年县志鸣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风胜正在工厂化育秧车间里忙碌着。他告诉记者,得益于工厂化育秧技术的推广运用,现在工人只要将秧盘搬上流水线,撒种、覆土、浇水等育秧工序通过机器就能自动完成,最后再将秧苗移至恒温大棚进行催芽,不仅节省时间和人力,缩短育秧周期,出秧量也是传统育秧的好几倍。这是在胡风胜的合作社恒温大棚里整齐摆放的秧苗。(受访者供图)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发展,这里的水稻种植已经实现机械化和规模化,粮食生产的效率大幅提升。目前,胡风胜的合作社拥有无人机、插秧机等各式农机20多台,还通过订单农业的模式盘活农机资源,为周边的种粮大户提供育种、插秧、飞防等社会化服务。此外,万年县依托龙头企业打造稻米品牌,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延伸出一条成熟完备的水稻产业链。作为江西重要的粮食产区,年万年县的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8万亩,粮食产量近5.1亿斤。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wh/17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