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古城
将我与世界装进记忆的相框
古城/Ancientcity
江西省万载县,地处江西省西北部,县域东南连上高县,东北接宜丰县,南毗邻宜春市袁州区,西与湖南省浏阳市交界,北与铜鼓县接壤。万载殷商时期属吴,战国初期属越,战国后期属楚,秦一统天下,设三十六郡,归九江郡管辖。三国时期属吴,在此期间,本县开始单独设置县级行政单位,名阳乐县,西晋时改阳乐县为康乐县,五代十国时期改康乐县为万载县。万载古城,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建邑史。古城有四座正门,朝阳门、阜城门、文明门和拱极门;有方便市民出行的五座小门,小南门、小北门、龙江门(龙江东西侧各一座)和乌溪门。在城南龙江东侧建有七级宝塔,名曰文明塔,至今仍屹立在龙江东侧。龙江由南向北贯穿古城,出城后汇入锦江(万载段称蜀江)名为龙江,其实是一条宽不过三十米的小河,早期河水清澈,可直接饮用。遇到汛期,也曾浊流滚滚,漫过河堤水浸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城市虽小,设施完备。县衙、捕厅、官仓、考棚、城守营等官方机构,文庙、武庙、城隍庙、静安寺、九仙观等儒释道宗教建筑,讲堂、书院等文化场馆,集贤坊、锦衣坊、福寿坊、安仁坊等古时街坊,南浦桥、回澜桥、双虹桥、再思桥等桥梁建筑。古城素有"三山九岭十八巷"的说法,以邹家山、南门岭、朱衣巷为代表。
宝塔和龙江
(一)
城建沿龙河两岸铺开,老照片还可见河边的吊脚楼,现在都已不见踪影。保存比较完整的南门岭商街和田下祠堂建筑群片区,曾是万载古县城最繁华的地带,也是万载历史的档案馆。田下保留比较完好的赣派建筑有27座,现在修旧如旧,进驻一些展现万载非遗项目、土特产品制作和休闲茶馆,供游客观赏、游玩。有的祠堂开办特色酒楼,举办老式婚礼,坐花轿,盖红头巾,拜天地,饮拜茶,自家的司仪,除了餐饮酒水由酒楼操办,其他全由顾客自己来办理,喜庆热闹。有的老建筑还改造成民宿客栈,在这里吃住都很方便、实惠。几个好友相聚茶馆,喝茶聊天,品茶点,听音乐,赛神仙。1
2
3
4
5
6
上面图片,展现了万载古典婚礼风俗。(二)
万载祠堂,颇具赣派建筑特色,砖木结构,天井式平面格局,白砖白瓦清水墙。先做好承重穿斗木架,所以建房也叫架屋,再砌外墙和盖屋面瓦。外墙由原色粘土砖平铺竖砌成空心墙,它并不承重,所以有墙塌屋不倒之说。高高的封火山墙和高挑的翘角,外观造型个性鲜明。历经风雨,白瓦变黑,白墙也发黄了。下面是郭绿阴公祠图片和视频:郭绿阴公祠,原名司寇弟。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清同治年间由郭瑾后裔在原址重建。郭瑾,号绿阴,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裔。明永乐二十二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郭绿阴公祠门楼很特别,重檐歇山顶式造型,非常气派,美仑美奂。该祠堂现在开辟为中国宗祠文化展示馆。(三)
易氏宗祠建于民国初年,五开四进,建筑面积余平方米。建筑气势恢宏、巍峨壮观,其石柱楹联记载其家族渊源,堪称精华。"源起易水族兴龙河绵瓜瓞,门临紫盖德泽绣峰重士贤"(瓜瓞,出自诗经,子孙昌盛之意)。(四)
郭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占地约平方米,建筑面积余平方米,五开五进,建筑精雕细刻,描金彩绘,富丽堂皇。祠堂前广场置一方水塘,雕花石栏,气派大方。(五)
郭烈公祠,现开辟为夏布文化馆。陈列了夏布制作物什,展示制作工艺流程图片,大厅有夏布制品出售。夏布是万载特产之一,唐朝时期曾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将种植的苎麻砍下,剥皮,刮去表皮获得粗麻,漂麻使之变得洁白,再经手工绩麻,就是手撕成细条的麻丝再首尾连接起来成纱线,再挽成团备用。接下来就是穿筘,亦即是准备织布的经线。根据织造工艺将纱线按一定规律穿入筘眼,整理好经线后,为了增强纱线的强度,还要刷浆,用一种植物根茎制成的大刷子蘸米浆刷在纱线上。经线上机,手工挽梭线,准备好了就可以织布了。万载的夏布洁白柔软,细夏布可裁剪做服装,做夏装透气性非常好;粗夏布常用来做蚊帐、蒸笼垫等等,经久耐用。(六)
郭挥公祠五开四进,建筑面积余平方米,寝堂部分上下两层结构,现今首层做茶馆,大厅上首建有戏台,可以演出小型节目,平时可以K歌。祠堂大门外挂有一个很大的脸谱,外墙上有一个"戏"字,祠堂里有万载傩舞表演图片。万载傩舞,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万载傩舞是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俗舞蹈。《论语》中有记载,有舞蹈史的活化石之称。(七)
南门岭街道宽丈余,由不甚规则的麻石铺成,凹凸不平的路面记载着岁月的痕迹。长长的石板路两侧,悬挂着各式招牌和幌子,店家经营各式小吃和特产。还有饭庄、茶馆和客栈。平日里游客就不少,节假日更是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八)
万载人历来尊师重教,全县先后建有多个书院,龙河书院是其典型代表。江西省第一批重点中学-万载中学的前身就是龙河书院。其数次易址,民国时期移址龙河东岸,马脑山下。龙河书院环境优美静雅,是读书的好地方。前有龙河一湾清水流过,沙滩洁净;后有亭台水榭,古木参天,修竹摇拽,桂花飘香。龙河书院再往北行,龙河下游有四墩五孔石拱桥一座,名曰龙江桥,又名鹏程桥,始建于乾隆十六年。一桥飞架龙江上,气势恢宏,雄伟壮观。有诗云:龙江桥下江云飞,龙江桥上行人归。行人称羡桥营缉,三十年中祖孙及。记载了龙江桥由辛氏子孙三代,历经三十年修建而成的史实。万载古城诸多儒释道建筑中,唯城隍庙尚存,至今香火旺盛。但在南门岭古街还有一处泊来宗教基督教的教堂,不知道哪一年传到万载的。(九)
万载花炮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万载生产花炮始于宋而盛于清,有花炮之乡的美誉。花炮制作所有原料均来自本地。主要原料表芯纸和火药质量上乘,是保证花炮质量的基础条件。万载的表芯纸质地柔软,韧性十足;土硝杂质少,配比恰当。所产花炮响率高、有香味、声音清脆悦耳,颇受顾客欢迎。历史上万载花炮就享誉全国,从业人员数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做与花炮相关的工作。发展到现在,花炮生产仍是万载的支柱产业之一。传统爆竹制作技艺包括:磨硝土、熬硝、裁纸、卷筒、腰筒、装硝、钻眼、栽引线、铡头、结鞭等。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