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之得以成立,其重要前提之一便是所有成员共同认可的祖宗,因而祭祀祖先就成为维系宗族的精神动力。然而,追根溯源,人类的祖先都是共同的,对个体的姓氏而言,即便只计算可以考证确实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祖先的数量也是非常多,设若加上列祖列宗,更是难以精确计算。要是在重大节日都加以祭奠,在世的后裔们无论人力、物力,还是精力,都根本无法处置。因此,宗族祭祀必须要有所选择,如何选取适当的祖宗就成为宋人难以回避的问题。宋代士大夫在这方面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发表过各种议论。
通常而言,宋代祖先祭祀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家祭”,即在家中设置祖宗灵位,在自家重要的日子和民间传统节日时加以祭祀。北宋中期,允许朝廷的高级官员建立自己的‘“家庙”,以供奉其列祖列宗,受此影响,民间陆续开始兴建宗族的家庙,进而逐渐形成为祠堂。至南宋时期,朱熹竭力提倡兴建家族祠堂,并将其纳入“家礼”的重要范畴。元明清三代以后,随着朱熹之学地位日隆,祠堂成为民间极其普遍的家族活动场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