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庆
专
刊
龙榆生:一个不应忘却的上音人
张文禄张馨
内容提要:龙榆生先生于~年、~年先后在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时期和上海音乐学院任教20多年,在中国词学研究、新体歌词创作、音韵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卓著贡献,是上音发展史上重要人物之一。在上音迎来建校90周年之际,我们不应忘却龙榆生先生,研究、回顾、总结龙先生对上音人才培养和中国词学所做出的贡献,缅怀先辈艰苦创业的历程,让今天的上音人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术成果,非常必要。
关键词:龙榆生;词学研究;新体歌词;民乐系;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张文禄(~),男,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党支部书记、副系主任(主持工作)(上海)。
张馨(~),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上海)。
年11月,我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在东海之滨、黄浦江畔的上海宣告成立,至今已历九十载。在90年的伟大进程中,上海音乐学院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蜕变,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学者、大师,可谓是群星璀璨、名家辈出,成就了今日中国音乐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万千气象。其中,词学家、音韵学家、新体歌词的倡导者龙榆生先生于~年、~年先后在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时期和上海音乐学院任教20多年,在中国近代词学研究、新体歌词创作、音韵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卓著贡献,是上音发展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人物之一。在隆重庆祝上音建校90周年之际,我们不应忘却龙榆生先生,研究、回顾、总结龙先生对上音人才培养和中国词学所做出的贡献,缅怀先辈艰苦创业的历程,让今天的上音人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术成果,非常必要。
一、词坛大家、著作等身的学者
龙榆生,名沐勋,字榆生,在家族中行七,故又自称龙七。别号忍寒居士、风雨龙吟室主、荒鸡警梦室主等。年4月26日出生于江西万载,年11月18日病逝于上海。龙榆生先生词学成就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是20世纪盛名卓著的词学大师之一。
据龙先生档案记载,其父龙赓言与文廷式、蔡元培、董康是光绪十六年()的同榜进士,在安徽和湖北等地做过多任知县和知府。龙榆生早年师从黄侃(季刚)、陈衍(石遗)学诗,从朱祖谋(疆村)修音韵学和诗词。
年至年,龙榆生经人介绍,到厦门集美中学任教。在此期间,结识了当时执教于厦门大学国文系的著名诗人陈衍(石遗)。陈衍(~),字叔伊,号石遗老人。清光绪八年(年)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后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邀赴武昌,任官报局总编纂,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曾主持编修《福建通志》,影响深远。陈衍先生对经史、训诂之学颇有研究,也长于写诗填词,与郑孝胥开创闽派诗风。他认为古近体诗历经3个演变阶段,第一个高峰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第二个高峰在唐宪宗元和年间,第三个高峰在宋哲宗元祐年间。而继承“三元”的就是清代同治、光绪间的“同光体”,也即他所倡导的诗风。他一生宣扬“同光体”成就,对近代旧诗坛发生过广泛影响。陈衍是近代诗学发展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其《近代诗抄》和《石遗室诗话》以其对诗坛的了解和内行的评价,成为重要的诗学文献,也奠定了其诗坛领袖的地位。青年龙榆生拜陈衍(石遗)为师,可以说一开始即步入了当时的诗坛主流。年,龙榆生由陈衍(石遗)介绍,到上海暨南大学教书,结识了当时蛰居上海的陈散原、朱祖谋(疆村)、郑孝胥、王病山、程十发、张元济、高梦旦、李拔可、夏敬观等前辈学人,因其好学不倦而深受赏识。夏敬观为此特赋长诗《豫章行》相赠[i],朱祖谋更是“一见叹赏”[ii]。众所周知,夏敬观、朱祖谋其时都已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能被其“一见叹赏”并赋诗相赠,龙榆生才学可见一斑,也一定有过人之处。
朱祖谋(~),原名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号沤尹,又号彊村。光绪九年(年)进士,是公认的晚清词坛大宗师之一。龙榆生到上海后,随朱祖谋学词深得其要领,据龙先生本人介绍:“(朱彊村)先生晚岁以校刊唐、五代、宋、金、元人词为专业,每一种成,必再三覆勘,期归至当,复就心赏所及,细加标识,其关捩所在,恒以双圈密点表出之。虽不轻着评语,而金针于焉暗度。予于此学略有领会,所得于先生手校词集者为多”。[iii]在朱祖谋的引导下,龙榆生的学业日益精进,从此走上了专研词学之路,同时也终身服膺彊村词学,堪称朱氏的嫡派传人。
龙先生先后在暨南大学、国立音乐院、广州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及上海音乐学院等校任教授。自年开始撰写词学研究的论文,改变了过去词学界以评点方式评词论诗的形式,对词的起源、发展、创作、艺术风格及作家作品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并将重点着眼于唐宋词,推进了当时词学研究的学科建设。龙先生于年至年,在叶恭绰等人的赞助下,在上海创办了《词学季刊》,虽然前后只出版11期,后因抗战爆发而不得不停刊,但这是第一份词学研究的专门刊物,也是当时唯一的一份。《词学季刊》起到了促进词学交流、保存词学文献、团结词界同仁、创新词学研究的作用,使词学研究系统性、规模化、学科化,受到了整个词学界的广泛支持。龙先生本人于每期刊物上撰写一篇论文,倡导风气,在当时引起了极大反响,特别是年4月发表的《研究词学之商榷》一文,从研究词学内涵入手,在图谱之学、音律之学、词韵之学、词史之学、校勘之学这五项清代传统词学成就的基础之上,又提出声调之学、批评之学、目录之学三个有待于开拓的领域,将词学研究拓展为八个方面,成为引导词学界前进方向的一篇划时代的宏文,而龙先生本人毕生治词,始终以上述八个方面作为基点,多有建树,因而被叶恭绰称为“主持东南风会”[iv],对《词学季刊》以及龙榆生本人成就和影响给予高度评价。
年至年,龙先生先后撰有《词体之演进》(年)、《今日学词应取之途径》(年)、《清真词叙论》(年)、《漱玉词叙论》(年)、《南唐二主词叙论》(年)、《苏辛词派之渊源流变》(年)、《苏门四学士词》(年)、《东坡乐府综论》(年)等论文,对苏辛一派在词坛的历史地位作了重点研究。长期以来,词坛盛行豪放、婉约之说,学者多将苏轼词以豪放派目之,而龙先生则更为推崇王鹏运拈出的“清雄”二字来概括。[v]他高度评价苏(轼)辛(弃疾)一派在词史上的地位,认为词至苏轼,发生一大转变,其特点则在破除狭隘的观念与音律的束缚,使词的内容渐趋丰富,体势益见恢张。[vi]而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不可动摇的地位,则至辛弃疾才完成。[vii]除此之外,龙先生也是在现代学术的层面上较早对清词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对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年10月,龙先生发表了《两宋词风转变论》,夏承焘读后评道:“榆生一文,论宋词作风转变,甚深而鬯。榆生长于推论,予则用力于考证”。[viii]“长于推论”一语,高度凝炼了龙先生论词的特色。在龙先生的《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一文中,为清理宋代词史,首先谈到晚唐五代词风的特色及其对北宋初年词风的影响,以见宋词兴盛的文体传承,然后把柳永和苏轼之间的词风不同看成两种不同的创作追求和取向,进而揭示豪放和婉约作为北宋词坛两个流派的意义。而在南宋词坛,仍然是苏辛词派和白石词风两种思潮,其他作家皆得其一体。这是宋词发展的一篇简史,思路开阔,文笔清省,龙先生多方面的学养使得行文过程中有着亲切的体认,是由创作实际而来的理论总结。
注释:
[i]张宏生、张晖:《龙榆生的词学成就及其特色》,载《江西社会科学》,年第3期
[ii]夏敬观:《风雨龙吟室词序》,见《龙榆生忍寒词》卷首,年自印线装本。
[iii]龙榆生:《跋彊村晚岁词稿》,载《龙谕生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第页。
[iv]同注i。
[v]龙榆生:《东坡乐府综论》,载《龙榆生学术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第页。
[vi]龙榆生:《两宋词风转变论》,载《龙榆生学术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第页。
[vii]龙榆生:《苏辛词派之渊源流变》,载《龙榆生学术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第页。
[viii]同注i。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购买
以上为节选,全文将后续推送
音乐艺术
_of_SHCM长按识别白癫疯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