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传家宝徽墨一点如漆,万载存真

一家三代,专注做墨近80载,不曾间断

历史上,徽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而一生钟情墨香的项德胜是如何传承父亲技艺,又带领儿子开辟现代仿古墨、工艺墨的艺术天地的呢?

项德胜徽墨作品《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正反两面雕刻

用徽墨再现古典绘画

项德胜先生,是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生于一九六三年,至今已与徽墨结缘三十六载。他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他与徽墨的结缘是起源于他的父亲项观树。

项观树徽墨作品《三希堂》

项观树是项家第一代徽墨人。上世纪40年代,项观树到胡开文墨厂里当学徒,开始学习制墨,并在出师后留厂工作,直至年退休。

锤墨的铁锤重七八斤

这把铁锤是父亲项观树留下来的传家宝。

那个年代还流行顶班制,老爷子退休后,年仅16岁的项家第二代徽墨传人项德胜接替父亲进入了墨厂。刚进厂,他学的是最基本的制墨,天天打锤,一天下来,双手全是血泡。

《方氏墨谱》

《方氏墨谱》是由明代四大家之一的方于鲁主持撰制,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墨的设计图案和设计原理,它也是项家弥足珍贵的传家宝之一。

项德胜雕刻的墨模

墨模是制墨所用的模具。上面图片中的墨模已经被使用了几十年,是项德胜的得意之作。

墨模成品《朱子家训》

项颂是项德胜的儿子,也是项家徽墨第三代传人。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将在这名90后的手中传承,并注入新的活力!

倾心于面静心于技诚心于人

小时候,街巷胡同里的面人师傅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童年快乐。潇洒率真的美猴王、英武忠义的绿袍关公,正义勇敢的葫芦娃...面人师傅为我们捏出各种喜爱的形象。

57岁的郎志春是面人郎第二代传人。他从事面塑艺术的启蒙老师是父亲郎绍安,郎绍安将捏“面人”的技艺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在旧时的北京被尊称为“面人郎”。

郎绍安面人作品《司马光砸缸》

年,年仅21岁的郎绍安

将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用面人塑造了出来

冰心老人《“面人郎”访问记》

郎绍安从没有接受过

专业的美术教育

他的艺术灵感

完全来自于民间的生活历练

郎志春是郎绍安老先生最小的孩子,他上面哥哥姐姐共8个。和哥哥姐姐们一样,郎志春自幼学习捏面人。

郎志春面人作品《买糖葫芦》

在这个作品中

刚剃了半截头的小孩儿

听见了卖糖葫芦的吆喝声

就马上跑了出来

为何郎家的面人经久不裂?这还得说道郎家的家训“倾心于面、静心于技、诚心于人”。

从选米配面到加入蜂蜜...捏面人之前的准备工作就需要20多道工序。

而捏面人时更是讲究:以小见大、细筋入骨,要在螺丝壳里做道场。“一印、二捏、三镶、四滚”后,面人这才成活。

郎志春面人作品《梁红玉击鼓退金兵》

郎佳子彧是郎志春的儿子,也是郎家面人第三代传人。他把一些卡通特色融合到面人里面,使得面人更与时俱进。既传承了“三心”,又不拘泥于爷爷与父亲塑造出的面人形象。他让我们相信,捏面人这个传统老手艺未来会更加的历久弥新!

郎佳子彧面人作品《大话西游》

年1月7日周六下午13:30分

CCTV1《我有传家宝》首播

敬请收看!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
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xw/42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