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一生平安,“梁办”的故事
黄振良,黎川县德胜关人,年9月生,中共党员。先后毕业于:黎川中学高中部、江西财政经济学校(江西财大前身);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历任:黎川县粮食局基本建设股股长、助理工程师;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局长、县建筑设计室主任;县委委员、县委办公室主任、县委机要科科长;县公安局副政委(正局级)兼县交警大队教导员;县委政法委员会副书记、一级警督;县委政法委退休。年担任黎川县地名志编委;年至年担任黎川县志(年版)编纂委员会委员,参加县志评审工作。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黎川人只要提起“粱办”,老百姓无人不晓、人尽皆知。这是对时任黎川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梁文才同志的昵称,群众倍感亲切,叫得爽口顺心。
梁文才同志参加工作时照
梁文才,江西省进贤县人,年生,年参加革命工作,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黎川县三区(熊村)副区长,团县委副书记,县京剧团党支部书记、团长,县革命委员会保卫部(公检法政法合并办公)负责人、县革命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县委统战部部长、县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县政协调研员。退休后,担任县老年体育协会第三届主席、连任第四届主席。
梁文才同志入党纪念章(年10月24日)
县政协第六届委员会机关干部合影,摄于年。后排左起:陈情康(秘书长),吴寿琪(副主席),王山(主席),梁文才(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涂杰甫(副主席),前排左一郭开曙(副主席)
梁文才同志在县政协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
梁文才同志带领政协委员徐见章、周道纯、廖占葆、龚重雅、刘华兴、严瑞金、饶志刚、蔡建华、龚恵琴等赴鄂学习考察,参观武汉长江大桥,摄于年。
梁文才同志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梁办”,一是因为他较长时间担任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职务,习惯了,称呼“梁办”比称呼“梁主任”更为亲切快捷、爽朗上口;二是因为他办事公正诚信、干练利落、精明划算,深得领导信任、群众认可,凡遇“岙子头”棘手难题总会想到他,“这事还得梁文才同志来办才好”;三是因为他经办的大小事情实在太多了,“梁办”办事、数不胜数、凡事找他、事无具细、只要有他的参与,件件认真操办,抓紧落实,力求办得完美。
县委办公室主任“官”不大、“权”也不大,但本职工作繁杂,鸡毛蒜皮事都要过问,称为县委机关“大管家”:文件报告、会议材料、上传下达、迎来送往、联络接待;机关党员学习、党员教育、发展党员工作;大院保卫、值班巡査、干部职工住房修建分配、机关全体人员过年过节福利、吃喝拉撤(机关大院内部招待所、干部食堂管理、蒸饭打开水、后勤保障);当年县四套班子、县委各部门实行统一管理财务经费和接待服务,“一支笔”,不分帐“吃饭”,未设立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归口县委办公室。
除此之外,梁文才同志担任了县委常委,还分管协调多个部门工作。其中一项就是组织县直机关干部利用晚上时间集中到县委大院露天篮球场(或小礼堂),由他负责传达中央、省、地委重要文件。为节约行文开销、确保文件密级,当年重要文件不直接印发到县属单位部门,均釆用集中人员到县委,口头传达的办法。
梁文才同志评为全省优秀统战干部奖状
第二项是打扫卫生送肥下乡,70年代每年春节初一到初三,休三天假,都要组织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工厂工人、城关镇街道干部居民、黎川中学师生,打扫卫生大扫除、积肥造肥、送肥下乡、支援农村、农业学大寨,谓之“开门红”。全民动手、全城动员,长长的几百人(甚或上千人)送肥大军队伍,络绎不绝、首尾不见、大挑小担、肩背手提,从城内走出城外,通过古城老街送去潭溪人民公社幸福社(大队)田间,那场景煞是热闹壮观,扛着红旗引路,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声势巨大,这都是由“梁办”组织协调、操办、总指挥。
年建国30周年期间,我县首次修建的第一条水泥路面,县城东方红大道下马路口至百货大楼水泥街面,为梁办牵头负责修建。东方红大道全长米,年至年用了40年时间分三段建设路基、排水管道及浇筑水泥街面、隔离带及人行道绿化。原县委、县政府(县人大)旧址大门前,今宝德步行街,下马路口至县农业局路段,该段路基原为6米宽的沙石路面,年,时任县委书记冦健同志,县长万良贵同志,学习邵式平老省长规划南昌八一大道气概,眼高远见、有魄力、大手笔,建国6周年之际,开始建设县委、县政府大院及办公大楼、小礼堂,同时将县委政府两大院对面空地规划定址修建烈土公园,兴建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塔”题字为县委办公室财会室主办会计、黎川县资深书法家胡建囯先生墨宝)、纪念碑、纪念亭。以及大礼堂(电影院)、文化馆、广播站、图书馆等公益建筑和县政协机关办公楼。将原抗战期间修建的江西南城县至福建光泽县、通过黎川县城内的一段米长简易过境公路6米宽沙石路基,规划扩大后形成米长,50米宽、面积2万平方米的大街,用今天眼光审视也可谓前卫,仍显现当年的宽阔和气派!紧接着又完成了城内街面(现日峰路)及城外南门口至磨市街头老街水泥街面铺设。
年笔者任职县城建局长,接手协助经办了东方红大道县农业局至边贸市场路段(经过百货大楼、家家乐超市、原一中现第二小学)第二次延伸工程建设,日峰路从物资局门囗延伸至老大桥头(医院大门前)并打通连接东方红大道(今建设路),同时完成了县城小街小巷全部水泥路面硬化,彻底解决了居民出行难问题。
年梁办退休后,兼任的县老区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一职已卸任,县里领导还是想到他,再次负责东方红大道边贸市场至汽车东站第三次延伸工程建设(当年叫东门排开发区,现改日上大道),担任县东门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及指挥部副总指挥,直至年全程工程竣工。年京福(福银)高速通车,新建设京川大道,由高速收费站连接老城区,梁办再次担任东方红大道新大桥至汽车东站全程路面翻修白改黑及排水管道升级改造工程指挥部顾问,笔者刚从县委政法委员会退居二线,有幸与梁办同时经县政府(林彬杨同志任县长)聘为该工程指挥部顾问,副县长董东明同志任工程总指挥,县政协副主席何明同志负责领导组织工程实施,时年梁办已年跨古稀,我亦年过半百,被人们戏称为“老中青三结合修路指挥部”。笔者这次正好是时隔20年后第二次“站岗管路”,历时半年多,而梁办则应了那句老话“事必过三”,这次己是他第三次经办东方红大道建设的事情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实行计划经济,水泥、钢材、化肥等物资及经费紧缺,为缓解无米之炊,按照县委、县政府领导指示要求,抽调人员落实操办釆购事宜(含求助建设经费支援)。曾任县供销社主任、县计划委员会主任、德胜关垦殖场场长刘德来同志(离休南下干部)、梁文才同志等多人做过大量此类釆购求助工作,县里组织几拨人,跑全囯各地、跑省里地区找关系,通过外地在职黎川籍领导和在黎川工作过的老领导,如老红军涂宗德(宁夏军区副军职顾问离休)、黄国山(辽宁省军区副政委离休),安微省人民府副省长吴昌期,安庆石油冶炼厂厂长程国柱等乡贤及方志纯、谢象晃、寇健(时任省交通厅副厅长)、王永全(时任省公路局局长)”等老干部、老领导,打招呼、批条子、“走后门”,拨资金、物资,解决计划供应指标并及时安排调度车辆运输水泥钢材及紧缺物资到县城工地,确保工期如期完成,建成通车。
在当年物资匮乏、县财力严重不足的困境下,刘德来、梁文才等经办同志,办事难度可想而知,他们绞尽脑汁,不辞辛劳,四处求助、实属不易。通过历届县委、县政府努力,用了40年时间,实现了老百姓的心愿,用老百姓的话说,黎川县城终于“整出了一条像样的街道”。
在人们眼光中管理工程似乎是肥差,高标准定价承包,低标准验收付帐,可从中瓜分余利,自己得点好处。梁文才同志的做法恰恰相反,反其道行之,工程中标承包造价选择适中者,质量却要求上乘,精打细算、精益求精、近乎苛刻。难怪“梁办”当了十几年的“肥差”,人还是“精瘦精瘦”,当然以利相诱的承包人偶然也有个别,他就一句话:都照你的想法去办,我今天就不叫“梁办”,早该改叫“梁利”了。
上世纪50年代担任县委书记的寇健同志重访黎川。前排左起:梁文才、黄嘉琪、xxx、寇健夫人、寇健(至年任黎川县委书记)、赵令煌(至年任黎川县委书记)、李杰、黄振显、郭殿显,摄于年。
前排左起:梁文才、寇健夫人、王恵芬,后排左起:冦健女儿、任艳君、梁明,摄于年
上世纪50至60年代担任县委常委、德胜区工委书记、德胜人民公社第一书记的王永全同志重访黎川,左起:王永全,梁文才
上世纪60年代担任县委常委、县革命委员会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相当县政府职能)负责人的蔡静山同志重访黎川。左起:梁文才、蔡静山、黄嘉琪。
上世纪70年代担任县委书记的杨振起同志重访黎川。前排左一,杨振起(至年任黎川县委书记),左二梁文才
上世纪80年代担任县委书记的廖其丁同志与有关部门负责人筹划日峰山凉亭选址及察看日峰山顶电视差转台机房为升级地面卫星接收站作准备,摄于年冬、日峰山顶电视差转台大门口。前排左二,梁文才、左三廖其丁(至年任黎川县委书记)。
梁文才同志长期在县委部门工作,情况熟悉、接触颇多、联络广泛、贴近群众、听取意见、细致耐心、不厌其烦、阅历丰富、作风踏实、办事老道。得到历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器重和信任,参加了许多因公因私方面的县事活动。如对县里一些老干部走访看望慰问,贺寿庆生,红白喜事,以及居住外地的老干部、老领导、老同志重返黎川、旧地重游、建言献策、发挥余热,这些活动的安排、介绍、陪同,他都视为自己份内的事。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梁文才同志参加了县委、县政府在南昌江西宾馆召开的在黎川县工作过的老干部老领导老同志座谈会(方志纯老省长等参会);黎川籍乡贤(专家、教授、学者、事业成功人士)智力支乡座谈会(武惕予先生、杨厚兴先生等参会);他都热情陪待、广泛沟通、有问必答、详尽介绍,为居住外地老干部、名士乡贤、了解黎川、宣传黎川、重庆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