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名人英年早逝的革命英雄陈寿昌下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disease/a_5686247.html

英年早逝的革命英雄陈寿昌

孙敬文

陈寿昌(一),浙江镇海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早期秘密工作者和工人运动的领导者、组织者之一。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常委、中共上海市政总工会党团书记、中共江苏省省委委员、上海闸北区委书记、沪西区委书记、中共中央特科第四科科长、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党团书记、主任,中央苏区反帝总同盟委员会主席、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党团书记、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湘鄂赣军区政委兼红十六师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等职。年在鄂南指挥部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8岁。

危难中受命

年冬,在上海白色恐怖日趋严重,而革命根据地又迫切需要干部的形势下,组织上决定派陈寿昌赴中央苏区工作。尽管根据地的环境比上海艰苦,语言、地形又不熟悉,而且上海还有年老的母亲、两岁的女儿,妻子又怀有身孕,但他以革命事业为重,毅然服从党的安排。他让妻子和母亲带着女儿回镇海老家。

寿昌惜别了家人,来到码头,不料因风浪太大,轮船停驶,他返回家中。一进门,只见母亲在桌上点燃三柱香再求神保佑他一路平安。他笑着对母亲说:“我会回来的,请老人家放心。”但没想到,这竟成了他同家人的最后一次相聚。

次日,风一停下来,陈寿昌就同聂荣臻等一道乘轮船到汕头,再转潮州乘汽船北上,然后从大浦经虎岗、永定、上杭县境,到长订,转瑞金。这是年建立起来的一条非常秘密的交通路线,年归中央特科交通局直接领导,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是经过这条交通路线被护送到中央苏区的。中央苏区从上海、香港购买药品、无线电器材,也是这条路线,他们一行和秘密交通接上头后,都着长袍装扮成老百姓,在秘密交通站向导的护送下,闯过敌人的封锁线,于年1月抵达瑞金。到中央苏区后,寿昌曾给家中写了一封信,说那儿生意兴隆,蒸蒸日上,前程可观。暗示革命日益发展,前途光明。

陈寿昌到达瑞金后,就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执行局(简称苏区执行局)党团书记。2月7日至13日,全总苏区执行局在瑞金黄家山召开闽赣两省工人代表大会,陈主持会议并至开幕词。中共苏区中央局代表顾作霖、军委代表叶剑英在会上致词。会后陈寿昌在中共苏区机关报《实话》上发表了《闽赣两省工人代表大会的总结与成功》一文,阐述了大会确定的职工会的四大基本任务,不久,他又发起了拥护全国苏维埃大会和临时中央政府的群众运动,创办了工会机关报《苏维埃工人》,并在苏区组织各业工会,维护职工权益,开办工人夜校、工人俱乐部和训练班,积极开展工人运动。

年5月,全总苏区执行局成立了反帝总同盟筹委会,陈寿昌任主任。6月下旬,陈在瑞金主持了中央苏区反帝总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陈被选为主席。反帝总同盟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以工人为主体的反帝统一战线。开展反帝斗争。

年底,中华全国总工会由沪迁入中央苏区,翌年初,全总苏区执行局并入总工会。合并后称为“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陈寿昌任中央党团书记。此期间,陈曾去鄂皖苏区巡视指导工会工作。年2月,陈寿昌调任福建省委书记。

年7月,由于湘鄂赣省委在军事和肃反工作中存在着严重问题,湘鄂赣苏区形势日趋恶化,中共苏区决定改组湘鄂赣省委,调陈寿昌赴湘鄂赣任省委书记。同时,中央军委决定由陈寿昌,徐彦刚分任湘鄂赣军区政委和司令员。并着手抽调干部组成中央赴湘鄂赣省的两个工作团。陈寿昌任省委工作团团长,徐彦刚为副团长。

10月底,陈寿昌、徐彦刚、钟志英、张举等中央工作团领导成员及其他有关同志,在离开中央苏区前,在瑞金叶坪受到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的亲切接见,毛泽东勉励大家:“……斗争是艰苦的,但是要坚持下去,坚持武装斗争,就能把红旗撑下去,苏维埃一定要胜利……”听了毛主席语重心长的话,大家深感担子沉重,又充满信心。

自年底至年初,陈寿昌在中央苏区作了大量工作,并在党报刊物上发表过不少文章,如《关于合作社》、《万泰工作转变在哪里?》等,这些文章对于指导当时工运密切配合党的中心工作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发挥了积极作用。虽然陈在一些方面受到了当时的“左倾”思想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他是严肃的,实事求是的。陈寿昌凭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以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人民利益的高度负责精神,高瞻远瞩,顾全大局。为繁荣苏区经济,粉碎敌人对苏区的封锁,陈在全总苏区执行局积极动员和组织工人参军参战和参加其他各类活动的同时,还带领执行局一班人发动基层工会组织各类生产合作社,改建和扩建一些兵工厂、被服厂、印刷厂、制药厂、造纸厂等,有力地支持了苏维埃的政治、经济建设和反“围剿”斗争。

在艰苦环境中战斗

年9月下旬,形势进一步恶化,蒋介石调集百万兵力和两百多架飞机,对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向中央根据地扑来。

年1月初,陈寿昌一行抵达湘鄂赣省委驻地——江西万载小源(今万载县仙源)。抵达省委驻地将近一年的日子里,陈寿昌领导省委一班人,除了召开工作会议贯彻中央政策精神外,所有时间都投在反围剿的紧张游击战中。1月中旬,陈主持省委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前省委的工作教训,部署了粉碎敌人围剿、保卫和发展湘鄂赣苏区的工作。又着手纠正原省委肃反扩大化的错误。通过亲自与肃反干部及被关押的同志谈话,教育了犯错误的同志,使绝大多数蒙冤受屈的干部恢复了自由,大家团结一致投入了对敌斗争。

为扩大根据地,省委决定新成立修(水)铜(鼓)宜(丰)和湘鄂两个边区,同时指示鄂东南道委集中优势兵力先后围歼阳新县何子恕、湖田畈和木石港之敌,取得鄂东南反围剿的重大胜利,摧毁敌堡13座,消灭敌军两个团,俘敌近人,缴获长短枪千余支。收复了木石港一带的苏区。

1月下旬,敌以重兵五个纵队,一个航空支队进攻小源,小源北部屏障排埠失守。由于小源武装薄弱,形势十分险恶。省委决定省机关迅速撤离小源,向铜鼓县的幽居、祖庄转移。

撤离小源前,陈寿昌派省委常委、省政治保卫局局长邓洪赴江西永新县向时任中共中央委员、湘赣省委书记(兼管湘鄂赣省工作)的任弼时汇报工作,并带去一包重要材料。其中有湘鄂赣省委近期工作情况和省级机关转移的决定以及向中央对湘鄂赣下步工作的请示等文件。

2月底至3月初,红十六师、十七师先后到达幽居、祖庄。由于人员剧增多人,在敌人加紧对苏区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下,粮食供应更加困难。为摆脱敌人和解决粮食极度困难的问题,省委于红十六师师长萧克商定,红十七师、十六师主力于3月上旬从敌包围圈的空隙出幕阜山,向鄂东南地区游击。

3月14日,徐彦刚、陈寿昌签署命令,令红二师、龙湖瑞独立团和红十六师四七团攻打江西瑞昌县城。攻城虽未克,但红三师诱敌至瑞昌九都源,歼敌近千人,并击伤旅长张连三。同月,赣北独立团和瑞昌五区游击队合击张连三旅两个营,毙敌营长1名,活捉团长1人,歼敌余人,伤敌多人,缴获枪械余支。

4月,陈寿昌率领省级机关经平江黄金洞向修铜宜奉边进发。此时,敌调集33师、50师、26师及地方保安团向红军扑来。省委决定在红十六师掩护下,向鄂东南行进。6月上旬,红十六师师长高咏生在战斗中不幸被捕牺牲,部队严重减员。6月下旬,陈寿昌率部抵达鄂东南,与徐彦刚率领的红十六师四七团会师,鄂东南的地方武装并入红十六师,部队整编,由徐彦刚兼任师长,陈寿昌兼任政委。南下途中,在武宁澧溪击溃敌人一个营。渡过修水至洞口后,陈寿昌主持紧急会议,决定堵击尾追之敌26师,通过激战,未能击溃敌人,省委机关遂向龙门山方向转移。

省委机关到龙门山区的百丈、西塔一带帮助地方发展组织,成立县、区游击指挥部,准备坚持游击战,敌50师、77师、18师、62师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向我方包围过来,使省委原定计划无法实现。省委决定由徐彦刚率十六师四六团、四八团,陈寿昌率红十六师四七团和机关干部、家属分路突围。突围中红十六师四六团、四八团遭到敌19师的夹击,四七团和机关干部在宜丰、高枧遇敌50师伏击。由于我军几经战斗,长途跋涉,极度疲劳加上兵力不足,装备又差,粮食短缺,地形不熟,致使损失惨重,红十六师仅剩一营人,省委机关干部亦大部分牺牲或失散。省委称此为“六·七事变”。

在“六·七事变”中,湘鄂赣苏区倍受敌人摧残。苏区被分割成11块,斗争形势非常严峻。无线电被敌炮火击毁,省委中断了同中央的联系,对全国斗争形势一无所知,只能偶然从敌方报纸中分析一些局势,摸索着前进。湘鄂赣的工农群众及其领导者都表现出最英勇顽强的精神。在龙门突围中,陈寿昌因双脚溃烂,步履艰难,被敌围困在黑沉沉的逍遥大山中。面对恶劣的环境,陈寿昌勇敢机智地避过敌人一次次搜捕。有一次,陈寿昌隐蔽在一座桥下的水沟里,躲过了搜捕的敌兵。还有一次,被当地一位农民藏在床上装病人瞒过敌军,终于战胜千难万险,又回到了省委驻地黄金洞。8月,陈寿昌在何家拢召开省委紧急会议,总结事变教训,开展“反机会主义斗争”。会议决定,巩固黄金洞基本苏区,恢复壮大红军主力,保卫与联系苏区。

省委紧急会后,傅秋涛等人到湘鄂边等地收集武装力量,重新组建十六师四六团。经过数个月的艰苦努力,巩固了黄金洞苏区,红十六师由仅剩一营的兵力扩展到余人枪的队伍。10月,陈寿昌又在黄金洞米筛窝主持省委会议,总结“扩红”经验,提出今后“扩红”的计划,研究去前线领导及恢复红十六师的人选问题。与会同志知道陈寿昌身体虚弱,眼睛又高度近视,大家都劝他留在后方,可他强烈要求上前线。会议决定:陈寿昌、徐彦刚赴前线领导红十六师,傅秋涛回黄金洞主持省委工作。

11月上旬,陈寿昌与徐彦刚率省军区独立营百余人枪出黄金洞向西南行动,在平江斑鸠坳同傅秋涛等率领的四六团会师。陈向傅传达了省委决定。傅当即说:“让我到前线去,我的身体比你好。”但陈寿昌坚决不同意,傅秋涛只得率独立营回黄金洞。

当天,徐彦刚、陈寿昌即率红十六师四六团出黄龙山,后又转到修武崇通苏区一带游击活动,他们边打边扩军,士气很高。途中,陈寿昌还为省委机关报《战地黄花》撰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舞部队士气,与后方联系得很好。到了通山冷水坪后,就正式恢复红十六师。由于中央红军主力北上,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围剿湘鄂赣红军,红十六师的处境更加困难。

英勇牺牲

陈寿昌、徐彦刚从国民党的报上获悉中央主力红军已由湘南西进,决定部队由崇阳、蒲圻到临湘、平江、岳阳一带活动,向西南发展,牵制敌人兵力,配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

11月22日,当陈、徐率领部队行至崇阳高枧老虎洞时,与敌33师的两个团在磨盘桥一带相遇,陈与徐指挥部队分别抢占两个山头,迅速占据了制高点,利用有利地形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敌人仗着优势兵力和精良的武器装备,企图围歼我军,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向两个制高点发起猛烈的进攻。在山区进行游击战,没有也不可能修筑防御工事,只能依据所处的地形位置,选择山沟、石坎、土丘或树干等自然景物作掩护。红军战士们就凭这样的条件和机智勇敢打退了敌军的多次进攻。趁着敌人尚未反扑,陈寿昌顺着一条曲折的小沟来到前沿阵地观察敌情,这时一队敌兵在密集火力的掩护下向我军发起了冲锋,炮火铺天盖地地落到我军山头阵地,子弹像雨点般的从陈寿昌的头上、身边“嗖嗖”掠过,可他全然不顾,仍沉着指挥战斗。陈寿昌对战士们说:“敌人冲上来时要沉住气,待他们靠近点再打!”正说着,“嗖”的一声,从右边飞来一颗子弹,他觉得身子一怔,一股灼热的液体顺着他的左大腿流下来,可他还坚持着,用手枪瞄准迎面冲上来的敌兵扣动了扳机,敌兵应声倒地。离他不远的警卫员见了高兴地说:“打得好!”可当他侧身一望,只见陈寿昌大腿血流如注。他连忙跑过去,说:“政委,你负伤了!”说着急忙解下裹腿,一边迅速包扎,一边说:“伤势可不轻啊!”

“不碍事。”陈寿昌想挣扎着站起来,可他身体本来就虚弱,加上失血过多,只觉得头脑一阵晕眩,无力撑起身子,只得让警卫员搀扶着坐到身边的一棵大树下。战士们见政委负了伤仍坚持不下火线,个个勇气倍增,瞄准敌人射出仇恨的子弹,一枚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敌人的反扑被压下去了。警卫员迅速找来徐师长,陈寿昌见徐的左臂也缠了绷带,连忙问:“你的伤势怎么样?”

“一点轻伤。”徐答。

“我看现在形式是敌强我弱,这样硬拼不是良策,为减少伤亡,保存实力,还是将部队撤回好。你说呢?”

徐点点头表示同意。当即一边布置部队作好掩护,趁着黄昏撤至崇阳河山岭一带布防;一边令警卫班用担架抬好陈寿昌同志。徐彦刚打算将陈护送到医院救治,但考虑到行程太远,怕路上不安全,只好等撤至河坪再设法救治。

一切布置停当,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敌人怕中埋伏,不敢贸然追击。部队于当晚安全撤至目的地。由于山区道窄,又不平,担架不断颠簸,一路上陈的伤口不断渗透着鲜血,阵阵剧痛钻心,但他怕影响士气,强忍剧痛,不吭一声。到了目的地,徐彦刚布置好防务,来到担架前看望陈寿昌的伤势,陈寿昌从昏迷中慢慢睁开眼睛,用低微的声音断断续续地对徐彦刚说:“不要管我……我,……你……要……”下面的话听不清了。徐彦刚说:“我知道,请放心。”说完用双手合上了陈寿昌的眼睛。

陈寿昌伤的是腿部大动脉,由于失血过多,而当时医疗条件差,没有输氧,输血设备,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位共产主义战士流尽最后一滴血,怀着满腔遗愿离开人间。

当晚,徐彦刚就在师部驻地河坪村朝育屋一个叫陈九林的农民家花七元大洋买了一副棺材。在征得陈九林家人同意后,将陈寿昌同志的遗体葬在他家屋前菜园里的一块空地上。后移葬于该屋右侧山脚下,即今之坟莹所在地。当晚,徐师长领部队急行军,次日凌晨到达金塘。因为这里是老苏区,群众基础好,当天在金塘河畔的大沙洲上,召开了有党、政、军、青、少各界代表参加的“沉痛追悼陈寿昌烈士大会”。

鉴于陈寿昌对革命的突出贡献,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决定在他牺牲的地方——崇阳、通城边界建立寿昌县,以致纪念。陈寿昌的家乡人民为纪念烈士,把建在海塘旁的“古塘公园”改名为“寿昌公园”,并在园中建造了陈寿昌烈士纪念馆、碑、阁和铜像。聂荣臻元帅亲笔为纪念馆提了“陈寿昌烈士永垂不朽”九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寿昌的战友陈赓、李强等人写了大量回忆陈寿昌的文章,中共宁波市镇海区委党史研究室编有《陈寿昌》一书。此外,从中央到地方的一些志书、党史、组织史以及《中国共产党名人辞典》等许多革命文献中都记载了有关陈寿昌的革命事迹。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崇阳县委、县人民政府为怀念陈寿昌烈士,在金塘镇河坪村建造了陈寿昌烈士墓,河坪人民为之建造了“寿昌桥”。

陈寿昌虽然不是出生在崇阳,但他的遗体长眠在崇阳河坪的青山脚下,他的鲜血染沃着崇阳这方热土,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崇阳人民。自建造烈士墓以来,每年都有很多人士和当地学校师生自发到烈士墓前瞻仰、祭扫。陈在上海工作的女儿、女婿于年曾专程到陈寿昌坟前扫墓。2年10月,中共崇阳县委筹资13.7万元将陈寿昌烈士墓扩建成陵园,与当地森林环境绿化配成旅游景点。即可供人观光朝拜,又可作为向广大干部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

陈寿昌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却是英勇战斗的一生,辉煌壮丽的一生,充满着革命豪情和传奇色彩。他的生命历程,犹如夜间闪过长空的殒星,虽然只有一瞬间,但其光芒却给世人留下了及其深刻难忘的印象。不愧是一代英雄,千秋不朽,万古流芳。

崇阳县委、县政府

权威信息发布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xw/129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