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万载,而我多眷恋

这是思维补丁的第篇文章

很喜欢的一首歌,现在就听一下吧!

头图基于CC0协议引用。

(一)

就个体而言,记忆和认知一样,是不可靠的,而这同样不可靠的二者,往往又会相互作用。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迄今仍有记日记的习惯?

我在网易上有个博客,从年开始,就在上面记录一些个人的生活和情感经历。

每一次写完,我都会在“查看权限”选项那里,选择“私人”。也就是说,这个博客里的文章,除了我之外,别人是看不到的。

如果你有记日记的习惯,我想你大概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我们其实是非常善于遗忘的。

科学家说人脑的容量几近“无限”,但我完全感受不到这种无限,不必说三五年前的往事,三个月前的这个周二,你度过了怎样的一天,真的有人能想的起来吗?

比如我翻到这个博客的第一篇文章,特别有意思,我发现那是写于年1月20日,凌晨2:52的一篇博客,标题是可笑的《明天放假!我来包夜!》。于是想起来,那时候我还在上高三,并且疯狂地迷恋着《热血传奇》这款网游。

而我对那一天的经历早已全然淡忘了,读着博客里的那些话,就像是在翻阅另一个人的人生一样。

所以对我而言,这个博客并不是一个“树洞”类的存在,实际上它是一本“账簿”,上面记录的,是我琐碎而平凡的人生。

为什么突然提到这个你们永远也不可能看到的私人博客呢?

因为写完昨天的文章之后,我打开这个博客,想去读一读独自一个人在北京时,写了些什么。但是,突然那是一大段的空白。

一年多的日子,我没有留下来一个字。

这让我有种矫情的惆怅,因为会感觉自己的人生被人偷走了一段。我仔细回忆那一年的生活和工作,大脑给我的反馈只有一些片段的闪现和轨迹的框架罢了。

于是再一次确信,人真是善于遗忘的动物。

很多人眼睛里只有当下,偶尔抬眼眺望一下朦胧的远方,却很少有人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过往。

这件事情是如此令人绝望,因为就连人类这个群体都是如此,历史总是在重复,悲剧总是在重演,疯狂总是在重燃。

“每多活一天,人就可能对听过的看过的经过的事物更新一次认识。”

这句话忘了在哪里读到,被我记在本子上。

可是现在突然惊觉,于是不免要在这句话后面问上一句:

可人要是忘记了曾经的过往呢?

(二)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的”。

这句话大部分人都读过。

可你有没有想过,罗曼·罗兰口中那个所谓“生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生活是动态的,人也是。

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曾经朝思暮想的人,几年过去,无论是否拥有,可能都不再重要,甚至,当你再一次想起当年的自己,会觉得有一点点羞愧,可能还会掺杂一丝丝厌恶。

可是在那个被魇住了的当下,无论是一部新手机还是年薪百万,无论是半晌偷欢还是认真起誓,人却往往会觉得,那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意义,只要得到ta,才配诠释人生。

彼时和当下,到底哪一个才是“生活的真相”?

肥皂剧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他们往往呈现一个“大团圆”的解决,或金榜题名,或大仇得报,或有情人终成眷属,然后剧情戛然而止。

看起来,所谓生活的真相,在这类剧情中,不过就是某一场梦寐以求的高潮,比如金榜题名、功成名就,比如和苦恋已久的女神终于修成正果……

但是,不会有人问一句:这样真的可以一直快乐下去了吗?真的可以吗?

童话里,王子和公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但是大家不会去想,王子也有可能会出轨灰姑娘,公主也有可能劈腿经纪人,他们可能并不幸福,而是和世间诸多平凡的婚姻一样,充满了争吵、愤怒、哭泣、猜疑和厌倦。

因为这是我们凡人的生活,不是无瑕的童话。

生活和童话不同,童话里,高潮是一切的结束。但是在现实中,高潮之后,生活才刚刚开始展开它真正的模样。

我想,这就是罗曼罗兰口中,那个“生活的真相”。

曾经的朝思暮想和梦寐以求是,如今的风轻云淡和心生厌弃,也是。

比如这篇看似随心的漫笔,但我想每一个你,都能够这篇小文里,读到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吧。

因为每一个你是如此不同,因为每一条路是如此不同。

希望大家在踉跄着走完这一生之后,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的边缘,回过头来还能够感叹一句:

红尘万载,而我多眷恋。

(三)

今天,再一次重读李修文老师这段话:

“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蜡烛点亮了,惊恐和更加惊恐的人们聚拢了,但这聚也好散也好,都还只是一副名相,一场开端;生为弃儿,对,人人都是弃儿,在被开除工作时是生计的弃儿,在离婚登记处是婚姻的弃儿,在终年蛰居的病房是身体的弃儿,同为弃儿,迟早相见,再迟早分散,但是,就在你我的聚散之间,背了单词,再背诗词,采了花朵,又编教材,这丝丝缕缕,它们不光是点滴的生趣,更是真真切切的反抗。”

还是觉得写得很好,像鼓点一样,声声入耳,震颤人心。

欲望驱逐我们前行,但很少有人会意识到,欲望往往也会指向最终的厌恶。

成长逼迫我们坚强,但很少有人会意识到,成长往往也造就了我们的韧性。

钢板易折,苇草难断。人活着,需要时时坚强,可是,往往是一个人的韧性,支撑了我们走过荒漠和沼泽。

曾经我们做过的荒唐事,曾经我们爱过的可怜人,让我们脸红,令我们惭愧,可是没有这些脸红和惭愧,我们又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们呢?我们又怎么能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呢?

无论眼前是傍晚五点的彩虹,还是晚高峰路上永恒的刹车灯;无论你今天浮在奢华酒店无边泳池上面对大海,还是站在地铁一号线上被四个威武雄壮的汉子挤成橡皮泥,都希望你能够和我一样,对这句话多一重笃信:

红尘万载,而我多眷恋!

最后,由衷感谢你的第次阅读。

祝每一个你,都好。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慧超,接客很贵的公关男一枚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jg/105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