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驻到心坎上帮扶帮到最实处万载县人

春季缺乏维生素给我们身体带来的危害之大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m/24307.html

仲夏时节,走进万载县马步乡洞口村,田里的水稻正在抽穗,山间的村舍绿树掩映,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构成一幅和谐秀美的乡村画卷。有村民说,“近几年洞口村的变化可大哩,路修好了,环境变美了,产业发展起来了,贫困户的生活改善了,这多亏了县人大机关的真情帮扶。”

洞口村是万载县马步乡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人,贫困发生率高达8.7%。年以来,得益于党中央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和万载县人大机关的大力帮扶,昔日“穷山恶水”蜕变成今日的“世外桃源”,年该村被评为江西省文明村镇、宜春市文明村镇、宜春市秀美示范村庄。

用真心结穷亲

年以来,县人大机关始终将定点帮扶的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克服机关人员不足的困难,先后派出两名骨干力量分别担任马步乡洞口村、宝石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扎实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每年划拨办公经费2万元,保障驻村扶贫工作队开展帮扶工作。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清华每季度到村调研指导、协调解决问题、慰问困难群众;机关党组每半年听取一次第一书记工作汇报,研究制定帮扶计划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23名机关干部与洞口村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每月入户走访不少于一次,积极捐资助学、帮助发展产业。县人大机关结对帮扶4年来,累计为洞口村落实项目资金多万元,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多个,洞口村的产业迅速发展,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形成了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强基础拔穷根

“过去的村组公路破烂不堪,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别说县里,就是乡里的同志说到洞口下乡都头痛,特别是石笏等几个组,摩托车都难行”,提起洞口村贫困的原因,村党支部书记郭建禄深有感触。年以前,洞口村通往马步乡及周边行政村的主干道坑坑洼洼,村内组级公路大部分是土路,崎岖难行;进村出村必经的石桥用了30多年,护栏破败不堪,桥面桥梁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修路修桥,成了洞口村村民共同的心愿。

如今的洞口村,通往周边村庄的主干线全部是4.5米宽的水泥路,村内18个村民小组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年以来,在县人大机关的大力帮扶下,累计投入多万元,完成10.6公里村、组公路新建改造,实现组级公路硬化率95%以上。年,投资多万元的株树陂危桥改造工程顺利完工通车,同时还解决了3个组的农田涵管堵塞问题。

除了道路桥梁,农田水利、公共服务、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面貌也是焕然一新,4年来先后完成灌溉饮水工程、农村电网改造、秀美乡村建设、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文化广场建设、移动信号塔建设、路灯全覆盖工程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今的洞口,路是平的、电是亮的、水是清的、房子是新的,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兴产业促发展

洞口村贫困发生率从年的8.7%降至年的0.2%以下,贫困人口从69户人降至2户3人,农民人均收入从不足元增长至多元,村集体经济从负债累累到年稳定收入10万元以上。正是走准了产业发展这条脱贫致富的“快速路”,才成就了“一年见效,两年脱贫,三年致富”的“洞口速度”。

通过县人大机关的积极协调,4年来先后争取10万元实施50亩的小龙虾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并联系养殖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争取15万元发展贫困户“一自主”种养产业,落实50户贫困户种植水稻、蔬菜,养殖猪、牛、羊、兔、鸡、鸭等,每年为贫困户提供牲畜幼崽,帮助农产品销售,贫困户人均增收元。同时,还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创办石语谷农庄,与66户贫困户签订了蔬菜购销协议,使贫困户每年增收0多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万多元;投资40万元进一步扩大种养基地规模,今年又种植马家柚30亩,马铃薯40亩,花生30亩,养鸡羽,可解决贫困劳动力8个,每年务工收入不低于3万元。这些资金项目的落实,让洞口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洞口村生态种养产业已成为了该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强大动力,初步形成了“种养一体、三产融合”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美环境强后劲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在县人大机关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洞口村筹资多万元,打造了8个新农村建设点和1个秀美乡村精品点;累计拆除“三房”宗,改造危房41户,改水改厕46户,洞口村面貌焕然一新。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增强发展后劲,县人大机关还拿出20万元,支持和鼓励洞口村发展10家农家乐,目前已发展4家,解决了6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和5户贫困户的农产品销售难题。

为大力整治村庄环境,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县人大机关定期组织帮扶干部到新农村建设点开展卫生清洁行动,积极做好示范引导;洞口村每季度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带头整治环境卫生,并建立了一支保洁员队伍。如今的洞口村,风景越来越美,环境越来越靓,风气越来越好。

稳信心添动力

走进洞口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醒目的宣传标语,“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县人大机关在洞口村积极推广“参与式”扶贫,在基础设施建设、森林防火、卫生治理、环境绿化中积极开发了15个公益性岗位,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我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为提高贫困户的致富能力,县人大机关邀请专家在洞口村每年举办2次贫困户养殖技能专题培训,提高了贫困户养殖黑山羊、种植蔬菜等方面的技能,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能学得一技之长,实现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县人大机关积极动员和号召人大代表、爱心人士和社会力量齐动手、共参与,携手爱心企业为洞口村3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联系县人大代表捐款3万元用于维修贫困户房屋。在县人大机关的大力帮扶下,洞口村涌现了一批批脱贫致富典型。56岁的贫困户龙启璜虽然肢体残疾,身残志坚的他奔走在森林防火宣传和环境卫生治理一线,既增加了收入,更增添了脱贫信心;还有致富带头人郭勋南,作为洞口村村委会主任的他积极创办鞭炮筒子厂、农庄、民宿,吸纳了13名贫困户就业,让贫困户搭上脱贫致富的“顺风车”。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们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不让任何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县人大机关派驻洞口村第一书记杨世平坚定地说。

供稿: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人大财经委

编辑:刘绍昆审稿:李勇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wh/9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