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6图
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唐代国力全盛时,人口达万,是毫无疑问的隋唐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同时代世界上最发达、最开放、最巨大的城市,没有之一。
著名建筑史专家梁思成先生认为:“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的反映,唐代的建筑也出现了突出的高峰。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规模最完善的都城——长安,建造起来了。”
在唐长安城北部中央的位置,坐落着皇帝的居所、百官的官厅:宫城、皇城。宫城与皇城的关系,就相当于一个两进的院子,皇城在南,为第一进,宫城居北,为第二进。整个院子的东西长度为米,第一进的皇城,南北长.6米,周长9.2公里,第二进的宫城,南北长米、周长8.6公里。
宫城毗邻唐长安城北城墙,外面就是龙首原,为皇家园林“禁苑”。宫城的北门叫玄武门,唐朝著名的皇室内部自相残杀事件“玄武门之变”就发生于此,秦王李世民率部下袭杀了自己的亲兄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大唐王朝的历史就此改写。
宫城的中心,是著名的太极宫太极殿,这是唐代皇帝主持重要军政大计、举行高格礼仪活动的正殿,比如新皇登基仪式,都在太极殿举行,堪称唐长安城的重心。
?图源网络
唐朝皇帝贵为天子,太极殿在地上的位置,正对着天子的本命星北极星,象征着君权神授。从太极殿出来,出承天门,上承天街,过皇城朱雀门,上朱雀大街,一路向南直走,就来到唐长安城的正南门明德门。这条直线寓意着天子内心无偏无党,顺应天意,统治黎庶苍生。
太极宫好是好,奈何地势低,一到暑热天气,水蒸气都聚集在这里,又闷又湿,唐高宗身体不好,就想找一处高地纳凉,他就盯上了龙首原。于是,唐高宗在龙朔二年(公元年)下令,扩建位于龙首原的永安宫,第二年工程结束,更名为大明宫,唐高宗随即移驾到这里处理政务,从此,唐长安城的政治中心由太极宫转移到大明宫。
由于地形所限,大明宫南宽北窄,南宫墙宽米,北宫墙宽米,四面周长7.6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从建筑样式、组合布局上看,大明宫才是唐长安城里最壮观、最雄伟、最恢弘的宫殿建筑群。
宫墙主体为土质,只有宫门等突出部位砌砖,在四面共开有11个城门,其中北、东、西三面建有夹城。大明宫的正南门为米宽的丹凤门,北门为玄武门,当然,这个玄武门不是太极宫的玄武门,两者重名而已。
大明宫从南到北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外部区域担负办公职能,由从南到北依次排列的三大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及其东西两侧对称建造的馆阁殿院组成,比如弘文馆、史馆等。
?图源网络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是举行重大典礼和朝会的地方。含元殿建筑在高出地面十几米的高台上,东西宽75.9米,分为11间隔断,南北长41.3米,分为4间隔断。主殿东、西两侧配有遥相呼应的翔鸾、栖凤二阁。
从唐玄宗时期开始,每年元旦、冬至的大朝会就在这里举行,还有像改元、册封、受贡、大敕等重要礼仪、外交活动也在此举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大明宫含元殿不只体现了唐代建筑的最高水平,甚至代表了大唐盛世的华彩和辉煌,成为唐代诗人心中最乐意描写的意象。
除了标志性的含元殿,再往北,就是宣政殿,日朝即在此处,还有紫宸殿,主要进行常朝。此外,在含元殿与宣政殿之间,就是隋唐时期,著名的“三省六部”中的中书、门下两省所在地。
越过紫宸殿,就来到了大明宫北部,这是皇帝及其后妃起居休闲的区域。这一区域的中心是人工湖太液池,池中有岛,池周围有游廊、亭台,构成一片园林风景。
在太液池西面高地上,修造起一座麟德殿,分前、中、后三殿,东西宽80米、南北长米,面积平方米。麟德殿的瓦、砖都是黑色,与别处大为不同。麟德殿的主要功用是举办御宴,也用来观赏舞乐百戏、接见外使。
在麟德殿的西南方向,是大名鼎鼎的翰林学士院,西北方向则是道教建筑三清殿。想来天晴云淡之日,皇帝把朝中诗人才俊召集于此,旁边太液池波光流动,把酒临风,吟诗属句,好一番崇文盛景。
除了唐初的太极宫、城北的大明宫,开元盛世时期,在唐长安城中又出现了一座重要宫殿,就是兴庆宫。
李隆基是终结唐朝女主政治的铁腕人物,他在做临淄王时,发动政变清除了韦后、安乐公主势力,被立为太子后,又清除了太平公主势力,而这期间,他都居住在东市附近繁华地带的隆庆坊“五王子宅”。
李隆基登基之后,为了避讳,隆庆坊改名兴庆坊,五王子宅亦升格为宫,开始进行扩建,最终成为与“西内”太极宫、“北内”大明宫并列的唐长安城“三大内”之一的“南内”兴庆宫。
?图源网络
兴庆宫东西宽米,南北长米,四面开门。与其他宫殿布局相反,园林在前,而宫室在后。兴庆宫的南边是园林区,以面积18.2万平方米的龙池为中心,周围有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沉香亭等建筑。北边是宫殿区,建有兴庆殿、南熏殿、大同殿等殿阁。这与五王子宅本来的结构有关,五王子宅原本就是以龙池为主的园林式宅院,北边宫殿区应该是后建而来。
由于兴庆宫改建于开元盛世,是唐王朝国力的顶峰时期,所以兴庆宫的豪华堂皇非比寻常,今天在兴庆宫遗址中,发掘出大量建筑材料,比如莲纹瓦当就有73种之多。
唐高祖、唐太宗住太极宫,唐高宗、武则天住大明宫,唐玄宗住兴庆宫……唐朝皇帝们在三大内打转转,而三大内内部结构各有不同,官署的位置随之发生变化,这对唐朝中央权力运作,产生巨大影响。
比如宦官机构内侍省,在太极宫中,位于皇后的居所掖庭宫的西南角,冷冷清清,距离皇帝较远。到了大明宫就不同了,内侍省搬到了大明宫西墙右银台门内。
这是个什么所在?这里紧挨着翰林学士院、麟德殿,往南走,是紫宸殿,往前走,是大明宫宫殿区,也就是说,皇帝每天去紫宸殿上朝、去麟德殿饮宴、去宫内休息……这些活动都在宦官的眼皮底下!
这里是真正的唐朝最高层级,宦官们从这里不但可以接近皇帝,甚至可以控制皇帝,看来在唐代中后期,宦官势力一手遮天,于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三大内虽好,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去的地方,对于每天蜂拥来长安的各国使节、商人和僧侣,以及大唐王朝各地的举子、官吏、商贩……他们的活动区域,其实是唐长安城的街道、里坊。
现在你知道,隋大兴城,及在此基础上增修而来的唐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坊、市、外郭城组成。关于长安城的布局安排和设计,有很多典故,比如城内从北到南六座土岗,比拟着乾卦六爻,是重要的风水地表。
按照乾卦九二的爻辞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天下最大的大人,当然是皇帝,所以宇文恺在这一位置放上大兴宫(即唐代太极宫)。
九三的爻辞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所以在九三位放上官署衙门,表示君子官吏们要认认真真。
九五爻辞“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飞龙在天意味着神仙,普通人担当不起,所以在这一位置建造了崇业坊的玄都观、靖善坊的兴善寺等宗教场所。
唐宪宗时著名宰相裴度遭人记恨,被人指责有谋反之心,理由就是裴度家在朱雀大街东侧永乐坊,与街西侧安善坊玄都观东西相对。议论裴度的人就说:裴度在九五位安家,就是想借地气,有非分之想。
当然,以卦爻辞来解释唐长安城的布局,有失玄虚。作为设计者,宇文恺设计理念的真正的来源,是《周礼·考工记》。比如,按照《周礼·考工记》“(王城)四周各三门”的要求,城墙每面各开有三个城门,每门三个门洞——只有正南面明德门开有五个门洞。
从空中俯瞰唐长安城,呈现出标准的方形结构,全城结构整齐划一、完整封闭。城墙的主体是土墙,城门处为砖壁。今天,通过分析和测量现存的少量唐长安城城墙遗址,发现唐长安城城墙的平均厚度约12米。城墙外还挖有壕沟。
城内共有南北向大街11条、东西向大街14条,以南北纵向、宽达米的朱雀大街为中轴线,东西对称,东侧属万年县,西侧属长安县。城内的25条大街,以及次级街道,把全城划分成各自独立的区域,这就是《周礼·考工记》中所说的坊。在唐长安城中:
“皇城之东尽东郭,东西三坊。皇城之西尽西郭,东西三坊。南北皆十三坊,象一年有润……皇城之南,东西四坊,以象四时,南北九坊,取则《周礼》王城九逵之制。”
单个坊的面积有30公顷、50公顷的差别,越靠近宫城、皇城的坊面积越大。因为坊名称的变化,目前对于坊的数目的认定还有争议,或说个、或说个、或说个。
隋炀帝时叫里,唐代里、坊混用。各坊都有名字,像朱雀大街东侧一列,分别是兴道、开化、安仁、光福、靖善、兰陵、开明、保宁、安义;西侧一列,分别是善和(清代学者认为是“光禄”)、通化(清代学者认为是“殖业”)、丰乐、安业、崇业、永达、道德、光行、延祚。
以今天的位置来看,大约西北大学位于太平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位于崇贤坊,西安交通大学位于长乐坊、西北工业大学位于兴化坊。
这一百多个坊,当然会有差别,差别就体现在:达官贵人居住在哪里?平头百姓又居住在哪里?哪里繁华热闹?哪里荒凉萧条?
公元8世纪前半叶,唐玄宗在位时期,有一个学者叫韦述,他写了本书《两京新记》。参照韦述的文字记载,再结合实地考古勘测,可以基本确定唐长安城中的处建筑,包括处佛寺(含废寺)、20处道观、6处祆祠、5处民间祠堂、处官员住宅、18处公共建筑物、5处汉代遗址、3处水渠。
这处建筑中的一半,是宗教、民间信仰建筑,达到处之多,次多的是大臣官邸、别墅。所以,韦述在书中,就是以官员宅邸和宗教寺庙为中心,描绘唐长安城的建筑格局、风土人情。
后世的研究者们,在分析了处建筑的空间分布,以及其他考古发现后,把唐长安城里坊的空间分布特点总结为“东贵西富、南虚北实”。
先说“南虚北实”。“北实”好理解,当时,大约90%的唐长安城居民都居住在从西边延平门到东边延兴门大街的北侧,像三大内、东市、西市都在城北。
人都扎堆去北边,当然会“南虚”,顾名思义,唐长安城太大,始终住不满人,特别是城南四列里坊,在两三百年的时间里少人居住,甚至还被开荒种上了地,“虽有居者,烟火不接,耕垦种植,阡陌相连。”
再说“东贵西富”,意思是从盛唐时代开始,唐朝权贵勋旧们的居住地,开始转向朱雀大街东侧的里坊,有80%的官僚宅第建在街东。
达官贵人们之所以集聚在街东,是因为这些人主要进行的是政治、礼仪等“上层建筑”的活动,而唐高宗重修大明宫、唐玄宗扩建兴庆宫后,居住在大明宫南侧,比如东市周边诸坊,上朝、访友十分方便,所以街东的里坊,就成了官员们居住生活、办公的主要区域。
?图源网络
而朱雀大街西侧,则主要聚集了百姓士人,这是因为隋代宇文恺修建大兴城的工程,是从西边开始的,城市生活设施建设比较完备,比如水渠等公共设施,直接关乎日用饮水,所以更多的唐长安城居民,愿意选择朱雀大街西侧的里坊居住。
同理,大约70%的寺庙祠堂分布在朱雀大街西侧,也是因为大部分寺庙,是在大兴城建城初期修造的。其中,三座祆祠、两座波斯胡寺、一座大秦寺都建在西市北面的诸坊,布政坊、普宁坊、崇化坊、义宁坊和醴泉坊。由此可知,这些里坊是波斯人的聚居区。
著名学者向达指出:“所有西域传来新宗教之祠宇,以及西域人之家宅,多在长安城西部,祆祠唯东城清恭坊有之。”还列举了众多定居街西的西域胡人的家宅,永平坊的北周尉迟安故宅、嘉会坊的隋朝尉迟刚宅、醴泉坊的安令节宅、义宁坊的尉迟乐宅、长寿坊的尉迟敬德宅、修德坊的李抱玉宅、群贤坊的石崇俊宅、崇化坊的米萨宝宅等。
据《旧唐书·中宗本纪》记载:“令诸司长官向醴泉坊,看泼胡王乞寒戏。”泼胡王乞寒之戏,就是“泼寒胡戏”,也叫“泼胡气寒”,是起源于东罗马帝国的风俗,类似于傣族泼水节。唐中宗下令百官来醴泉坊参观,可见其规模不小,则此处有大量胡人聚居,不言自明。
这些人除了僧侣、使节,更多的还是商人,所谓“则西市之多胡店,其故似非偶然也。”他们云集于西市,带动了巨额资金流动,他们进行的主要是生产、生活等“经济基础”的活动,也就是所谓“西富”的含义。
当然,这只是泛泛而论,比如白居易,他居住过永崇坊、长乐坊、宣平坊等多处地方。并不见得有一定之规。
相对来说,朱雀大街两侧的坊,往往会聚集很多当朝权贵,以唐玄宗时期为例,“开元盛世”时期著名宰相张说,他住在永乐坊,而这一时期的大奸臣杨国忠、大反臣安禄山,他们的家伙别墅,都在宣义坊。皇亲国戚方面,邠王李守礼住在兴化坊,唐玄宗的两个女儿,咸宜公主住在靖安坊、万春公主住在安仁坊。
?图源网络
坊是四面围墙隔离起来的独立区域,坊门早晚定时开关,一年之中,只有元宵节前后三天通宵开放。各坊之内划分为不同住宅区,住宅区之间就是胡同,当时叫巷、曲。
对于坊,唐朝官府似乎抱有一种偏执的念头,多次下命令,禁止居民私自推倒围墙,把建筑修出坊外,执意保持着长安城里街道平直整齐。
可惜,唐末兵火不断,最后,军阀朱全忠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趁机把长安城宫室、民居洗劫一空,分拆下来的建筑材料,顺着渭河运到洛阳。百年名城长安毁于一旦。
朱全忠毁掉唐长安城后,匡国节度使韩建,重筑新城,规模急剧缩小。韩建废去了广阔的外郭城,重修皇城,就成了新城。原来外郭城中,保留了两座小城,不过是两个坊,作为长安、咸宁二县县治。
这座新城历经宋元,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进行扩建,本来朱元璋有迁都西安的规划,可惜财力有限,只得半途而废。不过,还是修成了一座明西安城,周长四十里,开四座城门:东门长乐门、南门永宁门、西门安定门、北门安远门……听着很熟悉吧?没错,就是今天西安地铁二号线的永宁门站、安远门站二站站名的由来。
作家简介
邹贺:历史学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出版专著2部、合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6项。
作者邹贺版面
Jw审核
更长安编辑部法律顾问
司马刚·北京大成(西安)律师事务所〖政经〗陕西战略崛起机遇:西三角还是大中...〖城事〗我就是那个被家长忽悠去社会历练的...〖文化〗品长安|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
我就知道你“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