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五倍子花开采蜜忙。万载县黄茅镇城镇贫困户柳思泉正在忙碌地收割蜂蜜。习主席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用在柳思泉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柳思泉曾经因意外受伤致残,导致家贫如洗,受益于城镇脱贫解困政策的东风,这几年他不断激发自身发展动力,靠着养蜂脱贫解困,终于过上了甜“蜜”新生活。
养蜂场一隅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脱贫之路。柳思泉出生于年,今年正值花甲,年高中毕业后的他被安排到了黄茅镇供电所上班。有着稳定工作的他原本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但天有不测风云,年,柳思泉在工作时因机器故障摔伤落地,触碰到高压线,直接导致右手截肢,左手肌腱断裂,左手部分肢体功能丧失。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失去了劳力的柳思泉很长时间都走不出来,原本性格开朗的他也越来越沉默了,曾经一度他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镇里民政所了解到他的情况后,让他申请了低保,并鼓励他一定要相信自己,一个人只要肯努力,生活的阳光一定会照进来。在民政所和亲朋好友的安慰鼓励下,柳思泉渐渐走出了生活的阴霾,开始坚定了信心,在残联的帮助下,他右手装了假肢,左手手掌虽然无力,但也一直在积极的做着康复训练。
年,在家呆久了的柳思泉想到自己每个月那一点点生活保障金,根本无力承担家庭的开支,便寻思着找点事情做,但因身体残疾能做的事情很少。“听说养殖蜜蜂的成本比较低,加上居住环境有优势,他便开始学养蜜蜂。”万事开头难,没有蜜蜂养殖经验的柳思泉先买了几个蜂箱和一些蜜蜂过来试养。然而,蜜蜂常常飞出去就不回来了,养蜂的前几年都是血本无归。“后来他渐渐发现每个蜂箱里有蜂王,蜜蜂都是跟着它的,每个蜜蜂可以飞1到2公里远,也是有路线的。”柳思泉介绍道,蜂王跟普通蜜蜂长得不一样,发现这一点后,每当蜜蜂飞出去,他只要找到蜂王,将它带回来,其它蜜蜂就会主动跟着回来。
柳思泉正在收蜂蜜
慢慢的,柳思泉不仅悟到了养蜂的诀窍,还学会了“追花”。山上的乌桕开花,他就带着自己的蜜蜂去追,什么花开,他就带着自己的蜜蜂追什么花,五倍子花,家里房前屋后遍地都是,他就把蜜蜂又赶回来。春夏秋冬,山野丛林,到处都留下了柳思泉的身影。一年转场四五次,在山上一住就是大半年。
年,正当柳思泉执著于他的养蜂事业时,他的妻子却因病突然全身瘫痪了。妻子卧床不起,上洗手间需要人搀扶,吃饭都得家人端到床前,这让柳思泉家境雪上加霜,极度困难。“在了解到他家的困难情况后,镇里就把他家纳入到城镇脱贫解困对象,派了结对帮扶干部。帮扶干部丁永清经常上门,给他送米送油,嘘寒问暖,给他宣传城镇脱贫解困政策,并积极鼓励他要战胜困难,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谈及政府对他的帮助,柳思泉逢人就说感谢党的政策好。
帮扶干部丁永清上户走访
“以前每个月就靠几百元的低保生活,现在养蜜蜂一年能产多公斤蜂蜜,可以赚4万多元。”他说。在黄茅党委、政府,社区“两委”的大力帮助下,他的蜂蜜由于质量好,供不应求,现在生活和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现在,柳思泉的养蜂之路逐渐步入正轨,蜜蜂已经从开始的几箱发展到了如今的60多箱,他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除了养蜜蜂,他还利用闲暇时间发展其它农副业。“种了经济林,还养了鸡鸭鹅和兔子,还种了地。”
身残志坚的柳思泉,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奋进,甜“蜜”的新生活正在向他走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