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早产ldquo天使rdqu

年1月4日,我院儿科PICU护士长胡秋凌为一名胎龄29周+6天,置管时体重仅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成功进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由于早产儿特殊的机体情况,其插管的难度可想而知,整个过程耗时近2个小时,PICC管的成功置入,为患儿日后治疗提供了“绿色通道”。此次新生儿PICC置管术的成功实施是继前不久首例新生儿PICC置管术成功开展的又一次飞跃,该患儿亦成为迄今为止我院新生儿PICC成功置管体重最低的新生儿。

病例回放

年12月25日,儿科PICU收治了一名胎龄29周+6天的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仅为g,为超低出生体重儿,经详细检查,被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同时伴有重症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该患儿体重小,皮下脂肪薄,血管条件差,给静脉穿刺带来极大困难,而患儿所需的能量及营养素供给基本都来自静脉的高营养摄入,而长期输注高渗液体,对血管条件要求极高,反复穿刺,既增加患儿痛苦和感染机会,加大护士护理工作难度,同时也使医生的诊疗计划无法正常实施。

经与儿科主任刘正娟及主治医师张莉的反复协商讨论后,根据患儿病情,最终决定在患儿入院第10日,进行外周静脉中心(PICC)置管术,第一次插管拍片显示,导管出现异位,胡秋凌凭借高超的技术及丰富的临床经验,重新对导管的位置进行调整,终于成功将PICC导管置入了患儿下腔静脉。导管成功置入有效避免了因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血管伤害以及颅内出血的风险,同时保障了营养和能量的供给,保证了治疗计划的顺利实施,也极大地鼓舞了儿科护士的工作热情。

新生儿PICC在早产儿置管中,技术难度大,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此次PICC技术的成功实施,解决了早产儿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和静脉营养治疗的护理难题,为挽救危重新生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开辟了持续、有效的静脉通道,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这不仅标志着我院在新生儿危重患儿(尤其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救治领域再次取得了新的突破,也标志着大医二院新生儿科护理技术迈向新的台阶!

儿科科室介绍

大医二院儿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以疑难重症为特点,是辽宁省及大连市重点专科,曾获得“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其中新生儿监护室是辽宁省新生儿急危重症抢救中心。专科注重梯队建设、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奉献精神。科室的服务理念是“以母亲般的情怀,精湛的医术、舒适的环境,为宝宝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每位医护人员都能严格遵循无菌、耐心的理念。新生儿监护室内病种齐全,尤其对-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能够早期发现、合理用药。通过无创nCPAP及早期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防治RDS及呼吸暂停,显著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及预后。护理人员能常规开展桡动脉、腋静脉穿刺术及新生儿PICC置管术。科室配有进口呼吸机、远红外辐射抢救台、新生儿暖箱、蓝光治疗灯、多功能监测仪、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呼吸复苏器、微量输液泵、微量血糖测量仪、微量血气分析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成功救治高危新生儿提供了安全保障。

          大医二院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yw/141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