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花爆的三百年一从缘起到繁盛

文员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ktyx.com.cn/lehuo/baike/20210206/778.html

撰文

方志江西

图片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民国《万载县志》载:“万载之富基于土产,土产三大宗花爆、土纸和夏布。”

万载花爆始于唐朝贞观年间,成规模生产起于清乾隆时期,烟花制作伴随花爆而有,成规模的烟花制作则始于年,此前万载一直以生产爆竹为主。

到清末民初万载花爆成为本地重要土产。

万载举行“纪念爆竹祖师李畋诞辰周年”

爆竹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黑火药发明,爆竹在南北朝时期已经产生,最早记载爆竹的是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

不过这时候的爆竹其实是燃烧竹筒,导致筒内空气发热而爆裂发声,作用主要是“以避恶鬼”。

唐朝贞观年间李畋以“竹筒实硝磺”将火药装入竹筒制造爆竹,并把工艺传给了后代。宋代以后,随着火药的普及,造纸业的发展,爆竹匠人用纸卷成筒,装上火药、导线、将两头扎紧,将竹筒爆改为了纸筒爆,结成长鞭形,称鞭爆。

以后,爆竹的纸筒用红绿黄各种颜色的纸张包表,人们便叫它花爆(民间一般仍叫爆竹),相传至今。烟火又名“焰火”“礼花”等,始于隋唐,而烟花制作起源于南宋孝宗时(~年间),当时有爆仗像今日的匣子,火点着后,先作爆炸,然后一层一层现出各种花卉鬼怪”。

万载花爆

万载爆竹传说是始于李畋,已有年历史。而万载花爆生产具体起始难以考证。真正有一定规模的爆竹生产大约在18世纪中叶的清朝乾隆时期。

在这之后万载爆竹生产发展迅速:

到清朝嘉庆道光时期,万载爆竹就已经通行南北,商贩络绎,成为重要土产,富民产业。到清朝同治年间,县城为爆竹主要产地,形成有名的全红琢鞭爆竹,这种爆竹声音响且用红纸筒包装,质优价廉,已经成为婚丧嫁娶、年节庆典、祭祖拜佛必备。

晚清至民国初期

清朝光绪以后,万载花爆发展已具规模,县城和株潭两个地方是花爆生产的重镇。

两地都建有供奉爆竹祖师李畋火神庙和爆竹庙,在株潭还产生了一批有名的花炮商号。

光绪十年()株潭街布仔上会场坪东南侧建有一庙,叫“爆竹庙”,由株潭镇爆竹行业建。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李畋诞辰之际,株潭各爆竹庄家均自动取来本庄质量最佳、个数最多的长鞭爆竹燃放。这一天,燃放爆竹在50万响上下,一为纪念李畋,二为爆竹庄家作有声广告。

观者千余,香味浓郁,烟火悬空,声响爆烈。株潭较大的爆竹庄有集大和、瑞昌和、刘生兴、罗启福、丁保成、黄永兴、汤吉升等商号。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全县花爆庄有近家(株潭余、康乐余、黄茅余),爆竹专业生产人员有余人,年产花爆数万箱,产品虽为单一,但质高价廉,远销省内外。

到年万载县花爆制作已经有较大规模,并成立了有名会员的鞭爆产业工会。在万载县各业公会暨公司行号单位代表权数中,花爆商店就有家,占各业公会权数21%;引线商店27家,权数6%;花爆行业合计占万载县各业公会权数达33%,成为全县商会权数最重之行业。

资料记载:民国二十九年3月,万载县鞭爆产业工会主席刘道文呈:江西省万载县鞭爆产业工会会员册。全县鞭爆产业工会共计会员人。

花爆业带来的影响

民国时期,万载爆竹品种以“响”计发展到10余种,有二十响、四十响、一百响、五百响、一千响、两千响、一万响;此外还有寸金、铳管等。而烟花制作则相对简单,仅有“上天爆”“仙女散花”“黄蜂出洞”等,多由单个或几个爆竹组合形成。

这时,万载爆竹因响声好、响率高、有香味而闻名,已有“万爆”之称。

花爆不仅给万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更重要的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万载县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原料产品和销售环节。

花爆的发展也带来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万载株潭、黄茅、潭埠就是靠爆竹发展起来的。以株潭为例,清初株潭仅有茅店数家,到清咸丰同治时期也还只是个小集市,远行数百里数千里的行商都很少见。

到民国时期,随着爆竹生产的兴盛,以及国民政府禁烟的开展,株潭爆竹生产取代鸦片成为第一产业,株潭也大兴土木建起了商会楼和大道,并于年设镇,发展成为有6条街、12条巷、店房余间,寺庙8座、宗祠14栋的集镇。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xw/116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