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让我把这纷扰的世界,看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芸芸众生,都渴望有一双透视世间万物的慧眼,明进退,知祸福,审是非,跨越烦恼与矛盾。
慧眼的修炼,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修行九畴中,从凡人的“看望”到能人的“观察”,到贤人的“内省”,地之子、天之子的“觉察”,圣人、至人的“觉知”,真人、仙人的“神觉”。
这是一场走向智慧巅峰的修行之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贤人的“眼睛”:内省贤人的眼睛从“外观”进入到“内省”。
省:三省九思
贤人严于律己,有德性,反躬自省,三省九思。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人的眼睛看别人,跟别人比;贤人的眼睛看自己,跟自己比,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审:审黑白
贤人之眼,审黑白,见事明。审时握度,洞察时代。具有时空感的正义与良知,以公正、公平的眼睛审视一切。
站在大时代点上观照、对比、评估、审视,以损益、得失、进退、取舍,研判事物的黑白、曲直。
象数理凡人,心无所依,尚不成器;
能人,参与职能分工,承载特定功能;
贤人,懂得规划策略,有方针、有路线、有程序。
地之子及以上的人,达到“象数理”境界。这类人才为战略人才、复合型人才,是时代之子。
什么是“象数理”?
“象数理”,是中华文化的神髓。
中国古人崇大象文化。象文化,产生了东南西北“四正”。商代之鼎,模仿“象”,大象鼎盛。中国人夜观星象,产生历法思维,按四时耕种,一切在象中产生,《易经》也在象中诞生。
《易经》说:“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易经》中处处是“天垂象”、“在天成象”、“观象于天”、“见乃谓之象”、“设卦观象”,“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君子居则观其象”以及“进退之象”、“昼夜之象”等等……
数,从结绳纪事开始,十天干,十二地支,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数字神秘学。有了数字、圆周率,才有工程、建筑,才有了度量、丈量与法度,有了成本、勘察、评估、测量。
近代西方蓬勃发展的物理学、数学,推动了西方在“数”占有领先优势:精准、精确、精密。21世纪的“大数据”时代,更是万物皆数,一切都可以用数字表达,一切数据皆能可视化。
理,来自于自然法则的纹理。任何人事物都有运动的纹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动植皆文”,伏羲通过对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共通的痕迹与纹理的研究,设计了“八卦”。理,渐渐演变成了痕迹、模式、物理、原理、大道之理。
“象数理”,尤其是“象”,是历史上的智者、圣贤所掌握的核心秘密。
“象数理”,分为人道的“象数理”、地道的“象数理”、天道的“象数理”,如图所示:
天道、地道、人道的“象数理”,其眼睛达到的功力深度,如下图所示:
人道之“象数理”:觉察地之子、天之子的眼睛,能觉察,一叶知秋,观照未来,能够把握未来国家运程,国家兴衰,社会形势,世界动态。
曹操看到种菜的刘备,就能说出:“天下英雄,你我也。”
过去之谋臣,看一个放牛娃,就能赌他是未来的皇帝。
曾国藩一眼能识大将刘铭铨,有的人认识刘铭铨一辈子也识不了。
比干见商纣王用象牙筷,就知要金杯配,金杯要珠宝做台,国必亡也。以一推万,模拟社会发展动态,推导出有时空感的大象、大势。
地道之“象数理”:觉知《易·乾》曰:“圣人作而万物睹。”《礼记·乐记》曰:“作者之谓圣。”《周礼·冬官考工记》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圣人作物,即创造器物,发明科技,发现思想。“圣人作物”,即圣人有推动人类文明的重大探索发现。牛顿、爱因斯坦,打开了一个新时代。
至人,则善于对无形之物的情味扫描,全面统筹。
“一丝藕丝牵大象,千斤重锤砸苍蝇”。没有觉知,就会“千斤重锤砸苍蝇”,觉知的智慧,则能“一丝藕丝牵大象”。
天道之“象数理”:神觉真人、仙人的眼睛:穿越时空,把握过去、现在、未来,目光投向人类万载之历史,宇宙星辰的进程,知因果,晓未来,推演人类万载进程,为人类设计千年程序与永恒发动机。
传统教育下,产生出无数凡人、大量能人,少量贤人,多为战术型人才;而战略型人才——地之子及以上的人才,几乎不能培育。
王小平,独立学者、探索型作家、思想者。20岁初出版了《本领恐慌》、《大成奥秘》、《第二次宣言》、《出发》、《奇迹》等多万字的作品,各界读者广泛赞誉。《本领恐慌》面世后内上百家媒体争相报道,畅销至今,经久不衰。《第二次宣言》一版再版,并被翻译成英语、西班牙语,引起海外白癜风有效的治疗方法小孩得白癜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