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后有哪些新变化权威解读在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年版)》有关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就“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后的主要变化”进行了说明。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一起来看↓↓↓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主要变化

■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

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从课程规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

增设“条件保障”部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

学科课程标准主要变化

■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具体化、细化。

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教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相应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    官方







































北京治疗白癜风选择哪家好
成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xw/5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