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万载万载古城昔日的民间俚语,你还

????

“油伞油鞋后街买,河西打铁卖猪崽;西门豆腐南门酒,东门婊子家家有。”这个昔日的康乐小镇的民间俚语,是对过去康乐古镇生活的小结,教人寻思,耐人寻味。昔日的康乐古镇,街道一色地用麻石铺就。宽处不过二、三米,窄处仅米多。最长的东大街也不过二华里。街道两旁店铺却一间接一间不断跨,且店铺行业齐全,诸如南货、百货、布匹、成衣、中药、茶店、酒店、旅社等应有尽有。尤以花炮庄和纸行著称,遍布大街小巷。这些商号以独资或合伙经营开设。较大的商号多集中在衙前与务前两条街。再思桥与文昌阁街多打铁店,后街多粮行、琢伞、油鞋,大、小南门内外街多豆腐店,东门则旅社居多。故有“油伞油鞋后街买,河西打铁卖猪崽;南门豆腐西门酒,东门婊子家家有”之说。据县志记载,小镇鼎盛时,有工商户家。年全国政局纷乱,年抗日战事紧张,小镇商业备受影响,处于衰退期,至年小镇有行业32种,商铺家。除了那些大商号外,多数店铺均为前店后厂。前店卖的豆腐在店后加工制作,店后作坊做出的水酒在前店销售。那些小本经营的店铺则多为夫妻店。年起,由于日军入侵省城南昌,安危波及四邻。即有奉新、新建、南昌、丰城、高安等地的手工业工人因避战乱往西迁徙,陆续来到康乐古镇。他们之中从事的行业有金、银、铜、铁、锡,以及衡器(制秤)、首饰等。同时来的还有钟表修理及眼镜、照相、镶牙、制伞、制油钉鞋等行业。这些加工业在经营上多数仍属前店后厂。到民国末年,古镇有金银加工业15家,铜匠8家,打锡匠10家,制秤2家,修理钟表、眼镜等7家,照相、镶牙各1家。后街的琢伞、做油钉鞋的不下10家。穿城而过的龙河将小镇划分为二。河西的猪仔墟路(又叫文昌阁路),以卖猪崽而十里八乡远近闻名。卖猪崽的店铺一间接一间,从早到晚小猪叫声悦耳。土车载运猪笼的乡下人络绎不绝的来到这里,把猪崽放入猪栏内任买猪人挑选,选中后中介人将小猪的后脚一提,再往长方形的猪崽笼里一放,付款后便担走。一斤猪崽约需币三至四角。文昌阁路除猪仔行外,便是一间连一间的打铁铺。叮当叮当的打铁声既有节奏又异常响亮,打制加工的产品多属农具及家中厨房家杂。以上便是“油伞油鞋后街买,河西打铁卖猪崽”的来由。“西门豆腐南门酒”说的是西大街制作豆腐的店铺作坊较为集中,而酿制水酒的作坊则多在南大街。水酒因用糯米酿造而成,故又称作米酒。米酒制作系传统工艺,制出的酒,酒色微黄,味甘美,醇浓、粘口。“酿就清明冬至酒,醉倒东西南北人”,是说每年清明及冬至两个节气酿制的酒特佳,故品酒者说:“古镇水酒不亚于绍兴老酒。”此外,古镇的食品制作尚有传统名点如意糕、灯芯糕、金橘麻饼、卷饼、葱卷糖、酥饺、兰花根、雪枣酥等。这些糕点色香味美,老少咸宜。“东门婊子家家有”中的“家家”,并非东门街上的每一户人家。这个“家”,指的是旅社。东门街口,是古镇的一大门户,通往省城南昌的公路就从这里启程,通往外县及农村的乡道也从这里始,加上街口曾设过车站,于是东大街便成了里通外界的重要枢纽。自古以来便有商人在东大街设立旅店或茶店。至民国时期,东大街靠东门的一段小街上,旅社不下十余家。为满足纨绔子弟及外地商家来古镇的生活之需,旅社不得不供养一些卖身求财的女子。人们嬉称他们时,客气点的说是接客的,恶意者叫她们为婊子,即妓女。旧志说:“关于娼寮妓馆者,孰不以为娱乐乡人之称”,又说“不知误几许聪明子弟,淫靡之习盛而廉耻之念衰,争言恋爱,导娼妓女之捷径,侈谈自由扬娼妓之颓波,禁娼禁赌迭有所闻,迭有所罚。……娼赌可以败家丧身,而烟则显干国纪,奉行不力。”致使“东门婊子家家有”的传言在民间流传,但至民国末期,此风渐衰,不断有为娼女子从良嫁人或另谋事自食其力。“锯匠怕木匠,木匠怕漆匠,漆匠怕痴(万载俗语,看之意)匠。”这俗语出自做艺的人之口。说的虽是几门艺匠的工夫要到家,否则便会露出手艺活的疏漏之处。总之,说的虽是打制家具,但意旨却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得讲究“认真”二字,讲究艺工的精作,过去打家俱,先得请锯匠进门,将一筒一筒的木料锯成板或木方,板的厚薄有三分、四分之分,木方有一寸、寸半,两寸之别,都要根据需打什么家俱来锯料,于就是应锯得分寸不差,如果一寸的锯成八分,三分板锯成二分半。木匠一看,就说锯匠的锯错了,但其余人等都发现不了锯匠之错,锯匠怕的就是木匠。木匠打成家俱后,请漆匠上漆。这时,家俱制得怎样,榫眼斗得准不准,具面刨得光不光,式样好不好看,这些都逃不过漆匠的眼睛。漆匠会评判一番,当面说好话,背后也会说出其家俱某处某处不精作。因之,木匠最怕的是漆匠破评。漆匠将家俱漆好后,摆在那里,除家人外,也有外人来观赏,七嘴八舌评论一番,一般人只是从外表看看,但遇上那痴匠,就看得仔细了。漆的颜色匀称不匀称,有没有起漆泡,光不光滑,那花纹画得怎样,花鸟虫鱼绘得逼真不逼真,这痴匠会一一进行点评,漆匠对这种吹毛求疵的痴匠有点怕,总希望这种人能在主人面前说几句好话。“东路不通西路通,有米莫愁冒碓舂”(注:冒——万载方言,没之意)。这句俗语,在城乡及农村广为流传,它的含义很明白,有如“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一样与现代的“条条道路通北京”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水碓舂米这在农村,特别是山区的村落,自古聪明的农人便发明了用石臼装米、木棰舂米的办法,只要有高山流水的地方便用水轮车代替人工脚踏之劳累,只要将砻去谷糠的米放入臼中,便可自动舂米,人可离开做别的事,等到一两小时后回来从臼中起米。只要你有工夫,有本事,莫愁没发挥才智的地方,正如打米,只要你有米,碓臼随处都有,何愁冒碓舂。“蒸酒作豆腐充不得老师傅”。这是在万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句俚语。康乐古城的西大街以作豆腐闻名,而南大街则以蒸的酒好而出名。故有“西门豆腐南门酒”之说。业内人说,蒸酒作豆腐其工艺,并不复杂,但要蒸出好酒,作出细嫩的豆腐却不是件易事。因此,即使蒸了几十年酒、作了几十年豆腐的师傅都不敢称自己为蒸酒作豆腐的老师傅。就拿作豆腐来说,先是磨豆浆,磨豆子时,水不能放得太多,出磨口的豆浆要能成一定浓度,落到磨下的盆里要能发出旦旦的响声,否则如果是象落水似地咚咚入盆则作出的豆腐就不细嫩。豆浆磨好后,放石膏水,有一定比例,如果不按一斤豆子3-4钱膏而兑入作出的豆腐也不细嫩。传说有位姓老的作豆腐的师傅,因其豆腐作得好,豆腐店也经营了几十年,生意一直很旺盛,人称他为老师傅,他也以老师傅自居,人家称呼他老师傅,说他的豆腐作得好时,他口中笑着说,一般一般,心下却说我当然是名符其实的老师傅了。可是有一次,他在作豆腐的过程中不小心头脑作怪,眼睛走野,一盆豆浆尚未加膏就成一盆血似的红水。老师傅一时吓得难,面对一盆血水面如土色,不知如何是好。老师傅这下塌手了,老婆走过来也吓得手忙脚乱,一想,说道:“谁要你长日充老师傅,这下塌了手,看你还有脸面充师傅么?”正当老师傅束手无策时,太空传来一个声音:这是红娘过江啊!老师傅立时走到大门口,向天拜了三拜,心中念说:“请易牙先师指点,如何送红娘过江?”这易牙先师,乃春秋时齐桓公的宠臣,因有一手烹调手艺,深得齐桓公宠爱。世上食界人等都尊他为师。他死后被供奉为烹调先师。当下,从太空又传来易牙先师的浑厚的声音:“看你还算心诚,救你一次吧。你速去取新窑砖一块,放在火上烧红,然后将砖用铁钳夹着放下豆浆中摆几摆,红色即去,还你一盆上好的豆浆。记住,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要谦虚谨慎,切勿充老师傅啊!”老师傅听后,连拜几拜,并即照着易牙先师的话去做。果然,一盆豆浆立即呈现原色,豆腐也就此作成了。“红娘过江”的传说也曾发生在南门街上一家酒店里。这家酒店,蒸酒的人姓酒,既是师傅又是老板。蒸出的水酒也曾醉倒东西南北人,也因此酒店与酒师傅的名声一日大一日。那酒师傅也就有点得意洋洋了。一日,他蒸了一缸酒,放入酒药饼兑的水后,用布封上、扎紧,可是到要开缸起酒时,却一点酒香味也闻不到,打开一看,一缸酒全是红色之水。作豆腐老师傅遇红娘过江之仙的事,酒师傅也曾听说过,难道今日又来了?于是按照作豆腐老师的作法,也用烧红的窑砖在酒缸里一试,果然灵验,一缸酒娘便香喷喷地在酒师傅面前呈现了。从此,酒师傅再也不敢明里暗里地充老师傅了,并且在前店的左上角设了个易牙先师神位,一直用香烛供奉着,从此,酒师傅蒸的酒“徐家渡咯(注:咯——万载方言,的之意)斗,万载人咯口”。徐家渡是上高县一个比较繁华的集镇,自古商贸繁荣,尤以米市著称。古时,销售大米不用衡器而用量器,量器之一是斗。斗,是一种口小底大的方形量器,有柄:也有图形的斗。是一种容量单位。十升为斗,十斗为石。与重量比对,一斗有15斤。据传说,徐家渡的商家中,有的商人为谋取更多利润,在经营米生意时,会用一大一小两种斗。收购米时用大斗,卖出米时用小斗,大、小斗之间虽然相差不是很大,但日积月累,盈利也就有了。故有“大斗量下进,小斗卖下出”之说。一句话,徐家渡的斗大,万载人咯口大,倒不是说万载人的嘴巴大,而是说,万载人说话时口气大,喜好夸大其辞,有点影子的事便说得很象,很想让人相信。故在取笑这种人时,便会拿徐家渡的大斗来打比方,会说:莫听他的,徐家渡咯斗,万载人咯口,听不得。“务前街咯(注:咯——万载方言,的之意)店,吼狸塅咯田,耕畲布咯土,寻不吃到肯去死。”(注:肯——万载俗语,不如之意)此三处地方的店、田、土均为让世人注目的地方。此俗话是说,在这三处地方开店或作田作土,如果还不能维持生计,创造基业,那就只能怪你自己无能了。务前街,是万载古镇里一条繁华的街道,北接东大路,南至双虹桥头,长仅米。自唐朝起,逐渐形成闹市。其街上店铺一间接一间,行业齐全,古镇较大的商号都在街上占有一席之地。经济繁荣,生意兴隆。因在务前街后的钱墟旁的辛六房祠驻过税务查征所,故名务前街(“务”为万载人“婺”之简化而成,古时,税务稽征即为婺)。如在务前街开店,还不能赚钱,以至不能维持生计,那这些人既是蠢子又是“胡水”。吼狸塅,俗名误为狗屎塅。处于县城外南郊。古时原为一大片芦茅地,常有吼狸(注:万载俗语,狸猫)出没,经常嘶吼,故名。南宋嘉熙四年(年),江西吉水郭氏世兴游历至此。郭氏族谱记载说“廿一世世兴,字仲伯号天成,由吉州(吉水)鳌源徙居袁州万载邑西田下,是为郭氏始祖。”当世兴来到吼狸塅时,只见遍地芦茅成片。本地人无心开发,郭世兴便带领家人卜居开垦,将其改成良田。只因靠近古城,肥料易得,农田收获日丰,也越来越添丁增口。在这样一个土肥水饱的地方耕种寻不到吃,岂非让人笑话。至今,吼狸塅的郭姓已有多人口,土地面积多亩,只是近几年来,开发建设食品街后,加上农户自建住房,吼狸塅农田被占夷净。耕畲布,位于马步乡洞口村,距县城10公里。清康熙年间(年),徐氏元祯从南昌迁来,卜居耕沙布。民国二十七年编修的徐氏四修谱序记载:“我族自清初肇基以来,丁口渐繁……”其繁衍生息,除益于耕沙布的自然条件的优越,还因当地土壤含沙量大,土质疏松,适合从事旱地耕作。徐氏从南昌带来焚烧地里杂草灌木,采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耕作了两年,以上的土地被认为是畲田。故耕沙布又称耕畲布。至嘉庆年间(年),又有王、杨二姓迁入该地耕种,收获日丰。可见,如果在耕畲布耕作都寻不到饭吃,那就别活了。(文/易定国)每日一问

有一对恋人去乐园玩,女孩想玩过山车,可男孩有点怕没敢玩,女孩玩了一次后,还想玩,这次她强拉着男孩和她一起玩,结果只有她一个人下来了,为什么?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好
北京白癜风治疗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wh/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