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把那一瞬浮生做一个万载价忠和孝陶筱

我们无法对抗时间的流逝,就像旧照片终会泛黄。

所幸,这是一个好时代——我们拥有了各式数码设备,可以扫图,可以修片,可以抹去岁月的痕迹,看清前人的面孔;我们可以时刻在网络上交谈,就算实际上远在天涯,也如同近在咫尺。

一切时间和空间的阻隔都变得越来越微不足道了,而最难拉近的,依旧是人心。

回想起来,我确实总乐于张罗聚会——小学的时候会借着过生日在寒假中招集半个班的人来家里,高中毕业后的几次同学聚会也都是一个个打电话去通知叫到的。

于是,举办这次雅集的初衷也就是一场聚会,一场北昆人的怀旧趴。

怀旧,是个永恒的主题,就像前几天人人竞相贴出自己的18岁,在那些泛黄的旧照片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时间荡涤走了尘埃,记忆里留下的只是最纯粹的青春。

在如今北方昆曲剧院里很多人的青春中,有位名叫陶筱庭的长者,他传道解惑授业,从练功教戏到照顾起居,他是“陶然亭路14号”那个不大的院子里抹不掉的身影。在他的身上,北方昆弋不仅仅是一出出剧目,更是一份憨厚的性情,一派诚恳的为人。

该怎样描述“北昆”的风格?我并不想去罗列舞台表演的特色,只想描绘一下那些在黄土地上倔强生长着的白杨树:沿着京郊通往河北的路上,那些整齐排列在两旁的护道树,夏天有绿油油的宽大叶子,一旦步入深秋就都变得金黄、坚脆起来,随着秋风的掠过,唰啦啦的响着,纷纷的落下来,积在地上,最终和黄土混在一起,直到来年,又从树梢上冒了出来。那份质朴与肃杀,是这片土地的声音。

叶子落了,还会抽出嫩芽;老树枯了,还会发出新苗。对于根植在这片土地上的艺术,也应该是这样生生不息的才对吧——因为前人已经化为了养分浸透在了后辈的血脉里。

于是,与其说大家聚在一起是为了纪念陶先生,更是为了记住北方昆弋。

陶家的后人来了,曾经的学员来了,世家的传人来了,曲社的老友来了。在场的每个人都不停的按着快门,手机、相机、DV机,生怕漏掉了什么。因为大家都明白,能把这么多人凑在一起,实属不易。

左右滑动







































看白癜风到专业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家便宜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ys/4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