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专家学者研讨中国稻作起源,江西万年县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88.html

近日,在江西万年县,“第54期中国科技论坛——中国稻作起源地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中国水稻科技界、农业文化界、农业考古界及农业历史界等众多专家学者,共计百余人。会议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稻作的起源,分享稻作起源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展示考古发现的稻作起源地成果,进而梳理水稻在中国从驯化到发展的完整脉络。人工驯化野生稻,作为原始农业的起点,逐步催生了水稻的生产、食用及储藏加工等一系列活动。以稻作为核心的长江中下游远古农耕文明,自此在亚洲各地广泛传播,成为人类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古老文明之一。这一观点在中国水稻科技界、农业文化界、农业考古界及农业历史界得到了广泛认可。

自中国现代稻作科学奠基人丁颖开始,众多中国水稻研究者便致力于探究中国的栽培稻起源。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等地的考古发现,揭示了年前的人工栽培稻遗存,这为丁颖的“水稻起源于中国”理论提供了有力佐证。由此,与会专家学者达成共识,认为中国栽培水稻的起源可追溯至年前,以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及其周边地区和以南地区是其主要发源地。“野稻驯化、万年之源”的结论,不仅在国内学术界得到广泛认同,更可在国际间进行宣传与交流。

未能亲临会议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虽未能亲临现场,却向会议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他在信中强调,一万年前人类成功驯化栽培稻,这标志着人类稻作文化与农业文明的重要开端。袁隆平院士同时表达了对万年仙人洞遗址保存与保护的深深感激。万年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坐拥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东南岸,被誉为“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与“中国贡米之乡”。县内的大源仙人洞与吊桶环古文化遗址,堪称全球所知年代最久远的栽培稻遗迹与陶器诞生地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wh/17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