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此时做了几十年陕西亲儿子的咸阳,已经尾大不掉,自成一系,不仅回到西安不可能,还在西安回归的同时,同步开始扩张。58年,咸阳县并入省辖县级市。当时,泾阳县、高陵县、淳化县等并入三原县,潼关县、华阴县等并入渭南县,渭北、关中东部地区大范围整合,成为省直管县。省开始谋求省会外围主导权的整合扩张。另外,长武、旬邑并入邠县,扶风、武功、杨凌并入兴平,礼泉、永寿并入乾县。
59年开始到61年,刮起了短暂一波地级市风,这个时候原先县级咸阳市升格为地级咸阳市,开始重新辖县。60年,乾县、彬县、周至、兴平等县被划给了咸阳市。这新整合得三大县全部归给咸阳专区,咸阳已然又成了一个大地区。咸阳地界版图却是向北向西大扩,实质纳入多个县。陕西省扶持咸阳市也可谓用心良苦。
61年,陕西似乎预感到回来没多久的西安还要走,又做出一个选择:将之前给西安的鄠县划给咸阳市,将临潼县、蓝田县划给渭南市。除了西安城的附郭县长安县算是最终留在了西安,西安带上附郭县长安县,又成了光杆司令。
时间到了年,西安好不容易回来的四个县,被扒剩一个长安县。不过长安县,算是从此跟定了西安市了。要说长安县政府这些年过的也不好,自从被赶出来后,县政府屡次迁徙漂泊不定。解放后,建国初期县政府一度搬回城内,但驻地设施已长期归属其他单位,最终在城内竟无立锥之地。无奈,县政府回到城南,从此再与它的“县城”无缘。但它作为西安市的环郊,命运却与西安市高度相连。今天的西安市的郊区,都是从曾经的长安县里抠出来的。
顺便提下,长安县设区后与西安城六区的融合进展也不尽理想,被认为是西安的“独立王国”。这个其实与西咸关系是相类似的。西安一度独立于大西安府地区,长安县也反复与西安市分离。长安县在历史上也曾几次作为省府制约平衡西安市独大的主要区划对象。西咸、长安区的历史遗留问题,不是行政统合之后就立马消失,需要历史消愈旧疾的时间。但如果因为行政统合无法立马见效,就反对融合,也无疑于因噎废食。行政区划弊端影响大西安提高地区的全国竞争力,在过去数十年里这种积疴越来越明显。61年的咸阳,之前被整合兼并的大县再次拆分回去。地市风吹过之后,咸阳专区又复立了,直接套用了之前那个胀大的咸阳地级市。而咸阳市区又被降格为地辖县级咸阳市,属咸阳专区。咸阳专区领1市13县。一番折腾下来,西安市又成了光杆司令。咸阳市却成了巨无霸。态势仿佛回到了年。当然,咸阳比年更强势了,因为已然吞下彬州专区、三原专区。年但是如陕西省的预感,西安市又半直辖了,年开始,第二次成为国家计划单列市。但最有戏剧性的一次调整,当属年。这一年国家很强势,地方比较弱势。县级市咸阳市竟从咸阳专区被划出,给了省会西安市。而被划归渭南的临潼县,则割出阎良区给了西安市,成为西安市的飞地区。这次,西安市辖市7个区外加一个县级咸阳市。虽然咸阳市是县级区划,长安县也与西安市区有别,但都统一由西安市管辖。同出秦咸阳县与汉长安县,昔日西安府的长安县、咸宁县、咸阳县三兄弟的区划范围,终于又抱在了一起。这一别,好几十年啊...而现在,是西安市、咸阳市、长安县...这个风景也是非常独特,咸阳专区还在,但驻地县级咸阳市划给了西安,专区驻地就迁到了兴平县。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存在着一个咸阳专区,也存在一个咸阳市,但咸阳市归西安,独立于咸阳专区...两个咸阳,是互不隶属的两个同名不同级单位。其实在汉唐之间,就陆陆续续存在一些今咸阳市辖区境内的县级陵邑,后来又出现过治地并不在咸阳市辖区境内的同名“咸阳郡”。咸阳这个名字,从古到今,都是难说清的区划烂账。就像很多高喊秦朝首都在咸阳不在西安的人,无法解释秦朝的新朝宫阿房宫为什么会在西安地界上。西咸短暂拥抱,好景并不长。年,国家再次撤销计划单列市,西安市又复归省管。年,专区改叫地区。年,划归西安五年后,咸阳市又被咸阳地区拿了回去。咸阳作为与西安距离最近,城区紧贴在一起,地理上一马平川,并无地形阻隔,同出一县,理应是一座城市。全国多个地级以上区划,像西咸市中心这么近的,仅有4例,平原上相接的只有3例。但咸阳是陕西省级单位规划经营数十年的省辖核心大市,动辄被中央计划单列的西安市要划走,建国后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央直接负责之下。这段时间陕西省府能够争取到的国家重大项目,许多放在咸阳,已经形成了一定封闭且独立于省会的城市存量格局。陕西省不可能不采取一定分化与预防措施。西安是建国后,计划经济时代的宠儿,但同其它宠儿兄弟们一样,后来他们都又将面临一次巨大的转型困难。“一五”重点八大城市,都曾经历过。这次转型的时间点,就是随全新时代而转向的——改革开放。改开之后年,全国行政区划大调整,咸阳、渭南等地区改设地级市。中央为市场经济发展,进一步下放基层发展自主权。地市管辖县级,成为主流。此前陕西在给西安的区划支持上迈不开步子,改开后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这次全国各地都给省会或本省强市大量增加辖县,陕西也不可能再逆流而行。但步子,还是相对小一些。比如成都当年本身辖2县,调整后直接并入温江10县。但陕西这边,咸阳地区的周至、户县、高陵划归西安市。渭南的蓝田、临潼划归西安。大西安府地区,仍有一半在咸阳和渭南。陕西还从宝鸡又划两县给新设地级市咸阳,以坐大咸阳。咸阳之于西安,相当于温江之于成都。两个一五崛起的西部工业城市,最终走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区划抉择与途径,以及发展结果。对于省府这样的“支持”,西安也给予了“积极”回应。84年,西安再次申请并被确定为中央计划单列市。某种程度讲,这是将一定的经济、管理权限主动交给中央,同时被国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这次西安主动半直辖,一直持续了十年。估计陕西被气的不轻。94年,中央除5个非省会港口重镇保持计划单列,取消其他单列市。但给了西安副省级城市地位,依然有很多省里无法管辖的高级权限。西安市直机关级别更高。比如西安市公安局长是正厅级,和陕西公安厅长级别相同。西安的区长,也比地级市区长高一级。96年,中央传出要设立直辖市,据说西安、武汉都是积极争取方。其实,西安所遇到的省市发展战略融合与区划瓶颈问题,其他在计划经济时代,由国家扶持的重点城市都会遇到。市场经济时代国家撒手将它们放回地方,回归本省一体的发展战略中,省市有颇多隔阂这样的局面都多少存在。只是各自条件不同,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不同。无独有偶,太原也是一五重点城市。和西安与咸阳类似,也在市区不远处,出现了一个挡住太原在平原拓张方向的地级市,晋中市。洛阳也是一五重点城市,与西安的区别是它是非省会城市。但地处豫西形胜最佳的位置,是国家当年重点打造的重工业基地。其西边,则是国家第一个大型水利城市,三门峡。其东边,是国家二五重点布局的全国铝工业重镇——巩义、上街。豫西当时是国家在河南主要扶持的地区。河南省会最早则地处豫东,黄淮海大平原之上。河南为了加强对豫西的影响力,加上郑州的铁路优势,将省会西迁,全力打造郑州市。当计划经济时代结束,市场经济时代来临,洛阳也被撒手。但洛阳与西安不同,不是省会,它便一定程度被边缘化。河南是人口大省,又是铁路干道十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选择的牌较多,最终省府选择了自己养大的郑州。后来,郑州经济逐渐甩开洛阳。但实际上,河南省府的聪明之处,在于将经济强县尽可能在区划上划入郑州,以做强郑州市区的中心辐射作用,以及减少行政阻碍与内耗,做大做漂亮地区整体的经济数据。但是,郑州下边是五市一县,只有中牟县作为县是地级市管辖,而县级市的性质是地级市代管。河南工业第一大县巩义市,甚至还一度被设为省直管县。其实河南在实地里仍然保持着省府对省会制约性影响。成都这个一五重点城市,则是另一种情况。四川省内有两个大城市。重庆已经有民国时期发展的底子,本身就是国民中央亲掌的重镇。央地各有所重的双黄蛋,与陕西被各方撕抢的单黄蛋不同,成都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始终是省辖市,从未被直辖过,是省府势力重点经营之省会。建国后虽经历中央一五重点布局,但重庆的经济仍然力压成都一筹,始终是中央计划单列与副省级城市。四川的选择,便是押宝成都,全力支持做大成都。果不其然,97年,计划单列的重庆直辖,四川虽然割肉,起码之前的宝押对了,成都足以扛起在全国竞争的四川旗帜。这也说明了,省府对省会持续的战略支持,对省会城市的外部竞争力,至关重要。西安与陕西的问题,是西安与陕西人事系统的,数十年来的不融合,加上陕西是人口小省,支持能力有限,西安却是强市,经济体量、人口规模,比重过于庞大而各种权限上更独立的西安,会令省级对其离心力有所担忧。西安现在是三级财政时,是除了广东几个经济强市与成都外,全国上缴给省级财政最多的城市。陕西对西安的财政依赖程度,相对来说一直都比较高。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是一个比拼增量的社会,不再是博弈存量的时代。西安的经济地位,在90年代越滑越低,一度有跌破50的势头。制约西安,则西安无法带领全省在全国竞争中出头,甚至会一起滑落,陕西全力打造的咸阳,又一直没有成长为堪当全省双核的城市。一度财政收入占到全省7成的西安,占全省的经济比重会更加令省府对其控制无力...陕西会怎样应对这个局面?2年,西安市终于最先提出“西咸一体化”,并赴咸阳签订协议。任期仅一年多,时市记书高升离陕。西咸一体化,此后数年间,一直都只是合并区号这一个实际一体化的动作。9年,陕西省长主导了第一版西咸新区(2区)的成立。任期仅几个月,省长高升离陕。年,陕西省再次升格了西咸新区规划和定位,第二版西咸新区(5城)成立,新区治权归属省府。当年,省记书高升离陕。年,西咸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批文指出西咸新区要“着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年,陕西省将西咸新区交由西安市代管,咸阳大部分土地实际划给西安。不到半年,任期仅1年多的省记书高升离陕。俗话说,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压不住,我还送不走?年,关中平原城市群获批,西咸区划优化调整,被明文写入国家规划。大西安(西咸)被明确赋予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期待与国家向西开放桥头堡的定位。年,西咸新区全面交由西安市代管,并划分共管区与直管区。新区管委会除作为省级派出机构定位不变,直管区所有权限均由省里交由西安市里。陕西西咸新区变为了西安西咸新区。...西咸区划问题一直都在,但敢于触碰问题的改革者越来越多。这个遗留百年的区划问题,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西安的增量面发展。陕西在存量格局与增量困局间,也显得摇摆与两难。这些都考验着地方的行政智慧。新世纪以后,西安经济总量的落后,让地方执政者有了危机意识。越来越多的变革,是从省府开始。这样的变化的背后,是越来越多外调的新鲜血液,强烈冲击着关中凝固了数十年的动脉阻塞。异变是一时的,数字也是一时的。当历史洗牌时,所有的城市都会褪去铅华,显露出它应有的容貌。起码当下科技发展水平,还无法抹去或无视地缘条件对地区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正是城市聚落形成的天然因素,是城市的禀赋所在。现代城市,冲破了古代城墙对城市的局限。现代传媒与知识的爆炸性增长,让西安,被越来越多回忆起它唤做长安的岁月。现代铁路技术在中国的兴起与革命,逐渐弥合了长安城在近一千年水路时代颓败的缺痕。2年,长安县撤县设区,成为西安市的一个区,建城区也慢慢连接在了一起。长安,终于也是西安。西安,终于也是长安。存在千余年的咸宁县(万年县),可能被更多的人忘记,却也用一条城市干道的名字“咸宁路”,以及古城内的东县门街,永远留下供人怀溯其历史的印记。西安东郊人对它的淡忘,也证明着在大历史的洪流中,只要人民的福祉向前,区划范围和区划名称不会是人们永远的纠结。只剩咸阳。咸阳回归之日,同出“秦咸阳县/汉长安县”一源的西安府三兄弟,便可重新化一,再次归于西安市身内。那将是历史的回归,也或许是,历史的又一个起点...长安于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