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乡村农耕文化物品在大量流失

近日,记者在万源市曾家乡的魏罗公路边上,发现堆放着大大小小十多个水缸、石磨、舂米臼。有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和异性等,都是用一块整石精心挖凿而成。这么多的石缸是怎样来的,堆在这里又是干什么用的呢?

同行的当地退休教师苟在江介绍说:“这是外地来的文物贩子,专门在我们万源境内收购的,碓窝、碾子、磨子。都是五十元,最多给一百元,当时我们看见的时候还有几百件,最少有三百多件。”附近居住的村民梅学武说:“这些都是运到成都去了的,他们拿去做风景旅游景点打造,或者倒卖和收藏。已经拉了两个大平板车走,收得差不多了,农村自己现在都快没有了。”

据了解,被低价收购而外流的、具备浓郁农耕文化特色的物品,除了这些笨重的石器以外,还有不少的雕花门窗、匾额、床椅等木制家具。它们大都在百年以上,时代久远,工艺精湛,已经具备文物性质。由于它们被部分或全部拆挖买走,使得当地一些具备人文和旅游价值的百年老院变得残破不全,风光不再。

(图片来源:缘哥)

(图片来源:缘哥)

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像石缸和老式门窗这一类的生活用品已经失去了它曾经的实用价值,成为外地贩子乐于收购的廉价商品。但作为农耕文化的载体和标志,它们的大量流失无疑将加速乡村农耕特色和农耕文化的空心化,已引起有识之士的







































白癜风用什么药最管用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jj/8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