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三月踏春哪里去花花世界阆中城

  阆中古城旅游网讯:烟花三月,气温渐暖,人们纷纷脱下累赘厚重的衣服,走进田园,登上高峰,穿梭于山水之间,去感受春的温度,去感受春的气息,去感受春的活力。冬天的雾霾令人沉寂太久,春天的到来让人们重新走进大自然,去拥抱生活的美好。

  近年来,阆中古城一直是游客们三月踏春的最佳选择。偶遇一游客,问他是阆中的什么地方吸引了他,他挠挠头,讷讷说不上来,但他想想之后又说,阆中古城的美之所以说不出,是因为她的美并不集中在某一处或是某一时刻:她也许是朝雾里若隐若现的锦屏山,也许是夜幕中璀璨耀眼的灯光秀;她也许是春天阳光下太婆阶沿小憩的温馨画面,也许是古城院落里游客研究风水的痴迷场景……

阆中一隅

  阆中的山不如华山之险峻,不如黄山之秀丽;阆中的水不如黄河之奔放,不如长江之湍急;阆中城很小,三面环水、四面环山决定了她只能这么大。但阆中有她独特的美,她细腻而不张扬,山、水、城的完美结合就是一幅和谐的山水画,阆中人祖祖辈辈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幅画,保护古城、发掘文化始终是阆中的优良传统。石壁石碑上的每一个字都是有来头的,如果你忽略了它你肯定会跺脚连连,因为它也许是宋代皇帝的笔迹,也可能是三国张飞的墨宝;在古城散步,脚下青石板承载的是满满的惬意与舒适,每一条街道的名字承载的是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

山水城相依相融

  春天去阆中,锦屏山可能不是你的第一站,但这是你不得不去的一站,因为吴道子的大作《嘉陵第一江山》的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此。唐代大诗人杜甫先后两次来阆中,心情各异,但阆中的美景使得这位诗作大家留下诗文无数,如《阆山歌》里写到:“阆中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哪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在诗中,诗人描写阆中四周山势环抱,山顶松涛阵阵,山脚惊涛拍岸,气象万千,觉得此地此山的灵气已可以与嵩山、华山相媲美,所以诗人原想在此抛却世间烦恼,每日面对群山,吟诗作赋,刻与石壁,万载流传。在《阆水歌》里,杜甫写道:“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巴童荡浆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在诗中,诗人勾画出一幅水乡绮丽梦幻的景色,绿的山,碧蓝的水,水面上水鸟来回飞转,巴童划的小竹筏不时一闪而过,留下细细的水纹……同时,雄伟的山,绮柔的水,环抱着阆中古城,山、水、城融为一体,好一个“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为纪念诗圣杜甫,阆中人在锦屏山建杜少陵祠。此外,锦屏山还有碑林、张宪祠、观星楼、八仙洞等景点。碑林中有佛教的观音碑、道教龟蛇玄武碑、吕洞宾之寿字碑等。张宪祠又名宋烈文侯祠,是阆中人民为出生于锦屏山下的抗金名将张宪所建,为四合庭一楼一底建筑,宝顶摩云,琉璃闪光、重檐生辉,如大鹏展翅,庭院中矗立着金光闪闪的张宪塑像。观星楼高24米,三层六角,游廊环绕,前瞻江流,后依翠屏。楼前有古天文学家落下闳铜像,古朴凝重,十分壮观。

锦屏山

  与锦屏山遥遥相对,明代白塔巧借峥嵘突兀的山势屹立在阆中城东嘉陵江对岸东山之巅,是阆中的又一标志性建筑。它建于明代末期,共十三层,高二十九米,外十二层,内六层并有螺旋梯道九十一级供人登临绕窗远眺,以便从各个不同角度观览阆中风物。白塔塔盘用石料砌成八边形须弥座,塔身用青石砌成八边形锥体,通身布上白灰,有人又称作文笔塔,有诗文匾额。白塔旁有观景台,因其观景地势奇佳,被评为“四川一百个最佳拍摄点之一”。

白塔

  古城旁有滕王阁,滕王阁又称滕王亭子,位于阆中古城北嘉陵江边玉台山,是一群气势宏大、黄碧灿烂、富丽堂皇的唐代风格歇山双重垂檐屋顶宫殿式古典建筑,系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所建造,谓之隆苑,后避明皇讳,改为阆苑,于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滕王阁后山上建有玉台观、滕王亭,左上侧摩岩有颐神洞、慈氏洞和历代文人游览题咏的诗刻,前面有一座建造于公元四世纪的唐代舍利石塔(又称佛塔),该塔为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高8.25米,保存完整。此塔为七级浮屠,原为三座,现存一座,为国家级文物。

滕王阁樱花烂漫

  风水文化绝对是阆中最重要的旅游产品招牌之一。坐落在阆中天宫乡的天宫院风水文化景区,深具农家田园特色,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时当三月,乍暖还寒时候,万物复苏,伴随清澈的河水,菜花遍布田间山野,悠悠的桃花、海棠、刺槐、梨花,叫得上名儿的,不知其品种的,红的,白的,黄的,令人眼花缭乱;孩子在花丛里跑来钻去,倒是惊扰了不少辛勤劳作的蜜蜂。田边地头,各种野花也开了,与田里的油菜花相映成趣。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脱去了厚厚的冬装,换上轻薄些的衣服,邀上几位好友,去那青山绿水之间,与自然为邻,探究古人的智慧,原生态风光会让人流连忘返。上午逛淳风祠、天宫院,中午去农家乐吃当地家常菜,下午去推背园转一圈,在推背园向山下望去,农家田园春色一览无余;往景区座椅上一坐,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远离城市喧嚣的惬意时光。

天宫院

  走进阆中古城,华光楼是最高的古建筑。它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号称“阆苑第一楼”,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在古时,阆中一直有“五城十二楼”之说,诗人李商隐曾诗云:“若到阆中还赴海,阆州更应有高楼。”楼身建于5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通高36米,共3层,各层皆装以花隔门,内置阆苑诸楼小品,外悬巨匾宏联。华光楼南临嘉陵江,与对面南津关古渡口遥遥相对,登上此楼可以一览古城全景,远眺锦屏山、近看嘉陵江,亲身体验风水古城---阆中,山、水、城融于一体之美妙。

华光楼

  阆中古城最大的景点之一汉桓侯祠又名张飞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迄今余年,建筑庄严厚重匠心独运,主体建筑均沿中轴线布局,是三国旅游线上的璀璨明珠。据阆州刺史崔善《新建巴西太守张桓侯祠记》,张飞死后即建起桓侯祠,虽遭兵火毁坏,但屡毁屡建,“土宇几更,墓田如故”。现在的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多平方米,规模恢宏,建造精美。由山门、敌万楼、左右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建筑面积达平方米,为全国的一大胜迹。山门和敌万楼是明代建筑,其余为清代所建。

张飞庙

  中天楼又名四排楼,为阆苑十二楼之一,有“阆中风水第一楼”之美誉,为三层明清风格木楼,底层四通,楼高25米,宏伟壮丽,气势夺人。中天楼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古城的街道就是以它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它北通北街、南通双栅子街,西通西街,东通武庙街。古人在修建中天楼选址时非常讲究,他们通过测量,计算出阆中古城四围东西走向山脉和南北走向山脉最高点在天空中交汇处映射到地面的位置,并在此修建了中天楼。登上楼顶,视野开阔,古城的风水格局尽收眼底。

中天楼

  清代四川贡院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科举博物馆,全国罕见的科举文化体验胜地。贡院为四合庭院建筑,主要由大门、考棚、致公堂、名远楼等组成,是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建筑、科举制度和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和展示场所。

贡院

  走累了,口渴了,想坐下来,品品茶、聊聊天,阆中古城的古院落绝对是最佳去处。阅尽人间春色,古院风景这边独好。阆中古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园林建筑的特点,形成串珠式、品字型、多字型、倒插门式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阆中古城的一大风景。民居是“家”之所在,在重视亲情的中国,“家”是一个特别富有感情色彩的地方。阆中古城四合院亲切宁静,庭院尺度适宜,把大地拉近人心,是十分理想的生活空间。庭院方正,利于冬季多纳阳光。建筑布局注重风水意象,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大门开于东南,避凶主吉,多字型布局在全国罕见。四合院与园林建筑和谐的统一,外封内敞的四合院不但符合传统的宗法观念,而且构成一个休憩的场所。院主人利用天井种树栽花,设置鱼缸假山,屋后建楼,院楼相连,院中有院,园中有园,凸显古、雅、幽、深的个性。丰富多样的木雕艺术作法多样,或花鸟虫鱼,或珍禽异兽,或人物故事,或吉祥字样,门窗花格繁多,目不暇接。院内陈设古朴典雅,文化气氛浓厚。大院落多为一个家族居住,琴棋书画诗酒花,淋漓尽显。

张家小院

  春天到阆中古城,低徊漫步成为游览常态,她让你远离城市喧嚣,慢下来、静下来。这座古城毋庸置疑会让你的思想沐浴着纯净,情感得到升华;这座古城有太多的陈迹可供凭吊,有太多的故事供你遐想;这座古城的精华因历史的积淀而愈加厚重,因岁月的磨洗而愈见光辉······

赞赏

长按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北京白癜风治的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ys/4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