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传记爷爷诞生的那块土地

北京哪个皮肤病医院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52392.html
大时局变动中的个体生命与家庭

——纪念我爷爷的前半生,-

作者:郭台辉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前言

历史有三重世界。永远消逝的真实世界,散落各地的、断裂的、不完整的碎片世界,历史学家重新编制与描述的完整世界。年11月8日上午,我爷爷与世长辞,他那肉身已经永远无法真实存在。剩下的只是他那挂在墙壁上用黑纱围着的标准画像与日常生活留下的各种照片,留在亲人们头脑中的音容笑貌,还有亲戚朋友记忆与之交往的各种经历。当然还有他那完整的个人干部档案、与同学往来的书信、家谱上的名字,等等。但是,这些都是不连续的零碎片段,经不起岁月不留痕的冲刷。我试图整理这些斑驳陆离、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各种记录与记忆,并且把他个人生命史置之于中国现代政治史和地方社会文化史变迁的洪流,重新呈现爷爷完整一生的心路历程。

然而,本文的书写立场与众不同。尼采把历史书写的路数划分为三种:纪念与颂扬的、怀旧与追忆的、反思与批判的。第一类的文字,我从来不阅读,更不撰写;第二类的文字,我有时浏览,但从未写过;我的阅读与写作都集中在第三类,有思考、分析、反思、批判的文字才有厚重感,有力度,这也是知识分子的本分。撰写一篇纪念自己爷爷生命历程的文章,并不是为了怀念和颂扬,而是反思历史特定时期个体的生存际遇与家庭的悲欢离合,展示普通人面临的生活利益与情感问题及其内心世界的纠结与焦虑。对于任何一位活生生的、独一无二的社会个体,我从不仰视,也不俯视,而是平视。这是我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不以仰视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爷爷,并非因为我从未与他生活过,哪怕是一天时间,而是个人秉性决定了我做不到。

我爷爷郭鸣皋(.5.26-.11.8),原名郭绍贤,别名郭南华,江西省万载县仙源乡高岭村人。他是在贫穷山村生活了二十几年的放牛娃,然后是军医,有二十几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后再复员到地方,有近二十年的职业医生经历,最后还有二十几年的退休生活。他个人九十年的生命史是我们家庭史变迁的主线条,是山村地方社会史的折射,成为百年中国大结构转折与变迁的一个缩影。勾勒爷爷成长的地理空间与大时代的时空关系变化及其人生道路选择,整理家庭构成的复杂关系及其不同时期的心态变化,可以揭示一个普通人复杂的心路历程,展示家庭几代人经历的恩恩怨怨与悲欢离合。爷爷一生每一个重要的选择或被选择,都留下大时代的痕迹,微观的心灵史背后恰恰是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复杂过程。

爷爷诞生的那片土地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始于西汉时期的蔡伦,而问世于明崇祯十年(年)的《天工开物》却详细记载了竹造纸的五道工艺流程:斩竹漂塘(每两年一次,砍下刚长出新叶的竹子,劈成五尺的竹片,集中放到池塘)、煮楻足火(用石灰长时期浸泡,充分发酵)、荡料入帘(祛除未能腐烂的部分后,把竹料搅拌成浆,倒进水槽,用竹帘在水中均匀瓢制荡,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覆帘压纸(竹帘反复几次飘荡,湿纸诸张层叠,即成张纸。重复荡料与覆帘步骤,使张张湿纸叠积千余张,用木板和石块重压,充分挤干水)、透火烘乾(再把湿纸逐张扬起,在土窑和夹巷一一焙干。干燥后,揭起即得纸)。如果说蔡伦是发明造纸术,那么,宋应星却是完整总结出唐宋以来中国南方尤其是江西地区的竹纸制作流程。

其实,竹林在溫热多雨的长江中下游领域生长茂盛,在江西万载,竹林覆盖率达80%以上,竹纸制造业不仅仅是自唐宋以来当地传统的主要产业与经济来源,在明代之后也由此吸引来自福建的大量外来人口迁移,是形成“客家”、“客籍”维持生存与生活的重要职业,也是区别于本籍人的地方职业文化标志。竹纸,又称为“表芯纸”和“土纸”,与花炮、夏布一起成为万载传统的三大支柱产业。

浸泡竹片的池塘以及专门制作竹纸的简易棚屋不得不修建在丰富茂盛的深山老林中,这必然是在交通闭塞的偏远山区。“斩竹漂塘”需要短时间集中大量的劳动力,只有豪户大族人家才有实力挖许多两个门球场那么大、又两米多深的池塘,并且在两年一次的旺季时期,出资请来如此众多的人手砍竹子。这为当地山区社会创造了紧密与团结的人际关系网络。池塘主人随后成为东家,聘请来自方圆几十里地的造纸工匠,而踩浆、覆帘与烘焙三个环节需要纯手工作业的熟练师傅。覆帘压纸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因此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三工匠之间必须密切配合,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竹纸。高效完成既定工期,也形成制作技术传承的传统师徒关系。每一个池塘往往至少需要三个月以上的竹纸制作时间,青壮年的工匠们需要每天十几个小时,简单重复繁重又枯燥乏味的制作过程。

△黄皮尖山

因此,围绕竹纸制作,东家每半个月准备好酒好肉宴请工匠们,即“打牙祭”,维持良好的雇佣关系,而工匠也时有因拖扣工钱而罢工反抗,这是竹纸制作地区社会反抗并形成抗争运动的

文化基因。同时,工匠群体喜欢抽草烟,喝烈酒,也在作业过程中逐渐创造出各种情歌小调,口传各种关于竹纸工匠们情、色、欲的笑料与故事。这既能排忧解闷,又能缓解几个月不回家的思乡之情,激发挣钱的动力,让人充满无限想象力和雄性激素的花边新闻。当然,工匠群体也常常产生例外的性与爱的行动,进而结成婚姻和户口迁徙,带来各种远近亲戚关系。同时,竹纸的精致分装需要满足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的要求,从偏远山区到集市与城镇,而严格标准的打包程序便于通过陆路与水路运输到全国各地,甚至远渡重洋到日本与南洋。这需要长期稳定的社会治安、陆路与水路相结合的便利交通。传统的竹纸制作一方面造成工匠群体共同的职业病,另一方面又成为一种竹纸的文化传统,以竹纸为中心形成山区社会的交往网络。

在江西西北部与湖南东北部交界地带罗霄山脉,群山环抱,青山翠竹。在距离万载县城60公里的西北部山区,有一座山叫黄皮尖,海拔高达米,是该县境内第二高峰。南北走向的黄皮尖脚下有一个狭长的山谷,在谷底是三河交界处,叫船埠滩,在年发洪水之前,那里有一座建造于南宋时期的石拱桥。明清时期的人气非常兴旺,甚至到民国前期都还有茶楼妓院。这里的水流平缓,河面很宽,是最佳的水路交通枢纽,主要是从下游上来的商埠船只至此,运输来自上游几个村落的大量竹纸。除了这条水路之外,还有的陆路只能通过挑夫,人工肩挑上百斤一担的竹纸,送到远在三十里之外的集市。一天起早贪黑,马不停蹄,返回时还要挑石灰和日常生活用品,因此,一天往返一次累得够呛。在距离船埠滩一公里处有一村落叫高岭村,由陈、兰、冯、付、郭等姓氏组成。虽然村庄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宋代,但至今有据可查的是清代康熙五十年间的契约,田地房屋买卖的合同仍然保持完好。到清末时,人口达到人,但那时多是来自福建和湖北制造竹纸的工匠。

其实,这个偏远的山区村庄并不平静,从明代有记载的历史中可以发现,造反起义和革命的政治抗争传统一直没有中断。比如万历二年(年)杨青山起义,崇祯十年()邱仰寰集结万人,多次攻占县城,还攻克近百公里开外的袁州府。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天国而在湖南发起地方团练,组织湘军,从此地方团练组织在南方各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迅速发展起来。廖连成在高岭村附近建立一支有名的地方团练队伍,同治六年(年)与浏阳至此的起义军发生一场恶战,并取得胜利,得到清政府的嘉奖。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个偏远的村庄成立中共湘鄂赣边区的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最早苏区之一。年中共党组织在竹纸工匠中建立赤色工会,建立边区特别委员会,成立地下党支部,召开党代会,组织赤卫队进行革命活动,发动工匠们反抗东家的压迫。年彭德怀、黄攻略等率领红五军驻守此地,成立乡苏维埃政府,悬挂马克思与列宁像。中共还推行土地革命,打击土豪劣绅,平分田产,成为中共湘鄂赣省委的作战后方,建立兵工厂、医院等。年中共成为万(载)铜(古)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成立万(载)铜(古)(宜)丰县委和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和苏维埃政府。如今在好几栋祠堂、庙宇和老屋的墙壁上都可以见到中共早期革命宣传的字样。这个村庄见证了中共进行的早期革命活动,在全国来说也是少见的,为本地区提前播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火种。

△地方民众赠送的牌匾

我爷爷的养母(我的太奶奶)张三妹(.9-.8)非常活跃与干练,办事与表达沟通能力很强,在早期革命中得到充分的实践与锻炼。她曾经是中共早期革命的妇女宣传员,化名为祚如军,革命意志坚定,经常到各家各户去进行革命宣传。年至年间,她白天在家劳作,夜间还背着幼小的养子,经常组织革命活动和参加党组织会议。由于苏区革命的政治影响太大,国民党军队多次进攻此村庄,实行“三光”政策,镇压中共革命。年国民党加紧进攻,中共省委只好撤退,革命活动的重心转移到铜鼓,以至于大量的竹纸工匠惨遭杀害。有据可查的当地群众99人牺牲,而外来工匠人数不计其数,于改革开放之后收拾当时失散的烈士残骸,在村里建立革命烈士墓。中共部队撤离村庄后,我的太奶奶并没有继续跟随部队迁移,而是在国民党扫荡时期悄然回归家庭,精心抚养过继而来的儿子(我爷爷)。玩味的是,国民党军队占领该村庄之后,在全国率先推行保甲制度,并且年强制要我那做竹纸覆帘的太爷爷(郭秀星,.7-.11)做甲长一年多时间,负责管理附近十户人家的治安与税收缴纳。没有工资,只有少许抚恤金,需要靠自己劳动所得为生,但有人身安全。

△郭氏家谱对郭泉长的介绍

此外,到民国时期,该村庄还保留一种浓浓的孝道观念传统。郭泉长是爷爷的叔祖父,他的“守孝”事迹在当地社会影响巨大,成为流传甚广的佳话,从爷爷出生之初,佳话一直伴随他的成长。郭泉长(同治十年.4-.12)幼年饱读经书,一心考科举,年全国废除科举考试之后,继承他父亲的乡村郎中职业。但他从不计较医药费,获得地方百姓美名。当母亲年迈时双目开始失明,每次此出诊,郭泉长都带回省下来的水果鸡蛋给母亲吃,还吹拉弹唱博母亲欢笑。母亲病危久医无效时,他到处求神拜佛。年12月26日母亲去世后,他在坟前搭起棚屋守孝。虽然墓地距离家里不足两百米之遥,他也不顾严寒酷暑,坚持按照传统惯例,守孝三年不回家。郭泉长不与妻儿见面,不同吃住,还在母亲坟前给来访的患者看病。有乡亲想把此事迹呈报给政府,他坚决不从,认为“昔父之没,以母命未得尽其情。今粗以酬罔极耳。”

△《万载县志》对郭泉长守孝的介绍

此事迹深深打动乡野,百姓到处传颂,周围几个乡的地方民众禁不住自行召开会议。在他守孝第三年(年)的春天(四月中旬),大家以地方集体的名义,敲锣打鼓,送一块“孝子”牌匾至他守孝之地,对他秉承孝道传统表示崇高致敬。这个事迹后来载入民国二十九年(年)修订的《万载县志》。

爷爷是年5月26日降生,并成长在这个苍山翠竹的大山之基与偏远村庄,骨子里渗透着地方竹纸制造的工匠职业观念与中共苏区的革命精神,同时还浸淫在浓厚的孝道传统观念中。地方社会的小传统(造纸的职业观念)、中华文化的大传统(孝道观念)与早期中共的新传统(革命观念),三种互不关联的观念传统奇妙地交织在一起,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这片秉承中华优秀传统又充满反叛力量的文化土壤共同孕育着爷爷的诞生,成为他成长过程中的精神信仰。当然,爷爷的一生在不同阶段都在不同程度上受这三种传统的影响,具体体现为人生关口和日常行动的选择。

(未完待续)

热点文章: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胡锦涛!

一位正国级领导的离任感言,发自肺腑,感人至深,值得所有笔杆子学习!

“梁效”的成立与终结

雷锋牺牲前为何没有被提干

大将之子亦清贫

中国为何要抓这个康明凯?

有人说,如果抓”五人帮”,肯定有这个上将!

看看这位上将怎样送礼……

董点军事儿:塔山有座将军陵园50年代,蒋介石曾经回过浙江?

▼把时间交给阅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xw/107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