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电台
听万载,讲传奇!这里是为您同步播出的FM89.8《万载故事》广播节目,请您点击音频栏收听我们的节目,每周首播时间:周一、三、五下午17:38分;重播时间周二、周四、周六中午12:00
锦江十二年邀请您今天和我们一起收听本期的《万载故事》—《我们的花灯戏》。
花灯戏是一种戏曲艺术形式,属于传统民间小戏剧种。花灯戏由花灯歌舞发展而来,俗称灯夹戏、花戏等。最早记载花灯艺术的典籍是清康熙二年(年)初的《平越直隶州志》,说“城市弱男童崽饰为女子装,群手提花篮灯,假为采茶女,以灯作茶筐,每至一处,辄绕庭而唱《十二月采茶》之歌”。
万载花灯戏(旧称:“花鼓灯”)源于当地民间花灯。它,土生土长,走过数百年漫长历程,是一个多姿多彩、载歌载舞、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方剧种。据说兴盛时,几乎全县大多数村落都有1至3支花灯队,因而有“没有花灯不成村”之说。明朝中后期,万载民间花灯跨乡串村,异常活跃。夜宿接灯人家,动乐坐唱。灯歌、山歌、小曲、小调,乡音俚曲,唱而出“戏”。
从此,万载花灯戏破土萌芽,它形成和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一是灯戏阶段,二是三角班,三是半班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万载民间不同类型、名目的各种花灯戏班社(旧称“花鼓灯班社”)多达30多个呢。
万载花灯戏极富地方味和人情味,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话言生动朴实,唱词通俗易懂,音乐旋律优美,表演载歌载舞,始终保持着灯彩歌舞的艺术形式。万载花灯戏含“生、旦、净、末、丑”等行当。
每个行当有“喜、怒、哀、乐、爱、恶.、忧”之“七情之色”。每个角色以“手、眼、身、发、步”来塑造人物性格表现内在情感。唱功含“气息、吐字、甩腔”三大基本功,讲究咬字清晰、不飘不倒、轻重有度、字正腔圆。唱腔采用自然发声,一律本嗓演唱,虽男女同腔同调,但要求声情并茂。念功亦分“方言、京白、韵白”三种,较注重韵形。在表演技巧上,“歌、舞、技”三者并重,讲究虚拟夸张,形象逼真。
万载花灯戏音乐有“传统声腔”和“新腔”两大类。在传统声腔中又分为“花灯调、杂调、本调”三类。花灯调的“强弱强”三拍子等,节奏丰富,别具特色。杂调琅琅上口,易于流行。本调分“普通调”和“平调”两种,系大戏的主要声腔。新腔式更为丰富,如普通调原板、快板、点板、清板、哭板,平调原板、快板等,能适应剧情的需要。
万载花灯戏的舞美、服饰,简洁夸张,极富美感。人物脸谱,活泼自由,如小丑脸谱,视剧情不同,可画上蜻蜓、青蛙、蝴蝶、元宝、秤钩等不同图像,显得生动自然,幽默风趣。
万载花灯戏剧目有小曲、小戏、本戏和连合本戏四类。小曲曲目繁多,系灯戏阶段节目,内容简单,表演歌舞化。小戏多为表现男女爱情,反映劳动生活,揭示伦理道德,妙趣横生,美轮美奂。本戏和连台本戏大多源自民间故事及传奇,情节曲折,引人人胜。
年,万载花灯戏入编《中国戏曲志?江西卷》,万载花灯戏音乐入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西卷》。年,万载花灯戏应邀派员出席“中国花灯?秀山论坛”。年5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万载花灯戏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龙西《万载花灯戏》
图片来源网络
大家都在看
投票丨常陪父母做这十件事!数数你经常做几件?
动态丨今日白癜风在线咨询重庆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