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万源之山水胜地万源境内的荔枝古

荔枝古道

安达

只为那百媚一笑,

这蜿蜒曲折的古道,

穿越了千年沧桑,

每一步石阶

浸透了快马人的血汗,

用心聆听,

那远去的马蹄声依然,

回响在耳边……

逐梦路上,

这好山好水的地方,

让古道向外延伸——

铁路、高速、快道,

北上南下纵横交错。

美丽富饶的万茶之源啊,

千里长安半日还!

唐开元天宝年间(-年),唐玄宗为了满足最宠爱的妃子杨玉环每天能吃上新鲜甜美的荔枝,开始修建专供运输茘枝的官(驿)道直通长安。

荔枝古道共经过渝川陕3省、10多个县市,其间万源境内的路程最长,古道保存最好,沿途遗迹最多。嶙峋斑驳的青石板路,回响着远古快马的清脆蹄声;雕刻精美的石桥石墩,彰显了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保存完好的古石墓群,积淀成千年以来的文化灵气;独具特色的四合古院,演绎出亘古不变的民俗风情。

根据史籍的记载,通过古道踏访,“茘枝道”的基本路线是自涪陵(妃子园)一垫江一梁平一大竹—达县一宣汉(大成乡瓦窑坝折入三桥、隘口、马渡)一平昌县(岩口乡、马鞍乡)—万源市(鹰背乡、(原)庙垭乡名扬村、(原)秦河乡三官场、玉带乡太平坎、魏家镇)—通江县(龙凤乡、洪口乡、澌波乡),再入万源市(竹峪镇、(原)虹桥乡)一镇巴县,然后经定远,越九龙砦(陈家滩)的杨家河、司上、罗镇砦至西乡县子午镇,最后进入子午道,到达西安。全程多公里。

鹰背乡·青龙嘴古道

清平乐·万源玉带乡太平坎

邹清平

太平高坎,望层层良田,

荔枝古道贡米鲜,千年大山桃源

风雨不动青山,兴旺解家大院

万年日月轮回,耕读亘古不变。

太平坎

太平坎村

太平坎村位于万源市西南角,属全市偏远山区之一,距市区达余公里,因荔枝古道过境和唐代拟建太平城于此而得名。该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河,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其间古院村落和连片成群、巧夺天工的古坟古墓呈现出太平坎的古朴文化和淳朴民风。太平坎村被誉为“巴山婺源、世外桃源”。据史料记载,此地早在唐、清时期便种植贡米,进贡皇宫。

三官场民居——蒲延芳宅

精雕木工

(原)庙垭名扬村荔枝古道旁嘉祐寺

(原)秦河·三官场蒲永芳“花山”

(原)秦河荔枝古道旁三官场

荔枝古道·精美石刻(组图)

八角楼·(原)长石乡姬侯坝赵氏老屋赵氏老屋距市区约20公里左右,系清朝监生赵春芳故居,为清末民初建斗拱式石木结构,三合院住宅,建筑面积达余平方米。其中绣楼为两层一底的勾栏式全木结构,楼顶由八个角组成,被当地村民称为八角楼。整个建筑内部墙裙均采用木板墙裙。高门上的平安符,门前的齐门墩,门楣上的硬木匾,防火储水的大石缸,用瓦片拣出的莲花花瓣,小青瓦屋面,都彰显出川东民居的特色。

(原)长石乡·八角楼

古道·石窝镇淹没段(现金山水库)

(原)长石乡·望星关张飞拴马树

清·河口永安桥

位于市南河口镇方斗寨,清宣统三年()修建。古桥呈南北走向,跨三岔河,桥长16.3米,宽5.2米,拱跨10.3米,拱高14米。桥面略呈弧形,东西两侧有桥拦高1.18米,厚0.3米。桥两头各有垂带踏进27级至桥面顶部,形成平台,长4.8米,宽5.2米。桥栏外侧分别阴刻“永安桥”、“会道群仙”。拱桥顶部东西两侧各有圈胜翘首龙头,口内含珠。北桥头有四柱三间牌坊形桥碑1座,有建桥史料记载等。

古道遗风——河口拱桥

(原)庙垭荔枝古道古桥

来源

罗兴明著《我要去万源》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编辑

杨蕊       责任编辑|王玲玲

主编

王志勇          

精彩新闻

★习近平: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万源市这9个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将进行系统治理...

★黄玉松:维修钳工“大师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ys/10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