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氏联谊吉氏历代先祖先贤名录第二次

中华汉族吉氏先祖先贤录

吉甫公(前—前):

吉甫公本姓姞,其祖籍在姞姓南燕国,他是南燕国开国君主伯鯈的裔孙。西周末年(前—前)时,吉甫公随从周宣王南征北战,打败了侵犯西周王朝的猃狁(匈奴)部族,又奉宣王之命前往南淮夷(经考证,南淮夷即荆楚之地)征收赋贡。周宣王因吉甫公累建功勋,即封其官职为师尹(太师),并将荆楚之地的房陵(今湖北十堰市房县)赐为其采邑(封地)。吉甫公入荆楚且有了采邑后即从楚风改称兮氏,全称为“兮吉甫(兮甲父)”或“兮伯吉父”,从而彰显了以姞为姓的兮氏一宗。吉甫公文武双全,他既是青铜器皿“兮甲盘”的制作者,还是10多篇《诗经》的创作者,因而被誉为“中华诗祖”、“小雅之父”等。

吉甫公享年71岁(一说78岁),其墓葬在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青峰山,至今碑文尚存。吉甫公有二子,长子吉瑄字伯奇,系前妻所生;次子尹球字伯邽,系后妻所生。伯奇公被放野而迁居陕西冯翊,后以其父之字“吉”为氏;伯邽公留荆楚居房陵,后以其父之官“尹”为氏。其后,冯翊吉氏和房陵尹氏均奉吉甫公为各自家族的始祖。

(据《诗经》、《尹宙碑》、《元和姓纂》、《风俗通》、《广韵》、《玉海》、《万姓统谱》、《东周列国志》、《辞海》、李辰冬《诗经通释》、吴戈《诗经新释》、袁正洪《中华诗祖吉甫之研究》、吉家林与吉正祥《中华吉氏起源与始祖的最新考据》、吉家林与吉世芳《兮甲盘铭文之释文及译文》、各地《吉氏族谱》和《尹氏族谱》、《郧阳府志》、《房县志》等)

吉瑄:

字伯奇,吉甫公长子,冯翊总堂吉氏开基祖。伯奇公是吉甫公与其前妻所生之长子,他虽事后母至孝,却仍被谗放野于冯翊。伯奇公因无辜被放于野,不得与亲,号泣自伤,乃作《履霜操》以歌之。伯奇公的《履霜操》歌被谱为古琴曲,并成为历代文豪咏诵的对象,从而流传千古。伯奇居冯翊后以其父之字“吉”为氏,他的后代也定居于冯翊,从而形成冯翊总堂吉氏家族。到汉代时,冯翊总堂吉氏中出了很多名人,冯翊郡也因此而成为最早的吉氏郡望;到唐代时,在冯翊五大姓“吉、郭、盖、雷、党”中,吉姓居首位。(据《诗经》、《尹宙碑》、韩愈《赞伯奇履霜操》、《氏族志》、《广韵》、《万姓统谱》、《辞海》、湖南梦鹿堂《吉氏家乘》、湖南临澧《吉氏家乘》、李辰冬《谈诗经的作者问题》等)

吉恪:

字允中,冯翊人。汉宣帝神爵中(前61—前58)任汉中太守,兴修水利,开凿河渠,益广其支,利民耕种。民曰:“前有郑公(指开郑国渠者),后有允公(指吉恪),泾水虽浊,塞而后通,利我舟楫,惠我田功,振古如斯,民业以丰。”(据《广韵》、《通志》、《玉海》、《万姓统谱》、江苏常州惇裕堂《吉氏宗谱》)

吉华:

字伯房,汉代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人,为功曹司空掾,《汉华岳庙残碑》中有其名。吉伯房与游殷、郭公休三人同郡(冯翊郡)且同岁,后游殷被胡轸害死,吉、郭二人为之缌麻三月。(据《太平御览》、《金石萃编》、《汉华岳庙残碑》)

吉充:

字叔才,汉代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人,为功曹司空掾,《汉华岳庙残碑》中有其名。(据《太平御览》、《金石萃编》、《汉华岳庙残碑》)

吉苗:

字符裔,汉代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人,为功曹太尉掾,《汉华岳庙残碑》中有其名。(据《太平御览》、《金石萃编》、《汉华岳庙残碑》)

吉闳:

汉代人,幼有美名,九岁时就能通晓《尚书》。其舅何邈死后家贫子幼,吉闳自造坟茔殡葬舅父。(据《太平御览》)

吉仲考

:汉代人,与长史威都为友。(据《风俗通》)

吉瞻:

汉代同州(同州原名冯翊)刺史。(据《金石续编》)

吉汉:

汉代记史,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人,《汉仓颉庙碑》中有其名。(据《汉仓颉庙碑》)

吉济:

汉代奏曹掾,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人,《汉仓颉庙碑》中有其名。(据《汉仓颉庙碑》)

吉凤:

汉代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人,“汉仓颉庙碑”中有其名。(据《汉仓颉庙碑》)

吉本

(?—):后汉献帝时太医令。建安二十三年()正月与金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谋攻许昌,烧丞相曹操的长史王必之营,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未成功而被杀。(据《三国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

吉邈:

字文然,吉本之子。建安二十二年()参与吉本卫汉反曹。(据《三国志》)

吉穆:

字思然,吉本之子,吉邈之弟。建安二十二年()参与吉本卫汉反曹。(据《三国志》)

吉黄:

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人,吉茂孪生兄长,东汉、曹魏时出任长陵令,听到自己的老师赵温去世的消息,弃官奔丧。(据《三国志》)

吉茂

(?—):字叔畅,东汉、曹魏时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人。好读书不耻下问,隐处武功南山,学宗郑康成,隐居不仕,随遇而安,与世无争,不招引党锢之祸。后被州里举荐为茂才,出任临汾令,复拜议郎,为官清静,不欺黎民,魏明帝景初中()逝世。(据《三国志》、《太平御览》、《通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

吉千

:洛阳人,三国魏黄初元年()时铸鼎之工匠。按《五代史·唐六臣传》记载,张同居洛阳敦化里,浚井时得一古鼎,上有铭文曰“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据《五代史》)

吉朗

(?—):冯翊莲勺(今陕西渭南)人。西晋愍帝时任御史中丞。建兴四年()西晋王朝灭亡时,吉朗公叹曰“吾智不能谋,勇不能敌,何忍君臣相随,北面事贼虏乎?吾对君不忠,为民不德”,遂举刀自杀殉国。后代吉氏家人为纪念这位为国尽忠、为民尽德的先人,就以“忠德堂”作为这支吉氏家族的宗祠堂号。(据《通鉴》、《晋书》、《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张学衔《华夏百家姓探源》)

吉挹

:字祖冲,冯翊莲勺(今陕西渭南)人,吉朗公之孙。东晋孝武帝初(),前秦苻坚攻陷东晋梁益,经桓豁举荐,率兵抵抗苻坚,屡挫其锐;任魏兴太守,寻加轻车将军、领晋昌(今山西定襄)太守,功拜员外散骑侍郎;后来苻坚部下韦钟围攻魏兴,城陷后不言不食而死。苻坚感叹道“何晋室之多忠臣耶”!后来晋帝接获吉挹公遗疏,知其忠贞殉国,特追赠益州刺史。(据《晋书》、《通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

吉翰

(—):字休文(一作材文),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人。南朝刘宋武帝时,初为龙骧将军道怜参军,清谨勤正,随道怜北征广固,赐爵建城县五等侯,永初三年()转道怜太尉司马;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任梁、南秦二州(今陕西汉中、甘肃成兴)刺史、将军等职,业绩显著;后迁益州(今四川成都)刺史,在益州著美绩,甚得方伯之体,著有《秦纪》十一篇,论者称之。元嘉八年()卒于官,时年六十,追赠征虏将军。(据《宋书》、《南史循吏传》、《史通》、《通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江苏海安《吉氏族谱》、重庆合川《吉氏族谱》等)

吉谋:

南朝刘宋时(—)秘书郎。(据《万姓统谱》)

吉文甫

:南朝刘宋时(—)散骑常侍,到南朝梁时(—)著有《异字同音》三卷,又著《十五代略》一卷,起自庖牺(伏羲)、止至晋。清嘉庆二十二年()刻本的《异字同音》一册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据《隋书》、《国内外图书馆藏吉氏资料》)

吉毗:

南北朝西秦乞伏暮末时(—)为西秦将军。(据《北史·西秦列传》、《玉海》)

吉士瞻:

字梁容,冯翊莲勺(今陕西渭南)人。自幼心怀壮志,有一次梦见积聚得11张鹿皮,喜曰“鹿者,禄也”,预兆能得高官厚禄,后来果然当上了太守、刺史。由此,“鹿皮系梦”之说广为流传,湖南一些吉氏族人则以“梦鹿堂”为家族堂号。其事迹有:南朝齐末时随萧颖胄起兵,和帝授以领军司马;入梁,事梁武帝(—),以功历巴东相、建平太守,后为梁、秦二州刺史,授为太子卫率,迁南阳、武昌太守,在郡清廉,家无蓄积。病卒,谥“胡”。(据《梁书》、《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历代人物谥号封爵》)

吉翂

(—?):字彦霄,冯翊莲勺(今陕西渭南)人,其家世居襄阳(今湖北襄樊)。南朝梁武帝天监五年()十五岁时,其父被恶吏诬陷下狱,吉翂乃为父击鼓鸣冤,愿代父受刑,父冤因此得以昭雪,故有“孝童擂鼓”之盛誉。十七岁时应辟为本州主簿,出任万年县(今陕西临潼)监,上任数月后,力促当地风气祥和。又自雍至郢,被聘任为湘州(今湖南长沙)主簿。后乡人裴俭等连名荐其孝行,敕付太常,以表彰其纯孝。(据《梁书》、《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张学衔《华夏百家姓探源》)

吉底俱

:南朝梁时(—)僧人,善画。姚最云:“外国比丘,既华戎殊体,无以定其差品。”(据《续画品》、《历代名画记》、《图绘宝鉴》、《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

吉苟子:南北朝东魏时(—)民望(今河南长葛)人,《东魏敬史君碑》中有其名。(据《金石萃编》、《东魏敬史君碑》)

吉贵

:野王县(今河南沁阳)人,北朝北齐天保三年()为功曹,《宋显伯等造像龛碑》中有其名。(据《金石续编》、《宋显伯等造像龛碑》)

吉邕

:冯翊人,北朝北齐天保三年()见传,《宋显伯等造像龛碑》中有其名。(据《金石续编》、《宋显伯等造像龛碑》)

吉清仁、吉元可、吉先华

:冯翊人,北朝北齐天保八年时()见传,《邑义垣周等造像碑》中有其名。(据《金石续编》、《邑义垣周等造像碑》)

吉璜颈

:唯那(今河南登封)人,北朝北齐天保八年()见传,《邑义垣周等造像碑》中有其名。(据《金石续编》、《邑义垣周等造像碑考》)

吉伯仁

:河南偃师人,北朝北齐天统三年()见传,《宋买等二十二人造像碑》中有其名。(据《金石萃编》、《宋买等二十二人造像碑》)

吉贤齐

:冯翊人,北朝北周时任青州长史、行台左丞,吉怀恽的曾祖父。(据唐垂拱三年《唐故东宫左勋卫骑都尉宣义郎冯翊吉怀恽君墓志》)

吉昂

:冯翊人,隋代时任凉州府记室参军、新安郡主簿等职,吉怀恽的祖父。(据唐垂拱三年《唐故东宫左勋卫骑都尉宣义郎冯翊吉怀恽君墓志》)

吉谦

:冯翊人,世居洛阳。隋代时任骠骑大将军、襄州(今湖北襄阳)刺史,吉顼的祖父。(据唐先天元年《大唐故司勋郎中吉浑公墓志》)

吉琰

:冯翊人,汉代同州刺史吉瞻的后代。隋开皇十三年()所修《梵石室志铭》中有“冯翊吉琰,才高学博,清搜其词,式昭立壤”之句。梵石室在山东益都县。(据《金石续编》、隋《梵石室志铭》)

吉义臣:

冯翊人,吉贤齐之孙,吉昂之子。唐初时任骁骑尉、朝散大夫等职,吉怀恽的父亲。(据唐垂拱三年《唐故东宫左勋卫骑都尉宣义郎冯翊吉怀恽君墓志》)

吉哲

:冯翊人,世居洛阳。唐初时先后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归州(今湖北秭归)、易州(今河北易县)三州刺史,吉顼的父亲。(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唐先天元年《大唐故司勋郎中吉浑公墓志》)

吉善行

:晋州大通堡(今山西临汾)人,唐初道士。唐高祖武德三年()四月授朝散大夫,时高祖立庙于羊角山,命其主持宗祠祭祀。(据《杜诗镜铨》、《封演见闻记》)

吉彦

:洛阳人,唐初饶州长史,吉檀波罗的曾祖父。(据《大唐都总监丞张公故夫人吉檀波罗墓志》)

吉怀恽

(—):冯翊人,吉昂之孙,吉义臣之子。唐东宫左勋卫骑都卫宣义郎,享年45岁,其墓葬在河南邙山。(据《唐垂拱三年《唐故东宫左勋卫骑都尉宣义郎冯翊吉怀恽君墓志》)

吉顼

(?—):冯翊人,世居洛阳,吉哲之子。敢言事,以进士及第;周武则天时任检校左肃政台御史中丞,时酷吏来俊臣下狱,武后欲释之,他劝说武后诛之。圣历元年()腊月进任天官侍郎,与魏元忠一起并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时张易之兄弟弄权受宠,他建议请还庐陵王(李显)、相王(李旦),以负人望。曾任监军使,招兵抵御突厥的入侵而获胜。久视元年(),因坐其弟吉琚冒官之过,被贬为琰川尉,寻徙始丰尉,卒。到唐睿宗(李旦)初(),追赠御史大夫。(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金石萃编》、《历代宰相传》、《中国人名大辞典》、唐先天元年《大唐故司勋郎中吉浑公墓志》)

吉琚

:冯翊人,世居洛阳,吉哲之子,吉顼之弟。唐周时雩县令(陕西户县县令)。(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金石萃编》、唐先天元年《大唐故司勋郎中吉浑公墓志》)

吉仲舒

:洛阳人,唐京兆府蓝田县丞,吉檀波罗的祖父。(据《大唐都总监丞张公故夫人吉檀波罗墓志》)

吉晧

:一作吉皓,字叔明,冯翊人。唐周武则天时(—)任前尉,长安二年()《纪位碑》中有其名,该碑在河南荥阳。(据《金石萃编》、唐长安二年《纪位碑》)

吉恪

:洛阳人,唐吏部常选,吉檀波罗的父亲。(据《大唐都总监丞张公故夫人吉檀波罗墓志》)

吉浑

(—):字玄成,吉顼长子,冯翊(今陕西大荔一带)人,世居洛阳。20岁左右时就任左卫长之职,旋升河南府参军。武则天称帝后,被武三思贬为蓬州参军、陵州司户,稍迁荆府士曹,京兆府户曹、参军,转洛郊、永宁二县令。到唐睿宗(李旦)时,拜晋州司马,加朝散大夫,后升任司勋郎中,享年49岁。吉浑公有三个儿子:吉遵、吉遐、吉远。(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金石萃编》、唐先天元年《大唐故司勋郎中吉浑公墓志》)

吉濬

:吉顼次子,吉浑之弟,河南渑池县令。(据唐先天元年《大唐故司勋郎中吉浑公墓志》)

吉深

:吉顼三子,吉浑之弟。(据唐先天元年《大唐故司勋郎中吉浑公墓志》)

吉温

(?—):吉琚之子,世居洛阳。唐天宝初年()为新丰丞,经李林甫引用,升户部郎中兼礼二部侍郎;为官严酷,与罗希奭一道,有“罗钳吉网”之称号,后被贬为端溪(今广东德庆)尉,遭杨国忠遣人杀害。(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金石萃编》、《中国人名大辞典》)

吉檀波罗

(女,—):吉恪之女,洛阳人,适大唐都总监丞张公,生二子:长子张瑜、次子张琇。(据《大唐都总监丞张公故夫人吉檀波罗墓志》)

吉旷

:唐开元(—)中期集贤院书手,能解画。(据《历代名画记》、《历代画史人物汇传》、《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

吉中孚

(—):字子猷,号亚泉山人,籍贯冯翊,早年在陕西华阳洞修道,还俗后迁居楚州(今江苏淮安),晚年迁居江西鄱阳。在唐代宗(李豫)大历年间(—),与卢纶、韩翊、耿湋、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夏侯审、李端十人皆以能诗出名,号称“大历十才子”,与卢纶、李嘉祜、李端、韦应物等交游唱酬,颇负盛名,名声震动京都长安。大历十年()抜萃科中进士,入朝为校书郎。建中元年()授万年(今陕西长安)尉,后任司封郎中、知制诰等职;兴元元年()登宏辞科充翰林学士,同年六月擢任谏议大夫;贞元二年()又升任户部侍郎、判度支事;贞元四年()任吏部侍郎,同年八月任中书舍人并致仕(退任),后归隐江西鄱阳。著有诗集一卷,《全唐诗》中收其一首。(据《元和姓纂》、《翰林院故事》、《重修承旨学士壁记》、《新唐书·艺文志》、《新唐书·卢纶传》、《唐才子传校笺》、《全唐诗》、《全唐诗补编》、《中国人名大辞典》、吉世芳《赣粤桂吉氏的渊源及迁徙》)

吉旼

(—约):一作吉皎,冯翊郡大荔县(今陕西大荔)人。唐诗人,元和初年()授河南登封县令,元和十五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令,晚年以御尉卿之职致仕(退休)。致仕后居洛阳,唐武宗会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与白居易、胡杲、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等于洛阳履道里聚为“七老会”,赋《七老会诗》;同年夏,又合李元爽、僧如满为“九老会”,一同宴游洛阳香山。时人慕之,绘为“九老图”,后人称之为“香山九老”。(据《新唐书》、《全唐诗》、白居易《七老会诗序》、元稹《授吉旼京兆府渭南县令制》、《唐诗纪事》、《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

吉逾

:善诗文,曾于唐德宗二年()在范阳县(今河北涿县)云居上寺题诗一首,并刻石立碑于该寺;唐宪宗元和四年()任范阳县县丞。(据《续古文苑》)

吉益

:吉逾之子,唐德宗二年()与吉逾一起,也在范阳县(今河北涿县)云居上寺题诗一首。(据《续古文苑》)

吉陶余、吉潜

:吉逾之侄,唐德宗二年()与吉逾一起,也在范阳县(今河北涿县)云居上寺题诗一首。(据《续古文苑》)

吉宏宗

:能直言极谏,唐宪宗元和三年()时登贤良方正,柳公权为该年状元。(据《唐会要》)

吉伦辅

:一作吉倩,唐宣宗大中二年()时,为京兆府兴平县(今陕西渭河平原中部)都曹。(据《金石萃编》、重庆合川《吉氏族谱》)

吉墉

:唐大中十二年()《郎官石柱题名录》中有其名,为司勋郎中。(据《金石萃编》、《唐郎官石柱题名录》)

吉师老

:晚唐诗人,其诗富含仙风道骨,有“大历十才子”之遗韵,《全唐诗》及《万首唐人绝句》中收其诗四首。(据《全唐诗》、《万首唐人绝句》)

吉伟

:唐大定府威宁州(今贵州毕节)知州。按《大定府志》记述,唐时吉伟,任大定府威宁州游击营首领,参加平定广西叛乱,后又到昆明平叛,因战功被提升为威宁州知州。(据贵州《大定府志》)

吉谏

:五代十国时前蜀人,曾为前蜀高祖王建帐下牙将,景福元年()因袭击杨守厚有功,被王建认为养子,改姓名为王宗黯。天复初(),道士杜法从反于昌、普、合三州,充任行营兵马使,会东川武信兵讨平之。未几,进秩兼侍中。前蜀太子王元膺作乱时,自大安门逾城入,与徐瑶等战于会同殿前。前蜀后主王衍即位时(),论功封赏为琅琊郡王。(据《十国春秋》、《资治通鉴》)

吉太宝

(—):字壹万,号箴庵,五代后唐同光二年()时,由江西庐陵迁湖南浏阳,形成湖南浏阳棣萼堂吉氏。到北宋乾德二年()时,太宝公被恩封为迪功郎,享寿百岁。到元代末年时,浏阳棣萼堂吉氏后裔已蕃衍至16世,均奉太宝公为一世祖。(据湖南浏阳棣萼堂《吉暨氏族谱》)

吉上官

(—):字文瑛,号御重,太宝公之子,湖南浏阳棣萼堂吉氏二世祖。北宋初出任广东布政使,后致仕并衣锦还乡,娶妻五房,生15子,享寿89岁。(据湖南浏阳棣萼堂《吉暨氏族谱》)

吉诚叔

:北宋治平三年()时,在湖南永州零陵县澹山崖题名。(据《金石萃编》)

吉甫

:绛州(今山西新绛)人,北宋神宗熙宁二年()进士,官中书舍人。(据郑樵《通志》)

吉师雄

:北宋元佑(—)时的武臣,宋《党籍碑》中有其名;该碑有二:一在静江府,一在融县(今广西融安)。(据《金石萃编》)

吉能

:江苏丹阳人,北宋元祐时,为丹阳陈东(—)家的仆人,陈东(陈少阳)在其家书中写有吉能之名。(据《京中考旧传》、陈智勇《少阳集注》)

吉观国

:澹州通利军(今河南浚县东北卫辉)人。北宋绍圣元年()进士;元符元年()任江宁府右司理参军,试宏词科中选,教授河中府;宣和元年()任京畿提举常平,后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著有《孝经新义》一部。(据《玉海》、郑樵《通志》、《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职官》)

吉康国

:澹州通利军(今河南浚县东北卫辉)人,吉观国之弟。北宋绍圣元年()与其兄观国同榜进士,官集贤校理。《全宋诗》及《宋诗拾遗》中收录吉康国诗一首。(据郑樵《通志》、《万姓统谱》《全宋诗》、《宋诗拾遗》)

吉临

:一作吉肃,泽州(今山西晋城)人,宋代登科。(据郑樵《通志》、重庆合川《吉氏族谱》)

吉天保

:号称天相公,北宋后期山西绛州金台人,存心中正,教子有方,及生徒必以四恩为重,著有《十家孙子会注》十五卷,被当代学者列入战略思想史。生子三、孙八,皆以孝廉称,官学士者三人,登仕籍者济济,公侯累代。其后裔形成湖广楚黄、海南崖州、四川内江等吉氏家族。今海南崖州、四川内江吉氏皆奉天相公为远祖。(据四川内江《吉氏族谱》、海南崖州《吉氏族谱》,《宋史艺文志》、钮先钟《中国战略思想史》)

吉祥

:宋代平阳(今山西临汾一带)人,画家,工画人物、佛像、星辰,笔墨轻清,布景多在山水中,后人罕及,山水亦佳。(据《画继》、《图绘宝鉴》、《历代画史人物汇传》、《中国人名大辞典》)

吉倩

:河南汤阴人。靖康年()冬,岳飞收编了以吉倩为首的人的落草队伍,吉倩从此加入了岳家军,成为岳飞的部将,并在抗金战争中屡建功勋,显武功于兴平(今陕西兴平县)。小说《说岳全传》中吉青的故事,就是以吉倩为历史原型而创作的。(据《中华姓氏寻根》、重庆合川《吉氏族谱》)

吉与忠

:山东兖州人。北宋崇宁二年()进士,擢知谏院,后因金兵犯阙,扈跸康王赵构南渡,遂家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建炎(—)时,官谏议大夫、值国史馆编修,利用编修国史之便,修辑了首部《吉氏宗谱》,成为现知民间最早的吉氏谱书。与忠公之子衍公自临安迁居毗陵(今江苏常州),今常州武进梧冈里吉家头、桃花港吉家旦和江阴华塘、无锡塘南等支吉氏,均奉与忠公为一世祖,奉衍公为二世祖。(据郑樵《通志》、江苏常州惇裕堂《吉氏宗谱》)

吉福一

:讳枋,号称福一公,江苏常州人,南宋末迁丹阳,其后代形成福门丹阳吉氏,奉福一公为丹阳吉氏有诒堂一世祖。(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福启

:讳梁,号称福启公,福一公的从弟,江苏常州人,南宋末迁苏州,其后代形成福门苏州吉氏,奉福启公为一世祖。福启公的曾孙福四公吉德贵,于明初举家迁徙至苏北安宜(今宝应)黄塍沟。(据《云阳吉氏家乘》、江苏宝应《吉氏家乘》、吉家林与吉正祥《江南福门吉氏寻根溯祖记》)

吉福乾

:讳棐,号称福乾公,福一公的从弟,福启公的胞弟,江苏常州人,南宋末迁丹徒,其后代形成福门丹徒吉氏,奉福乾公为丹徒丹桂堂一世祖,现已传至27世。清乾隆年间,丹徒与丹阳吉氏联宗,统称“云阳吉氏”。(据《云阳吉氏家乘》、江南福门丹桂堂《吉氏家乘》)

吉氏四十八娘(女)

:平江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人,适沈。南宋绍兴二十六年(),舍田报荐亡太翁,南宋《淀山普光王寺舍田碑》上有其名。该碑在上海青浦县。(据《金石萃编》、南宋《淀山普光王寺舍田碑》)

吉氏三九娘(女)

:平江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人,适沈。南宋《淀山普光王寺舍田碑》上有其名。(据《金石萃编》、南宋《淀山普光王寺舍田碑》)

吉子成:

吉中孚公后裔。南宋孝宗年间(—)带领吉氏族人自江西庐陵(吉安)南迁,翻越九莲山到达广东北部,定居于广东东江上游嘉应州的长乐县(今五华)。(据广东长乐《吉氏族谱》)

吉仕兴:

吉中孚公后裔,在南宋抗金斗争中屡建军功,任职将军。后定居江西琴江(石城)。其后裔在明隆庆年间再迁广东永安龙窝。(据吉世芳《赣粤桂吉氏的渊源及迁徙》)

吉仕成:

吉中孚公后裔。南宋时自江西庐陵(吉安)迁广东和平县。(据吉世芳《赣粤桂吉氏的渊源及迁徙》)

吉志通

(?-):陕西合阳人,金元时道士。博学洽闻,脱俗归静,师从乔潜道与潘清容;后居武当山修炼,十年不食烟火食,以黄精、苍术等充饥,精神清澈,行步如飞。元世祖中统五年(),于临终前召集众弟子,戒以珍重修道,言讫而逝。(据《中国人名大辞典》)

吉学士

:元代画家,工墨梅。杜本(—)诗云:“临牕喜见横斜影,却有王孙翰墨香。”(据《青江碧嶂集》、《历代画史人物汇传》、《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

吉润

:字荣甫,行荣一,号华屋逸人,江苏丹阳吉氏三世祖。习岐黄,元季四境饥荒,兵疫并兴,饿莩盈野,广施药食,全活者多。(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和全

(—):号澹庵,祖籍冯翊,到宋代时世居洛阳。和全公博学多能,由贡生始任山西临晋县左堂,后升湖广公安县正堂,莅任三个月,摄武昌府左堂。南宋德佑初(),和全公任通州(今江苏南通)通判(司马),时元兵侵宋,文信国公(文天祥)途经通州与和全公共论时事,发现了他的才能,即奏辟他为忝军记室。于是,和全公即离开通州而跟随文天祥抗元,并一起随军征战至福州、汀州等地。南宋亡后,和全公归隐福建,寓家于邵武禾坪。和全公晚年时,携三孙(四九、四十、三九)从邵武禾坪迁居绥南长吉交溪排(今福建建宁县金溪乡水西村澄源),成为建宁吉氏的始迁祖。建宁吉氏后裔中有迁广东(惠州)、江西(石城、宁都、广昌、万载、铅山、新干、横峰)、浙江(江山)、福建(南平、沙县、长汀)、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建宁吉氏以及从建宁迁外地的吉氏均奉和全公为一世祖,子通公为二世祖,四九、四十、三九公为三世祖。(据福建绥南、江西石城《吉氏家谱》)

吉祥

(—):字瑞之,元代山西汾西人。祖籍山西绛州(今新绛)金台,其高祖始迁汾西。吉祥公去世25年后,于元延祐三年(1)被追封为“冯翊郡侯”。元至治二年(),吉祥公之子吉天英(淮东道宣慰使)、吉天益(绥德州知州)、吉天弼(兵部主事)等为其父树碑立石,碑名《追封吉祥碑》,至今仍立在山西汾西县城东门外,成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碑系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晚年撰文并书丹,是元代书法艺术的珍品。吉祥公的曾祖吉祐,祖父吉琚,父亲吉诚。吉祥公有七子一女:长子吉天祚,次子吉天英,三子吉天益,四子吉天禧,五子吉天弼,六子吉天允,七子吉天兴,女适姚文伟。吉祥公有孙男十人:吉亨、吉鲁、吉朴、吉延寿、吉拴住、吉长安、吉赦、吉换住、吉家和、吉□□。(据《山右石刻丛编》、元至治《追封吉祥碑》)

吉天英

:山西汾西人,冯翊郡侯吉祥公之子。元皇庆六年()任中顺大夫、山西道宣慰司副使;延祐三年(1)任嘉议大夫、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至治二年()任淮东道宣慰司使。(据《山右石刻丛编》、元至治《追封吉祥碑》)

吉天章

:海南儋州人,元至正十八年()夺昌化(今海南东方、昌江)县尹黄半山知县印,自尹其县;二十二年(),南宁军(儋州地方军)土酋陈荐观自称元帅,追出县印并令其部下曾洪山据之。(据明嘉靖《广东通志·琼州府》、明万历《儋州志》、清吉大文《海南吉氏谱考》)

吉复卿

(—):一作善卿,元代江苏金坛人,祖籍河南洛阳,系唐代户部郎中兼礼二部侍郎吉温的后代。元末时补缺,授任润州(今镇江)金坛县尉,遂安家金坛。后经商致富,财产雄居乡里,人称“吉半州”。到明洪武二年()时无疾而终,享年八十一岁。生二子吉元礼、吉元信,子孙世代为金坛人。(据明李昌祺《剪灯余话·两川都辖院志》、重庆合川《吉氏族谱》)

吉学孔

:一作学礼,元末时从福建莆田迁海南昌化,海南崖州《吉氏族谱》中认其为大宋吉天相公的耳孙(远孙),其后裔分布于海南昌化、崖州、临高等地,均奉学孔公为初祖(崖州有存疑)。(据海南昌化《吉氏布谱》、崖州《吉氏族谱》、临高《吉氏族谱》)

吉昆元

:祖居山西寿阳西洛莲花形地槐树村,生于元季,系吉昺公(字丙龙)之子。元末出仕,授豫章(今南昌)总戎,遂迁居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新米市铁树宫(一说铁树关)。生四子:吉求善、吉永善、吉忠善、吉善信。(据湖南阮陵、溆浦、安化、临澧、重庆潼南、合川等地《吉氏族谱》)

吉德贵

:即福四公,苏州吉福启公的曾孙,于明初从苏州阊门举家迁居苏北安宜黄塍沟之东郊(今江苏宝应)并登籍。福四公生五子:缘一、缘二、缘三、缘四、缘五。缘一和缘二公(即吉协与吉劦)在元末时离苏州参加了朱元璋的大明军;缘三、缘四和缘五公的后裔繁衍,形成宝应黄塍沟吉氏。缘四公长子善一因经商迁真定府定州(今河北定县)麻柳村,缘三公长子善二因贸易迁连州(今广东连县)。江苏宝应吉氏奉福四公(德贵)为一世祖,缘三、缘四和缘五公为二世祖。(据江苏宝应《吉氏家乘》、《云阳吉氏家乘》、吉家林与吉正祥《江南福门吉氏联宗记》)

吉业良

:讳瞿,字蒸懿,元末江苏苏州人。明永乐初年(),业良公奉母苏孺人、偕弟业广从苏州阊门迁居泰州东河海口,后又复迁至三塘(今海安隆政乡吉家墩),形成海安吉氏,到清道光时分为“仁、义、礼、智、信”五房,均奉业良公为一世祖。(据江苏海安《吉氏族谱》)

吉燕居

:吉业良、吉业广之胞弟,元末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时,随其舅氏先从苏州阊门迁居泰兴二班雁立沙。生三子:长子吉孟一和三子吉孟三迁泰州口岸(今江苏泰州市高港区刁辅镇),次子吉孟二迁河南卫辉,其后裔均奉燕居公为一世祖。(据江苏海安、泰州《吉氏族谱》、吉熙章《河南卫辉吉氏宗支的调查与考证》)

吉仕铨

:吉学孔之子,出任海南昌化儒学教谕,后卒于任。生四子:长子吉邦俊留居昌化,其后裔形成海南昌化(今海南昌江县、东方市)吉氏;次子吉邦豪自昌化迁崖州,其后裔形成海南崖州(今海南乐东、三亚一带)吉氏;三子吉邦祥和四子吉邦杰自昌化迁临高,其后裔形成海南临高吉氏。(据清吉大文《海南吉氏谱考》、海南昌化《吉氏布谱》、崖州及临高《吉氏族谱》)

吉拹

:江苏苏州人,吉劦之兄,即吉德贵(福四公)长子缘一。元代末年参加朱元璋的大明军,随军驻防于南京小西门,明洪武十四年()随傅友德、沭英大军赴云贵平叛,后随沭英留守云贵,驻屯云南通海,其后裔分布于云南云南通海、石屏、建水、腾冲、峨山、文山、楚雄、红河河口等地,还有的已“下南洋”而迁徙到越南、泰国等地去了。(据云南镇雄、贵州毕节《吉氏族谱》)

吉劦

(—):江苏苏州人,即吉德贵(福四公)次子缘二。元末时与其兄吉协一起参加朱元璋的大明军,随军驻防于南京小西门,明洪武十四年()自南京赴云南平叛,任武节将军骁骑卫之职,平叛胜利后随军驻屯云南镇雄和贵州毕节等地。吉劦公支系后裔兴旺,现有族人六万多,散居于云、贵、川三省,主要分布在云南镇雄、贵州毕节两地。(据《镇雄县志》、云贵《吉氏族谱》)

吉熙

(—):江苏苏州人,江都浦头吉家庄吉氏始迁祖。明洪武年间,因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迁苏民以实维扬”,即举家从苏州阊门迁出,初卜居于圌阴(今江苏镇江新区圌山之阴),后迁苏北扬州东乡江都浦头镇吉家庄(今属江都大桥镇)。熙公后裔繁衍,形成江都浦头吉氏,熙公七世孙慎德于明崇祯四年创修了江都《吉氏族谱》,到民国二十五年凡十二修。今江都浦头吉氏均奉熙公为一世祖。(据江苏江都《吉氏族谱》)

吉敏

:山东莱州府平度州潍县城东崇道乡吉家夏密庄始迁祖,明洪武二年()从山西太原府闻喜县东沟村迁居山东。其后代繁衍生息形成潍坊夏密吉氏,先后五修族谱。(据山东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吉家夏密村《吉氏支谱》)

吉隆

(—?):号称孟二公,江苏苏州人,吉燕居公次子。明洪武五年(1),因遭人诬陷擅用朱笔,旋充军至河南卫辉府军,后以军功王事,任职千户首领。吉隆公子孙繁昌,其后代形成河南卫辉吉氏。(据江苏泰州敬胜堂《吉氏族谱》、吉熙章《河南卫辉吉氏宗支的调查与考证》)

吉贵和

:行茂一,号别驾,吉润公长子,江苏丹阳吉氏四世。操行醇良,由县举为耆硕,明洪武四年()以粮长入觐,特授福建邵武府同知。(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贵中

(—):行茂三,吉润公次子,江苏丹阳吉氏四世。继承父业,任本县医学训科,袭董奉故事,每医活一人令种杏树一棵,到其子吉彦常之时,杏树已成林。彦常公遂于杏林中建堂,以为游息之所,并谓子侄曰“是林也,非种杏也,实种德也”,故命此堂名为“种德堂”。(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邦豪

:吉仕铨公次子,自昌化迁崖州,其后裔形成海南崖州(今海南崖县、保亭、乐东一带)吉氏。崖州吉氏奉吉仕铨公为一世祖,吉邦豪公为二世祖,吉昌微公为三世祖(宣德年间岁贡)。(据吉大文《海南吉氏谱考》、海南崖州《吉氏族谱》)

吉惟善

(—):祖籍山西洪洞大槐树下,明永乐年间(—)迁开州榆林里(今河南濮阳县柳屯镇吉家堂村),永乐中署开州学事。惟善公是明朝著名哲学家,性恬淡,进退雍容,有儒者风,端方整肃,言行不苟,钻研性理之学,以五经授徒,为后学宗师。河南濮阳吉氏奉吉惟善公为一世祖,现已蕃衍至23世。(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吉家堂村《吉氏碑记》)

吉天民

:一作天明,湖北麻城、孝感人。明洪武年间入蜀,居四川内江邑西五十里处(后名吉家湾),系邑廪膳生。吉天民后代形成内江吉氏,并成为当地望族,四川内江吉氏奉吉天明为始祖。(据四川内江《吉氏族谱》)

吉茂

:字元盛,吉中孚公后裔。居广东长乐县(今五华县),为人好礼义,善诗赋,享年八旬有三,奉诏授冠带,其子孙繁盛,人文蔚起。茂公生八子:祖、祐、祯、祥、福、禄、礽、祺,祖公支居广东五华城内外;祐公支迁湖南浏阳,有子孙迁四川;祯公支后裔迁江西上犹丫子口;祥公支迁广东博罗柏圩布狗岭;福公支未详考;禄公支居广东五华山下,其后裔伸公迁龙川天阳墟;礽公支居广东五华桂子岭、塔岗下、火路岭;祺公支主要居广东惠州归善、海丰等县。(据康犹湘余遂宜崇信联修《吉氏宗谱》、吉世芳《赣粤桂吉氏的渊源及迁徙》)

吉俊

:江西吉安人,吉中孚公后裔。明洪武十二年()带领其子吉盛兴和吉氏族人从江西吉安府庐陵县迁居广东高州府茂名县隆六里。(据吉世芳《赣粤桂吉氏的渊源及迁徙》)

吉浩

:江西吉安人,吉中孚公后裔,吉俊之弟。明洪武年间(—)带领吉氏族人从江西吉安府迁居广东永安县下石龟坑,居数世再迁下石山竹沥。(据吉世芳《赣粤桂吉氏的渊源及迁徙》)

吉盛兴

:广东高州人,吉中孚公后裔,吉俊之子。明洪武三十年()带领吉氏族人从广东高州府茂名县迁居广西北流县扶来,定居于白马镇、大仑镇;其后裔形成广西北流吉氏,至今已传19世。(据吉世芳《赣粤桂吉氏的渊源及迁徙》)

吉求善

:字世美,吉昆元公长子。生于元末,明初出仕,授湖南辰州府,遂籍于沅陵黄草尾(一说任湖广督司,后籍文昌门),其后代形成湖南沅陵楠木铺、荔枝溪吉氏。(据湖南沅陵、安化、临澧《吉氏家乘》)

吉永善

:字文源,吉昆元公次子。生于元末,居江西南昌,明初出仕,授杭州镇抚,后籍江西吉安府。(据湖南沅陵、安化、临澧《吉氏家乘》)

吉忠善

:字彦卿,吉昆元公三子。生于元末,明初出仕,镇守庄浪卫(在陕西)任千户,后迁居湖南溆浦。生子吉从明,于明永乐二年()从溆浦迁湖南安化柳杨溪,其后代形成湖南安化吉氏。(据湖南安化、临澧、沅陵《吉氏家谱》)

吉信善

(?—):吉昆元公四子。明洪武二年()春,任永定卫(今湖南张家界)指挥同知;洪武九年()冬升任都指挥使,未及履任即逝世。其后代形成湖南临澧吉氏。(据湖南临澧《吉氏家谱》)

吉纪

:字之纲,河北冀州人,明永乐二年()奉敕从冀州迁山东章丘城北清平乡十一图六甲逯家庄(后更名为吉家庄),其孙吉华(字子清)分迁至章丘城南明秀乡夏庄,这两支均为章丘吉氏。(据山东章丘《吉氏夏庄家谱》)

吉信、吉智

:江苏常州人,为兄弟行,均为常州吉氏10世祖。明永乐四年(年),吉信及其子吉鸿从常州城内迁城东(今常州武进区)三河口梧冈(现名吉家头),吉智亦从常州迁江阴桃花港(现名吉家旦)。(据江苏惇裕堂《吉氏宗谱》)

吉铨

:字子衡,江苏丹阳吉氏五世,明永乐乡贡,授靖州通道县典史,以须知事论戍北边,行至京邸,得疾寻卒。(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贵远

:一作吉贵,字咸宜,号光耀,江苏镇江丹徒吉氏丹桂堂六世祖。元末时客居苏州,元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攻占苏州时参加大明军,明洪武二年()随军赴山西平定运城,驻防于运城临猗县角杯乡吉家营,战争结束后便军屯定居于此,形成福门丹桂堂吉氏贵远公支系,如今已子孙繁衍至27世。(据《云阳吉氏家乘》、山西运城临猗县角杯乡《吉家营碑记》)

吉惠

(—):字泽民,号兰轩,江苏镇江丹徒吉氏12世祖。明景泰四年癸酉()科叶琦榜中举人,天顺元年丁丑()科黎淳榜进士(3甲第31名),授任浙江绍兴府上虞县知县,后升授绍兴府知府,诰授中宪大夫,其父亲吉漩、祖父吉信鉴均诰赠中宪大夫。在任时严惩豪强、立变风俗,为民感仰,绍兴人民特为其建造生祠,以示纪念。《丹徒县志卷七·坊表篇》载:“丹徒进士二坊为进士吉惠,建在仓巷。”(据《丹徒县志》、《云阳吉氏家乘》、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江南福门丹桂堂《吉氏家乘》)

吉仲祥

:江苏苏州人。明天顺、成化年间(—)携弟吉世远、吉宗汉及子吉大用、吉国用、吉时用、吉可用等由苏州阊门迁居苏北盐城新兴场。其后代形成江苏盐城新兴场吉氏。盐城新兴场吉氏奉吉仲祥公为一世祖,现已传至20世,分支及后裔较多。(据江苏盐城《吉氏家谱》)

吉佑

:字孟和,江苏丹阳吉氏七世。明成化中(—)有司劝赈,慷慨输谷济民。(据《丹阳县志》、《云阳吉氏家乘》)

吉人:

字惟正,陕西长安人。明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进士(3甲第名),授中书舍人;弘治初年()与刘概、汤鼐等为文会,后坐朋党削籍。(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潘荣胜《明清进士录》、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时

:陕西西安府长安县人,军籍,明弘治十五年壬戌(1)科进士(2甲第20名)。(据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金、吉银、吉才、吉宝、吉玉

:明弘治、正德年间,有吉金、吉银、吉才、吉宝、吉玉弟兄五人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徙至河南洛阳一带。吉金公居于洛阳西白塔;吉银公居于洛阳东白塔;吉才公居于洛宁南寨张村湾,系铸皂之工德主;吉宝公先居于孟津扣马,后又携一子迁居偃师邙岭上,建吉家沟村;吉玉公居于洛宁北寨即赤潭寨。(据河南偃师吉家沟村《吉氏祠堂碑文》、吉国聪《重建吉氏祠堂碑记》)

吉棠

(—):字思召,号练溪,江苏丹阳吉氏10世祖。明正德九年甲戌()科进士(3甲第75名),授任浙江桐庐县知县,后调任浙江金华县令;正德十四年()升任广东道监察御史,后因议大礼遭贬,出任江西南昌太守,旋移广西庆远,又移守湖南衡州;嘉靖十四年()擢福建按察司副使,其后致仕。其事迹有:在金华任职时多有惠政,如毁淫祠、立乡学、置义冢等;任监察御史时秉正不阿,劾宦官谷大用,论救大学士石瑶,为苏边民上疏朝廷暂停织造等,是时群奄敛迹,贪墨吏解印;任南昌太守时,以法惩时相子弟;在地处蛮荒的广西庆远任职时,下车召父老,严约束,课农兴学。其著作有《练溪集》二卷、《练溪诗草》四卷。清乾隆初年时,经江苏省巡抚徐士林上奏朝廷,荐其入乡贤,旋经礼部核审、皇上恩准,于清乾隆七年(1)入江南乡贤祠崇祀。(据《明史》、《资治明史通鉴纲目》、《江宁府志》、《丹阳县志》、《京口人物志》、《古今图书集成》、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云阳吉氏家乘》)

吉梁

(—):号四泉,江苏丹阳吉氏九世祖。明正德七年()举人,后任湖北京山县、垫江县县令,性好吟咏。(据《京口三山志》、《云阳吉氏家乘》)

吉禹

:号水元,明正德年间(1—)山东即墨县知县,才情敏捷,秉性温厚,为官清正廉洁,特别擅长于审理疑难案件。(据明末清初《生绡剪》)

吉来献

:陕西兴平(今陕西渭河平原中部)人,明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进士(3甲第6名)。(据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澄

:字静甫,号山泉,直隶开州(今河南濮阳)人,吉惟善公裔孙,吉陈公之子,濮阳吉氏七世。明嘉靖十九年()举人,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进士(3甲第59名),授淮南知县,轻徭薄赋,恤民困苦,以治绩显著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按辽东,筑墙堡,修炮台,选将运筹,成效卓异;后巡按福建监察。喜刻书,刻有丘浚《大学衍义补》卷,并校刊《四书合刻》36卷等。(据《濮阳县志》、《艺风堂藏书续记》、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河南濮阳柳屯镇吉家堂村《吉氏碑记》、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大同

:直隶开州(今河南濮阳)人,惟善公裔孙,吉澄公之子,濮阳吉氏八世。明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进士(3甲第8名),累官至湖广兵副使。(据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吉家堂村《吉氏碑记》、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熠、吉燿

:江苏常州人,为兄弟行,常州吉氏16世。明嘉靖年间(—),吉熠从江阴桃花港迁塘南(今属无锡),吉燿公亦从江阴桃花港迁华塘(今江阴青阳镇)。(据江苏常州惇裕堂《吉氏宗谱》)

吉大谟

:吉中孚公后裔,江西上犹、南康、崇义吉氏始迁祖。明嘉靖年间(—)率子侄多人,从广东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县)迁居江西上犹、南康、崇义等地,其部分后裔在清乾隆年间(—)再迁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地。(据江西南康、上犹《吉氏族谱》)

吉鸢、吉鹏

:为兄弟行,金湖丁宁吉氏始迁祖。明嘉靖年间(—)从安宜(今江苏宝应)迁居黎城(今江苏金湖)河北丁宁庄,其后代形成金湖丁宁吉氏,迄今衍生18世,有族人近万人。(据清康熙江苏宝应《吉氏家乘》、清光绪、民国江苏金湖丁宁世泽《吉氏家乘》)

吉可久

:山西曲沃人(军籍),明隆庆五年辛未()科进士(3甲第名)。(据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人

:陕西长安人(军籍),明万历三十二年甲辰(4)科进士(3甲第名)。(据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敬胜

:字绍武,吉中孚公后裔,祖籍广东嘉应州长乐县,后移居江西上犹。明代教育家,明万历三十二年(4)拔贡,授海南文昌司训导,升山东莱芜县教谕、再升韶州府教授,享年82岁。(据吉世芳《赣粤桂吉氏的渊源及迁徙》)

吉可久

:字秋宇,江苏丹阳吉氏12世,吉棠之孙。邑庠生,善属文,撰有《秋宇诗稿》四卷。(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凤山

(—):明代武将,江苏兴化北孙家庄(原属东台)始迁祖。祖籍山西,后迁江苏苏州阊门,明末时又迁苏北兴化。其后代在兴化繁衍生息,形成兴化天相堂吉氏。(据江苏兴化天相堂《吉氏家谱》)

吉永祚

(?—):河南辉县吉氏(今河南省辉县峪河镇吉家岗村吉氏)11世祖。按《明史·忠义》记载,永祚公为万历年间(—)例贡,出任陕西凤县主簿,崇祯七年()闰八月时会贼(指流寇,实为农民起义军)至,知县弃城遁,永祚公倡义拒守,城陷死之,后赠汉中卫经历。永祚公的曾祖吉景隆;祖父吉大用,贡生,任顺天府通州州判;父亲吉祥(1—),字汝祯,别号振斋,博士子弟,迪功郎,例加周府奉祀;叔父吉弼,按察司经历,升鄜州(今陕西富县)同知;叔父吉佐,例贡,国学生。辉县吉氏古籍共城(西周时共伯的封国,今为河南辉县),据说其先祖紫阳公曾在南方为官。辉县吉氏于明代始修家谱,现已蕃衍30余世。(据《明史·列传·忠义》、《中国人名大辞典》、《河南辉县吉氏先茔碑文》、《河南辉县吉氏10世祖振斋公墓志铭》)

吉甫

(—):字岳生,号石霞,江苏丹阳吉氏12世。岁贡生,明崇祯时(—)任江宁府高淳县儒学训导,升任山东登州府福山县知县,三举乡饮大宾,学习素著,后辞官归。(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士鳌

(—1):原名兆来,江苏丹阳吉氏13氏,吉可久之子。明万历年间从丹阳迁江宁(今南京),形成丹阳吉氏江宁分支。(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星灿

:陕西韩城人,明崇祯元年戊辰()科进士(3甲第名)。(据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韩城县乡土志》、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孔嘉

:明末洋县(今陕西西南部汉江上游)人。幼以孝闻,曾到巡按御史处为父申冤,举崇祯三年()乡试,授宁津(今山东西北邻近河北处)知县,蠲繁苛,除寇贼,阖邑颂德,累迁顺德(今河北邢台)知府。崇祯十五年()冬,清兵临城,悉力拒守,城破后与妻张氏、长子惠迪、次子(允迪)妻王氏俱死。赠太仆少卿,妻、子皆获旌。(据《明史·列传·忠义》、《中国人名大辞典》)

吉义

:字彰,吉中孚公后裔。明崇祯年间(—),从广东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县)迁广西桂林府宾阳县,定居该县王灵、三拱等地,与胡氏结为异姓兄弟,与当地周姓结为世亲友好,至今已历16世。(据吉世芳《赣粤桂吉氏的渊源及迁徙》)

吉仕明

(—):吉中孚公后裔。明代末年与其叔吉全一起,从广东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县)迁居广东永安县(今紫金县)黄塘,参与抗清失败后隐居永安县西南岩洞(后人称之为吉田坑)垦荒种植,后定居于下石枫树下,为广东紫金枫林吉氏始迁祖。仕明公自幼好学,胸怀大志,能文善武,原名“仕民”,清兵入关后立志反清复明,故改名为“仕明”,逝世后子孙为其在枫树下立祠,祠内高悬“日月重光”之匾。(据广东紫金枫林《吉氏宗谱》)

吉世显

(—):号克生,四川内江吉家湾人,四川内江吉氏一世祖。自小在内江水心坝读书,明末时被张献忠部裹协到贵州遵义,清康熙二年()始回内江祖地。(据清雍正《天相家谱序》、道光四川内江《吉氏族谱》)

吉显文

(—):字文南,明末湖广人,其父名吉舜,其先祖为吉天衢。吉天衢父亲吉从明、祖父吉忠善、曾祖吉昆元。吉显文全家于清康熙三十六年()从湖南安化十三都三甲迁居四川蓬溪县,妻黄氏,生五子。长子吉祖高迁邻县三台,次子吉祖鼎迁邻县安岳,三子吉祖干迁邻县遂宁,四子吉祖坤、五子吉祖定仍居蓬溪,入川至今多年。(据重庆潼南《吉氏族谱》)

吉坦然

:明末江宁(今南京)人,曾仿西洋钟原理制作通天塔自鸣钟,形如西域浮屠,置架上自以银块填之,塔之下层中藏铜轮,互相带动,外不得见,中层前开一门,有时盘如圆桶,颇具中国风味。此系最早的南京钟,故被奉为南京钟的鼻祖。(据刘献廷《广阳杂记》)

吉温

:明江苏苏州无锡的木版刻工,与人合刻《六臣注文选》。(据《文物》杂志年第3期)

吉允迪

:字太丘,陕西洋县(今陕西西南部汉江上游)人,清顺治六年己丑()科进士(3甲第名),官至云南屯田道、布政司参议,康熙四年()任贵州学政,遂从陕西洋县迁居贵州盘县,其后裔形成盘县老娃塘吉氏。(据《清代进士名录》、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贵州盘县老娃塘《吉氏族谱》)

吉广

:江苏上元(今南京江宁)人,清顺治十五年(8)任永定卫(今湖南张家界)指挥同知。(据《湖南临澧县志》)

吉必荣

(—1):字关龙,覃恩登仕郎,12岁丧父,18岁时扶母携妻从广东长乐澄江湖(现广东五华县华城镇)迁江西上犹县琴龙脑大坝头狮子坪落户。清康熙五十一年(1)八月返广东长乐修祖坟时突病身亡。其弟吉必达(7—),10岁时随兄从广东迁上犹,为清国学生。

吉文举

:字显宗,清康熙十八年()从贵州遵义择迁四川重庆府合州渠(今重庆市合川区),后形成重庆合川吉氏,重庆合川吉氏奉吉文举公为一世祖。吉文举的父亲吉明政是明崇祯初年由贵州龙泉迁遵义的;吉明政的曾祖吉舟于明正德初年从湖南溆浦渡头出授贵州都指挥,后携眷避居贵州龙泉;吉舟的父亲是吉成一,吉成一的父亲是吉天然,吉天然的父亲是吉从贵,吉从贵的父亲是吉求善,吉求善的父亲是吉昆元,吉昆元的父亲是吉昺。(据重庆合川、湖南沅陵、溆浦渡头《吉氏族谱》)

吉士龙

(?—):字子猷,江苏泰州刁铺吉氏11世。康熙十七年()举人,康熙四十五年()部推候选守备,辞不就,后授武德将军。(据江苏泰州《吉氏族谱》)

吉人

:字子琦,号默庵,江苏泰州吉氏11世。康熙三十八年()举人,初任溧阳,调护句容县知县印三月,又先后任徐河营、扬河营守备。雍正二年()因治水有功,加授明威将军;雍正六年()陛见世宗皇帝,敕赐金二百;后赐归田里,以诗酒自娱,享年七十而终。著有《拄笏草堂集》、《东皋草堂诗钞初集、二集》。(据江苏泰州《吉氏族谱》、《扬州历史人物辞典》)

吉士琇

:字子莹,江苏泰州吉氏11世。康熙四十四年(1)举人,康熙五十三年()简选除授浙江处州(今丽水)卫,负责督运粮草,后署宁波卫守备,授明威将军。(据江苏泰州《吉氏族谱》)

吉履贞

(2—):字含章,江苏丹阳吉氏南京分支15世,吉士鳌之孙。署浙江德清主簿。(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尚瑗

:字又蘧,号乐淇,宝应吉氏11世祖。清康熙四十六年()考授翰林院所属四译馆译。(据江苏宝应《吉氏家乘》、江苏金湖丁宁《吉氏家乘》)

吉兆盛

:讳应方,四川德阳吉氏16世祖。清乾隆年间,朝廷征召湖广和江西百姓迁居四川,清乾隆年间与其四个儿子吉在谟、吉在训、吉在谋、吉在诚一起,从赣南迁四川,不幸途中病故,四个儿子则历经辛苦终于抵达四川。(据吉世芳《赣粤桂吉氏的渊源及迁徙》)

吉在俊

(—):号魁元,四川德阳吉氏17世祖。于清乾隆八年()变卖家产,携其家人由江西上犹水岩下大坝头迁徙至川西旌阳北乡金鸡桥(今德阳孝泉),从而成为德阳孝泉吉氏的开基祖。(据四川德阳《吉氏族谱》)

吉士

:上海松江(娄县)人,清雍正二年甲辰()科进士(2甲第24名)。(据《清代进士名录》、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廷镒

(—):字裕民,号楚堂,江苏丹阳吉氏17世。邑增广生,刻有《棣晴书屋文稿》、《楚堂诗草》、《裕民先生续刻文稿》行世。(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梦赉

(1—1):字乃振,号傅厓,江苏丹阳吉氏17世。清乾隆甲子()副贡,任徽州府黟县教谕、徐州府砀山县教谕、卓异知县。好古绩学,江左推为宿儒,历主亳州、汝宁、上蔡、芜湖诸书院讲学,其弟吉梦熊、吉梦兰皆师之,后均成为翰林。著有《棣晴书屋制义》、《正公集》等。(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梦熊

(—):字毅扬、号渭厓,江苏丹阳吉氏17世。清乾隆十七年壬申()恩科进士(2甲第5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武英殿纂修、续文献通考馆提调;己卯()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加一级外放任广东道监察御史;庚辰()任会试同考官;二十八年()补掌江西道监察御史;二十九年()题署兵科给事中,巡视通州漕务;三十年()稽查本裕仓;三十二年()巡视西城鸿胪寺少卿,升光禄寺少卿;三十三年()任通政司参议,尚书房行走,升太仆寺少卿,任通政司副使;三十五年()升任顺天府(今北京)府尹,加二级;三十九年()迁太仆寺卿,山东正主考,福建学政;四十三年()迁内阁侍读学士;四十五年庚子(1)充会试同考官;四十九年(1)诏与“千叟宴”,补内阁侍读学士,仍直四库全书馆总阅;五十年()钦派八旗官学生翻译阅卷;五十二年()补太仆寺卿,会试钦派龙门稽查;五十三年(1)补通政司卿考职,钦派阅卷;五十四年()钦命福建学政;五十六年()告病回籍;五十九年()疾终正寝,享年七十有四。吉梦熊故世后,于清嘉庆八年()奉旨入江南乡贤祠崇祀。著作有《研经堂文集》3卷和《研经堂诗集》13卷、《丹阳闻见录》60卷、《随辇赓和集》1卷及《棣晴书屋课草》等。(据《大清一统志》、《中国人名大辞典》、《镇江人物辞典》、《云阳吉氏家乘》、乔晓军《清代翰林传略》、乔晓军《中国美术家人名补遗辞典》、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烟波钓叟《姓氏联典》、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铨

(—):字衡斋,号松筠,江苏镇江丹徒吉氏18世。生平不求闻达,尝以吟咏自娱,著有《曝书斋诗集》。(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梦兰

(—):字会亭、号香畹,江苏丹阳吉氏17世,吉梦熊之弟。清乾隆廿二年丁丑()科进士(2甲第16名),朝考钦取第八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工书,初学颜平原,继学钟大理,其临摹赵承旨差能神似,其著作有《香畹集》等。(据《云阳吉氏家乘》、乔晓军《清代翰林传略》、乔晓军《中国美术家人名补遗辞典》、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世禄

(—1):字文光,江苏镇江丹徒吉氏17世,天长分支始迁祖。世禄公于清乾隆年间自镇江迁居安徽天长,其后代形成丹桂堂吉氏天长分支。(据《云阳吉氏家乘》、江南福门丹桂堂《吉氏家乘》)

吉彦英

(—):字幼华、号晋峤,江苏丹阳吉氏18世,吉廷镒之子,清代作家。登乾隆乙酉()拔贡,朝考列二等,应京兆试,取四库全书馆誊录,在武英殿行走;乾隆丙午(1)选安徽太平县教谕;乾隆癸丑()选广西武缘县知县;嘉庆三年(1)任灌阳知县,后改授湖南武陵水利厅、衡阳戎厅,补城步县知县,署宝庆理苗府;嘉庆十九年()正月告老回籍,以著书为事。著有《晋峤诸集合刻》行世,中有《堤工要略》、《经史通用辨字》、《槐窗字撮》、《黄山松说》、《十舍集》、《射稽草抱遗集》等十余种。(据《衡阳县志》、《云阳吉氏家乘》、《镇江人物辞典》)

吉士璜

(—1):字瓒黄、号黼堂,江苏丹阳吉氏18世,吉梦熊长子。清乾隆戊子()举人,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会试后大挑一等,拣发四川,历署乐至、汶川、合江知县,又署重庆府江北同知,实授中江知县;乾隆庚戌()告病回丹阳;嘉庆甲子()起,仍赴四川,补授梓潼县知县,历署兴文县、开县知县。(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士琛

(—):字经余、号澹松,江苏丹阳吉氏18世,吉梦熊次子。太学生,考取四库全书处行走,任四库全书馆誊录,议叙布政司经历,清乾隆四十六年(1)拣发云南姚州分防、普淜州判,历任琅盐井、白盐井,提举云南府南关通判、景东直隶厅同知。著有《六大壬汇纂》30卷。(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定周

:又名鼎周,吉中孚公后裔。清乾隆年间带领吉氏族人,自广东永安山竹沥迁居香山(今中山市)板芙镇深湾孖龙村。其后裔在中山落地生根,并发展至珠海、澳门等地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据吉世芳《赣粤桂吉氏的渊源及迁徙》)

吉开荣

:又名定荣,吉中孚公后裔。清乾隆年间带领吉氏族人,从广东永安(今紫金)迁广西岑溪,后再迁广西兴业县、贵县(今贵港)。(据吉世芳《赣粤桂吉氏的渊源及迁徙》)

吉绍扬、吉绍宽、吉绍聪

:吉中孚公后裔,清乾隆年间从广东永安迁居广西贵县(今贵港)、桂平、玉林等地,木格、桥圩、沙子岭、通曹、班凤、古城等为其定居点。(据吉世芳《赣粤桂吉氏的渊源及迁徙》)

吉珠(女)

:字夜光。清初山西平阳人,随父流寓江苏扬州。谙宫商,善歌舞。著有《萍浮词》。(据《扬州历史人物辞典》)

吉士瑛

(—):字伯英、号玮堂,丹阳吉氏18世,吉梦兰长子。清嘉庆七年壬戌()科进士(3甲第46名),朝考入选,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嘉庆九年()帝幸翰林院,赐御制《味余书屋全集》、端砚、玉杯各一,散馆后协修词林典故;后改授山东济南府新城县知县,调任东昌府冠县知县,随军功加一级;后历任嘉庆山东乡试同考官。精通书画,书法学颜鲁公,颇得其骨力;画以松著称,同时代有眭思永善于画竹,马嘉骏善于画葡萄,故当地有谚云“吉松、眭竹、马葡萄”。著有《诵芬堂集》。(据《云阳吉氏家乘》、乔晓军《清代翰林传略》、《镇江人物辞典》、乔晓军《中国美术家人名补遗辞典》、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景沆

(—):字端选,号云岩,丹阳吉氏19世。岁进士候选儒学训导,著有《练塘课草》、《云岩文集》等。(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士琦

(1—1):字右韩,号省庵,丹阳吉氏18世,吉梦兰次子,吉士瑛之弟。清嘉庆辛酉()科举人,拣选知县;应嘉庆己巳会试,闱中染病回其兄吉士瑛官署后殁。著有《省庵诗草》。(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宗沅

(—):字盈科、号跛牂,江苏镇江丹徒吉氏19世。清嘉庆年间议叙八品,例授修职郎,性耽吟咏,与镇江著名诗人余江干等合组“竹深诗社”。著有《竹深吟榭诗集》,丹阳吉氏19世吉钟颖公为其作序。(据《江苏艺文志·镇江卷》、《云阳吉氏家乘》、江南福门丹桂堂《吉氏家乘》)

吉钟颖

(—):字秋丞、号实轩、又号芗畦,江苏丹阳吉氏19世,吉士琛长子,吉梦熊之孙。清乾隆甲寅()恩科顺天举人,嘉庆十年乙丑()科彭浚榜进士(3甲第56名),钦点即用知县,分发湖北应城县、南漳县知县;后升鹤峰州知州,又迁四川会理州知州。任职期间,充嘉庆庚午、癸酉、丙子,道光壬午湖北内帘同考试官。归乡后,以读书自娱,刻有《鹤峰州志》14卷、《种芸书屋试帖》行世,还著有《含薰室诗文集》八卷、《三才一贯录》24卷、《丹阳闻见续录》七卷等,又纂集《鹤峰州志》;道光二十七年(1)时主持七修《云阳吉氏家乘》12卷。(据《云阳吉氏家乘》、《清代进士名录》、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元谦

(—1):字牧堂,号退夫,江苏丹阳吉氏19世,吉彦英之子。太学生,例授州同,因拿获匪首王文祥,检发中城兵马司吏目。著《牧堂诗钞》四卷、《井弋》八卷。(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龙光

(—):字二为,号云门,江苏丹阳吉氏18世。邑庠生,著有《涉瞻堂文集》、《云门诗草》20余卷。(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钟秀

(1—):字芝田,号养斋,江苏丹阳吉氏19世,吉士琛次子,吉钟颖之弟。著有《楚游草》、《竹西吟草》等诗集。(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光宇

(1—?):字仲晖,号玉华,江苏丹阳吉氏20世。旅行家,入副贡后即转而游历,曾由楚入滇,跋涉山川万余里而至四川会州;在蜀中八年后复游浙闽,又转鄂豫诸省,遍游名山大川。著有《仲晖历游诗草》10卷。(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秉奇

:山西翼城人,清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进士(3甲第名)。(据《清代进士名录》、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潮

:字亮初、号星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道士,住长洲北郭道院。幼业儒,善绘画,工诗词,从伊大麓学画山水,爱写栈道、雪山,宗河阳派王翚、吴历,画风秀古,又常仿郭熙之画;诗词风格清远轶群,颇有王、韦之风。著有《一鹤堂吟草》诗集。(据《墨香居画识》、《历代画史人物汇传》、《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

吉升

(1—):字晋阶,号允猷,江苏丹阳吉氏20世。馆于盐道,道光十八年()卒于蕲州(今湖北蕲春县)。著有《稿都为一集》。(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森

(—):字茂林、号漪园,江苏镇江丹徒吉氏20世,太学生。清咸丰年间,因避战乱与其胞弟吉棣一起,举家自江南镇江丹徒迁徙苏北东台,其后代形成丹桂堂吉氏东台分支。吉森公定居东台后开创了“吉泰和”商号,经营南北货生意兴隆。(据《云阳吉氏家乘》、江南福门丹桂堂《吉氏家乘》)

吉兆鳌

(—):字驾山,江苏镇江丹徒吉氏20世,清咸丰年间,因避战乱,举家自江南自镇江丹徒迁居苏北兴化,其后代形成丹桂堂吉氏兴化分支。(据《云阳吉氏家乘》、江南福门丹桂堂《吉氏家乘》)

吉棣

(—):字成秋、号子苍,江苏镇江丹徒吉氏20世,吉森之弟。考授山东沂州府郯城县吏员,清咸丰年间与其胞兄吉森一起,举家从镇江丹徒迁居东台。(据《云阳吉氏家乘》、江南福门丹桂堂《吉氏家乘》)

吉仙觐

:湖南安化人。清道光年间授文林郎,曾在陶澍总督府充西宾,后出任江西永丰县正堂县令。(据湖南安化《吉氏家乘》)

吉钟楷

(1—):字以模,号少甫,江苏丹阳吉氏19世,吉士琛三子。道光壬寅()夏迁宜兴,旋又迁浙江孝丰(今安吉)西乡五里亭,咸丰辛酉()因战乱而死于孝丰。著有《乡贤公年谱》二卷、《诗文》二卷。(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正常

(—):字子正,号瀛帆,江苏丹阳吉氏20世,吉钟颖之子,太学生。以县丞分发浙江,奉檄署衢州参军,历署武康丞、黄岩丞,均兼厘局,曾三派沪运,继加五品衔;光绪二年()曾回丹阳祭祖,庚辰()秋自省病归,卒于里所。著有《古欢斋文集》六卷、《诗集》10卷、《沧粟纪闻》四卷、《丹阳闻见续录》五卷。(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修孝

:陕西韩城人,清道光二年壬午()恩科进士(3甲第99名)。(据《清代进士名录》、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韩城县乡土志》、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云峰

:江苏射阳人,盐城新兴场吉氏10世,清道光八年()武科举人,领武略骑尉,御赐其大洋马一匹,并奉旨荣归祭祖,使原先无名之僻乡而得名为“洋马”(今江苏射阳县洋马镇)。(据清光绪《盐城县志》、盐城新兴场《吉氏家谱》)

吉殿英

:江苏阜宁人,清道光十七年()武科举人。(据《盐城市志》)

吉第

:汉军镶白旗人,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进士(3甲第89名)。(据《清代进士名录》、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惠

:汉军正蓝旗人,清道光三十年庚戌()科进士(2甲第名)。(据《清代进士名录》、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致孺

:江苏丹阳吉氏20世,清道光己酉()科举人,后任知县、内阁中书、户部主事等职。(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文元

(—):广西平南县大瑶山南麓鹏山人,太平天国将领。早年参加拜上帝会,年金田起义后,在广西象州金寨授御林侍卫。年3月率军先登南京城,因功擢春官副丞相。年5月率劲旅北伐,至安徽凤阳与林凤祥、李开芳会师,转战豫、晋,又回军东下,在临洺关(河北永年县治)击溃清直隶总督讷尔经额部,清廷大震,他也因功被封为平胡侯。清军主力集中保定,他从深州(深县)东下攻克天津附近的静海。年3月撤至阜城,与清军僧格林沁、胜保部作战,额角中炮伤,裹创力战,腰胁又中数箭,落马身亡,时年29岁。直到年太平天国将灭亡之时,吉文元才被追封为祝王,全称“殿前秋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祝王洽千岁”。(据罗尔纲《太平天国史》、《辞海》、《中国历代名人辞典》、《历代人物谥号封爵》、《太平天国王侯表》)

吉廷椿

(—?):字荫堂,号桂林,江苏丹阳吉氏20世。同治丁卯()副贡,光绪九年()主持八修《云阳吉氏家乘》,计16卷,共印发34份(套),该谱书第34号原本现存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云龙

(—):字跃轩,号剑泉,广东崖州(今海南省乐东县新村)人,崖州吉氏16世。乙巳(1)远寓琼台肄业,甲子()科岁贡。(据海南崖州《吉氏族谱》)

吉大升

:字伯阶,广东崖州(今海南省乐东县镜湖村)人,崖州吉氏15世。肄业琼台书院,清道光己酉()科拔贡。性刚严,嫉恶如仇,待故友尤有风义,与其弟吉大文有“大小吉”之誉,其诗文慷慨雄奇。(据海南崖州《吉氏族谱》)

吉大文

(—):字少史,广东崖州(今海南省乐东县镜湖村)人,崖州吉氏15世,吉大升之弟。20岁时应全琼县试,清咸丰元年辛亥()恩科乡试中举人,首开多年来崖州之文运,被称为“海滨之秀”,授内阁中书。同治七年(),招募兵勇随官兵征剿崖州匪盗,因军功被提为同知;同治十一年()任福建候补道台,倡修孔庙,当时的崖州学宫(今三亚市博物馆)即为其倡建。著有《镜湖诗抄》。(据海南崖州《吉氏族谱》、《海南乐东文史》)

吉长森

(—?):字荣伯,号蓉邨,江苏丹阳吉氏21世,吉正常之子。著有《品石轩诗钞》四卷。(据《云阳吉氏家乘》)

吉志元

(—):广西桂平县大梭村人,19岁时参加金田起义,该村吉氏家族中数十人同时参军,其父吉成凤战死。因立战功,被天王封为丞相;太平天国二年(1)三月任北殿仆射;三年()四月升北殿右八承宣;四年()三月,与韦志俊等进军两湖,驻守黄陂、孝感,同年()九月退守田家镇,十月在半壁山阵亡。(据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吉能胜

:参加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将领,战功显赫,被封爵为宗王。(据《历代人物谥号封爵》)

吉庆元

:吉文元的堂兄弟,广西平南县大瑶山人。年参加金田起义,成为太平天国骨干。年随石达开自赣转战浙、闽、湘、桂,封豫爵;年与童容海离开石达开,改为隶属于李秀成,封佐将;旋随李容发攻克绍兴,转战苏南等地,升主将,后被封爵为养王。在太平天国诸王内讧之时,他领衔六十七名将领上书洪秀全,请求消除派系,加强团结,但未被采纳。天京(南京)陷落后,保幼天王至安徽广德,复经浙江至江西,此后下落不明,有人推测其潜居于江西。(据《历代人物谥号封爵》)

吉成子

(?—):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将领。在太平天国前期时就被封为翊天侯,后在东王杨秀清手下任职,其官职为东殿户部一尚书。年9月,在太平天国内部争权夺利的天京事变中,吉成子被北王韦昌辉杀死。(据《太平天国王侯表》)

吉德昭

:广东崖州(今海南省乐东县镜湖村)人,崖州吉氏16世,吉大文长子,考授福建候补知县。(据海南崖州《吉氏族谱》)

吉荣昌

(—):字锡朋,号耀亭,湖南浏阳棣萼堂吉氏32世祖。清咸丰六年()由武童从军,入湖北抚字营效力,赏六品功牌;同治七年()入长江水师提督行辕,以剿捻有功而升任守备;同治八年()升任都司,赏四品封典,荣封二代;同治十一年()升把总;光绪四年()升千总;光绪十四年()赏二品封典,荣封三代;光绪二十六年()获武银牌奖,旋告职归里。(据湖南浏阳棣萼堂《吉暨氏族谱》)

吉长清

:又名吉时,字镜潭、莲舫,号涑泉,陕西长安人。清咸丰九年己未()科进士(3甲第22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据乔晓军《清代翰林传略》、《清代进士名录》、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绅

:河北玉田人。清同治七年戊辰()科进士(3甲第48名)。(据《清代进士名录》、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灿升

:字剑华,陕西韩城人。拔贡出身,清同治十年()任山东平度县知县,署胶州知州;光绪二十年()署济东泰武临道,年升山东盐运使,年升山东按察使;曾参与剿杀捻军余党。(据《吉灿升致阎敬铭书》、《韩城县乡土志》)

吉康

:汉军正黄旗人。清同治十三年甲戌()科进士(3甲第25名)。(据《清代进士名录》、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同钧

(—):字石笙(石生),号顽石,陕西韩城(老城北郊赳赳寨)人,居北京。清光绪十六年庚寅()恩科进士(2甲第名),任刑部主事,同时担任京师法律学堂、法政学堂和大理院讲习所的律学教员,为清末著名法学家,是晚清修订法律的重要人物。自年起,撰有《审判要略》、《大清现行刑律讲义》、《新订秋审条款讲义》、《审讯要诀》、《法部律学馆课卷》、《考试法官拟作》等法律专著;年出版其铅印本《乐素堂文集》八卷、附录一卷。(据《清代进士名录》、《法学论著库》、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韩城县乡土志》、国家《进士题名碑》)

吉亮工

(—):字柱臣、一字住岑,别署莽书生,江苏高邮张家庄人。清光绪十七年()举人,嗣后三试不第,遂绝意功名,乃专心于修道,又号风先生(疯癫之意)。工诗文书画,诗文潇洒自然,寓意深刻,让人深思;画承“扬州八怪”遗风,善写苍松怪柏、飞禽走兽及佛像等;书法多为狂草,有“龙章凤篆”之称,今扬州瘦西湖“徐园”门额即其手泽。著有《诗律传真》、《天元人元天人合一之中国金丹学》等劝戒篇行世。(据《扬州历史人物辞典》、乔晓军《中国美术家人名补遗辞典》)

吉光勋

:湖南安化人。清光绪年间补博士弟子员,后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系民国著名教育家。(据湖南安化《吉氏家乘》)

吉岳华

:清末广东崖县(今海南省乐东县冲坡村)人,吉章简之父,崖州吉氏17世。清末廪贡生,广东惠来县教谕,国子监肄业,署钦州学正。(据《海南崖州志》)

吉体道

:清广东紫金县龙窝镇人,吉中孚公后裔。监生,除本人之外,其六个儿子中的五个皆获得监生资格,“龙窝六士”、“五子六监生”之名流传乡里。(据广东紫金枫林《吉氏宗谱》)

吉兴

:清代人,其谥号曰“勤壮”。(据《历代人物谥号封爵》)

吉士

:清江苏阜宁人,江宁府推官。(据《盐城市志》)

吉怀

:字坦然,清山西永济人。诸生,工书能文,尤深于诗,著有《借园诗集》。(据《山西通志》、乔晓军《中国美术家人名补遗辞典》)

吉翠

:清山东茌平人,祖籍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后迁居茌平,现今村中仍有近百户吉姓人家。(据山东茌平《吉氏挂谱》)

吉子轩

:清江苏连云港海州人,海州吉庄吉氏的一世祖。自清代起就定居于海州吉庄;三世祖吉元公率其次子吉有余自吉庄迁普安;到如今已发展到连云港的吉庄、普安、五户庄、老霍庄及海州、新浦、洪门等地。(据海州《吉氏家谱》)

吉怀庆

:字荫轩。清代江苏宝应人,诸生,以能文名。值乱世,隐居以诗自娱,卒年82。著《删留草诗集》。(据《扬州历史人物辞典》)

吉容大

:清代江苏宝应人,著有《周礼辑疏》6卷。(据《扬州历史人物辞典》)

吉鸿猷

:字子纯,号菁湖。清代江苏宝应人,诸生,精医术,医德为里人称道。与妻祁标德俱工诗善弈。著有《菁湖渔隐集》,其妻诗附于后。(据《扬州历史人物辞典》)

吉堂

(—):字少廷,江苏镇江丹徒吉氏东台分支22世。东台“吉泰和”商号主持人,民国初年(—)任东台县商会副会长。(据江南福门丹桂堂《吉氏家乘》)

吉祥

(—?):字德纯,黑龙江龙江人。清末时任黑龙江巡防队统领;民国元年(1)后任黑龙江省旗务所总办、黑龙江清乡督办等职;年“九·一八”事变后,任伪满洲国黑龙江省代理省长。(据《民国人物大辞典》)

吉城

(—):字凤池,号曾甫,江苏镇江丹徒吉氏东台分支22世,晚清廪贡生,授文林郎候选训导。博学多才,曾领山东沂州府书院、江苏江阴南菁书院阅卷之职,后又在南京上江公学、安徽庐州府中学堂、东台县中学堂兼师范学堂执教,晚年讲学于东台乐学馆。光绪三十三年()在南京时,与蒯光典、缪荃孙、朱孔彰、陈汝玉、张锡恭、李详、吴涑、梁公约、程鼎臣、崔聘臣、陈祺寿等著名苏皖学者一起合组“国文研究会”。著有《楚辞甄微》等国学论著30余种,涉及经史、辞赋、古文字等。(据《江苏艺文志·镇江卷》、中华书局《文史》第13辑、南京师范大学《文教资料》、《东台文史资料》、陈邦怀《一得集》、张伯驹《春游社琐谈》、《吉城日记》、江南福门丹桂堂《吉氏家乘》)

吉庆国

(?—):十九路军六十师士兵,年1月28日~3月3日,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英勇抗击侵华日军进犯上海而阵亡。(据《够级名人大辞典》)

吉逢孙

(—):字竹楼,广东长乐县(今五华县)人,光绪二十三年()拔贡,光绪三十二年()任长乐第一期师范传习所监督,宣统三年()任长乐官立中学堂校长,民国三年()任五华县劝学所所长兼县立中学校长,民国六年()创办县立女子小学,民国三十五年()任五华县修志局局长,年主持修撰吉氏族谱。(据吉世芳《赣粤桂吉氏的渊源及迁徙》)

吉全

:河北平山人,清末民初人物画家。其家世为当地名画工,擅肖像画,能逼真传神;亦画寺庙壁画,在井陉、平山一带较大的寺院中均有其画作,善用淡墨淡彩,风格特殊。(据《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

吉干臣

(—):江苏南京人。祖籍山西,清道光、咸丰年间迁居南京,世居南京黑簪巷6号,开设“吉公兴”绸缎庄。年南洋博览会在上海举办,“吉公兴”经营的云锦参加展销。家道没落后学织云锦,曾为西藏活佛绣金丝云锦龙袍;年进南京云锦研究所,后成为全国最后的云锦艺人。(据6年9月12日南京《周末报》报道)

吉鸿昌

(—):字世五,河南扶沟人,祖籍陕西韩城,抗日英雄。19岁参军入伍,历任西北军冯玉祥部师长、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军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年准备起义,参加红军,被蒋介石解除了兵权,强迫出国考察。年回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5月,联合冯玉祥、方振武等组成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同盟军接连攻克康保、宝昌和沽源三城,又一举攻克多伦,将日寇驱逐出察哈尔。同盟军失败后,到平津等地继续从事抗日活动,年4月任天津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主任委员,又与宣侠父筹创同盟机关刊物《民族战旗》杂志。年11月9日在天津被捕,24日在北平英勇就义。著有《环球考察记》。(据《辞海》、《民国人物大辞典》)

吉文蔚

(—):字芸如,山西曲沃人。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八骑兵科,分发山西陆军骑兵第一团;1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旅骑兵连长;年去江西庐山受训,结业后任旅长;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赴南口抗日;年2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年去台湾,任澎湖干训班副主任;年退役。嗣后被聘为台湾省煤业调节委员会顾问,年4月18日逝世。(据《民国人物大辞典》)

吉国桢

(—):陕西华县人,1年在上海大学学习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年回国后任中共陕北特委书记,年任陕西省委常委兼西安市委书记、陕西临时省委书记,主持开办党、团员训练班,秘密开展学运、农运和兵运,使陕北十余县的党、团组织和革命运动有了很大发展。年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领导河南省委及各级党团组织,广泛动员民众,成立抗日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年7月因叛徒告密在郑州被捕,在开封监狱中受尽酷刑折磨,始终坚贞不屈,于8月22日凌晨,与13位同志一起英勇就义,时年33岁。(据新华网报道《吉国桢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吉佑民

(—?):河北深泽人。毕业于直隶省立第二师范、北平私立美术学院,历任国民党河北省深泽县党部委员、河北省参议员、国民党中央党部总干事等职。年11月,当选为制宪“国大代表”;年行宪后,任立法院立法委员。年去台湾,续任“立法委员”,并任“内政部、社会部”顾问等职。(据《民国人物大辞典》)

吉章简

(—):字夏迪,广东崖县(今海南省乐东县冲坡村)人,吉岳华之子,崖州吉氏18世。早年肄业于江苏水产专科学校;1年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后参加东征、北伐诸战役;年8月13日“八·一三”淞沪抗战时,任上海保安总团团长,旋调任预备第六师中将师长;年参加保卫武汉之战,后调任福建闽汀漳(闽清、长汀、漳州)师管区中将司令;年任甘肃保安处处长,年任第80军军长;年任新七军军长,同年12月调任军事委员会交通巡察处处长。抗战胜利后任交通警察总局局长,年当选为制宪“国大代表”,年当选为行宪“国大代表”,年9月任广州市警察局局长。年去台湾,任“海南游击总指挥”;年退役,仍任“国大代表”。其子女已移居美国。(据《民国人物大辞典》)

吉万山

(—):河北省献县西高坦村人,著名武术家。父亲吉占魁是清末镖局的镖师,生四子,吉万山排行第二,家传少林拳埋伏门。少年时师从河北铁胳膊王汝生,学习铁士绵掌拳和形意拳。14岁时献县闹旱灾,吉万山只身闯关东来到哈尔滨。年,吉万山在哈尔滨亚细亚电影院擂台赛上,拳打号称“天下第一”的俄国大力士杰列柴夫,用四两拨千斤的功夫连摔杰列柴夫八跤,并将其打下擂台。年,吉万山置生死于度外,怒扯为日本天皇祝寿的武术表演团请柬。当时,国人皆称吉万山为“关东大侠”,和天津的霍元甲等武术家齐名于天下。解放后的年,吉万山出任哈尔滨武术联合会主任,“武联会”下设14家武馆,他兼任第十武术馆馆长。从建国起直到去世前,吉万山亲自授徒达上万人,为培养体育人才、光大中华武术的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吉万山曾当选为黑龙江省二至四届政协委员,在十年动乱期间曾受到迫害。吉万山的儿子叫吉东林。(据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新浪网、大河网、东北体育网等资料)

吉乐山

:江苏淮安人,思想进步,文学功底好,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年执教淮安谷圩小学,任毕业班班主任兼教国语,同时积极开展各种革命活动,后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后担任三元县(今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任县长。(据淮安市宣传网上资料、福建省《三明市政协文史资料汇编》)

吉士松

(—):字鸿波,吉中孚公后裔,广东永安(今紫金县)枫林吉氏族长,诗人。自18岁起从教而执掌教坛41年,年被评为全县优秀教师,1年退休。(据广东紫金枫林《吉氏宗谱》)

吉星文

(—):字绍武,河南扶沟人,吉鸿昌之族侄,抗日英雄。年随其族叔吉鸿昌入伍当兵,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年驻防华北,参加喜峰口之役,升任第37师团团长;年6月率部驻扎河北宛平,年7月7日“七七事变”抗战爆发,率部坚守芦沟桥及宛平县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率领“大刀队”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年9月升任旅旅长,年6月升任师师长,年2月升任第37军军长。年9月去台湾,任“国防部”少将高级参谋;年1月调澎湖,任“澎湖防卫部”副司令官;年擢升中将,派充“金门防卫部”副司令官。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时腰部中弹,延三日后身亡,9月被追晋为“陆军二级上将”,并入祀台湾“中华民国”的“忠烈祠”。(据《民国人物大辞典》)

吉猛

(—):字虎如,海南乐东县九所镇冲坡村人,崖州吉氏20世。—年,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年任上海保安总团特务大队长,“八·一三”日军进攻上海,率部奋起抗击;年6月,日军进犯武汉,率预备第六师在南昌修河南岸阻击日军,给日军以重大杀伤。其后,先后任60军上校团长、甘肃省保安团上校团长、忠义救国军浙江地区少将副指挥、交通警察总局第十总队少将总队长等职。大陆解放前夕随军撤至台湾,任“海南岛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办公室少将主任;海南岛解放后,策划派遣特务潜入海南搞武装暴动,遭失败后终止了活动。(据海南崖州《吉氏族谱》)

吉午中

(—):陕西省韩城市东关吉家巷人。年在西安师范上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情报工作。年任商县丹江中学校长,解放后历任科员、科长、陕西省民革宣传处副处长、陕西省政协秘书处副处长等职。“文革”期间受冲击下放劳动,年恢复工作,年起任民革陕西省第四届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据吉春胜《吉氏名人小传》)

吉谭麟

(—):祖籍广东紫金县,吉中孚公后裔,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抗战胜利后转入粤赣湘边纵队,年4月牺牲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据《赣粤桂吉氏的渊源及迁徙》)

吉传莘

(—):字伊畴,以字行,江苏镇江丹徒吉氏东台分支24世。民国时创东台精勤学社,培植多士;精文史、功诗词、善书画,以草书、山水而著名;年10月当选为东台县台城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为江南诗社、湖海艺文社会员。著有《务喜斋诗词稿》二册、《收藏录》一卷、《墨子学识札记》一册、《梦的记录》一册。(据《东台市志》、《东台市政协志》、《东台文史资料》、江南福门丹桂堂《吉氏家乘》)

吉炳耀

(1—):陕西韩城东关吉家巷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韩城特别支部委员、中区书记;年任中共韩城县委书记,同年到东北军从事军运工作并参加了“西安事变”;年秋随东北军开赴抗日前线;年任西北军陆军上校;年经党委派去宜君搞兵运,任保警队队长;年夏在率部起义,作战中为革命捐躯。(据吉春胜《吉氏名人小传》)

吉祥

(—):别名吉西山,湖南临澧人。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后任重庆国立中央图书馆助理编辑,重庆盘溪国立学校讲师、副教授兼训导处主任,兰州大学、湖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曾任《中华民国典制编年录》、《中国民族思想研究资料》、《文人科学辞典》、《中国历史名词》编纂。50年代后任东北商业专科学校、东北财经学院教授,年8月赴北京参加全国高校政治课教学讨论会,年9月出席长春市抗美援朝代表大会,年后长期居住于湖南临澧农村。(据湖南临澧《吉氏族谱)

吉文超

(—):陕西韩城夏阳乡南涧西村人。年在韩城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学生运动;年转入中宜洛八路军办事处任店头市委书记;年到黄龙山区开展工作,创建了曹店村、吉家河、老庙川三个支部,发展党员50多人;年底至年,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年后任“黄龙支队”副政委、“陕东工委”副书记;年韩城解放后,任县长、县委书记;解放后历任西北局机要人员培训大队副大队长、长春铁路管理局政治部、宣传部副主任、主任,局党委副书记、代理书记、四机部干部教育司司长、政治部干部部长等职。“文革”中受迫害含冤逝世,到年5月平反昭雪。(据吉春胜《吉氏名人小传》)

吉联抗

(—):江苏无锡人,音乐研究所研究员。早年习医,30年代参加左翼剧联领导的歌曲研究会。年9月参加第八集团军战地服务队。年1月参加桂北龙岸抗日游击队,历任司令部政工宣传科长、副队长、队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广州、香港等地参与《新音乐月刊》(华南版)的创办和编辑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大中华唱片厂厂长、北京广播器材厂副厂长、中央广播乐团副团长、《人民音乐》杂志副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年到音乐研究所工作,任所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史学学会会长。抗战时期创作抗战歌曲多首,解放后发表《乐记译注》、《墨子·非乐》、《孔子·孟子·荀子乐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等古代音乐理论著作的译注5部,《春秋战国音乐史料》、《秦汉音乐史料》、《魏汉音乐史料》、《魏晋南北朝音乐史料》、《辽金元音乐史料》等史料辑译7部,还撰有大量音乐论文。年获全国“老有所为金鹰奖”。(据网上资料)

吉星福

(?—):山东昌邑吉氏17世。行伍出身,因军功而提升,历任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交通处交通司令、公路线区司令及兵站总监等职,“行宪”后被选为第一届“国大代表”。其妻张振芳女士,出身山东世家,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抗战胜利后返国从事音乐教育,任教授之职。到台湾后,吉星福将军与张振芳教授,慨然將其家传国宝13箱共件古物,捐赠给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当局赠款两亿元(台币),被夫妇俩婉谢。台湾蒋经国曾于年10月8日,向吉星福夫妇题颁了“保粹抒忠”匾额一块。捐赠宝物后,他们再度捐款余万元(台币),设立了“吉星福、张振芳伉俪文教基金会”,奖助硕士与博士生深造。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后,他们在山东大学也设立了“吉星福、张振芳文教基金会奖学金”(原称“齐鲁文经协会奖学金”),奖励在籍本科生;他们还向北大、清华等院校赠送了书籍和资料。(据年版《中华民国年鉴》、网上资料)

吉乃臣

(?—):革命烈士。系“八女投江”中冷云烈士的丈夫,与冷云一同到抗联后结为夫妻。吉乃臣牺牲于年夏。

吉家林收集整理汇编

赞赏

长按







































白殿疯症状初期图片
杭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jj/5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