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一村书记火了村民这样说helli

白颠疯是怎么引起的 http://m.39.net/pf/a_6515551.html

罗城藏溪村第一书记罗富庚侧记

今天的主人公是藏溪村的第一书记

罗富庚

让我们走进藏溪村一起了解这位村民口中的“婆婆”书记吧

仲春的风,依然有几分凉意。

一条缎带般的溪流缓缓流过,环绕着藏溪这片肥沃的土地。村里的地标树——千年古樟焕发勃勃生机,历经风雨洗礼,它仍以倔然傲立的姿势,目视着藏溪的朝露夕烟。树下不知名的绿草儿,也萌动着对春的欣喜,一切都暖融融的样子。罗富庚迈步打大树旁经过,看到树上雀跃的几只布谷鸟,喃喃说道:“放心,我定让藏溪的村民更加幸福。”像在对古树萌志,又像在对鸟儿轻语。

01

他要开一扇窗,让贫困村民发现新的世界

斑驳的墙边整齐地摆放着许多竹笤帚,它们一起静默着,四月的阳光透过土墙的缝隙,斜斜地射进屋里,温暖地落在上面。在偏厅里,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摩挲着,又一个“作品”新鲜出炉。今年六十八岁的王恩祥,家有五口人,老伴今年六十五岁,膝下有一儿、儿媳和两个孙女。王恩祥老人患有慢性糖尿病,是万载县罗城镇藏溪村六十七户贫困户之一。

“不会做什么了,扎笤帚是我的‘龙头’副业,前几年没销路就三、五块钱一把也没人要,现在罗书记帮我找销路,可以卖到十五元一把,远销到上高、高安甚至南昌,宜春一机厂是我的老主顾了。罗书记对我们是手把手的帮助,有着一颗婆婆心,我们都管他叫‘婆婆’书记。”谈到罗书记,王恩祥老人动情地说。

“罗书记对我们非常关心、工作热忱,连续几年正月初一就会来家里给我老头子拜年,平时每个月最少来家里两三次。”没有多少文化的王恩祥,看到村里人养蜂蜜、卖蜂糖,几经琢磨、迟迟不敢冒险,罗书记给他普及种养政策、鼓励他,“庄稼人不养殖,吃什么?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一定要多养殖,猪鸡鸭兔子啊,蜜蜂啊,都可以享受政策性补助,养起来,自己吃,再卖到外面去!销售渠道我会想办法!”几句话打消了王恩祥的顾虑。“他会帮我联系人买蜂蜜,还会帮我把家里的鸡蛋带到城里去卖,我感谢他啊!”提到这些,王恩祥脸上的笑容盛开。

邻居王国强,今年七十高龄,三十八岁的儿子王世毛因骨癌在南昌接受化疗已有几年,花费二十几万,这给本就贫苦的家庭带来沉重压力。罗富庚得悉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王国强家中,急人所急。在罗富庚的极力争取下,年,王国强和儿子均开始享受低保政策。“罗书记把我家的事当做自己的事。”王世毛住院期间,罗书记医院、解决医药费报销事宜。不善言辞的王国强提到这些忍不住红了眼眶,“他就是我们贫苦户的贴心人,舍不得他离开这里。”七十岁的老人被问到是否舍得罗富庚调离时,急得像个孩子,紧紧拉着罗书记的手,念叨着“舍不得、舍不得。”

湾里组贫困户喻迟坚小儿子喻少雄现就读于罗城初中,品学兼优。因其母亲张小兰患慢性肝炎,需长期服药,费用数额较大,对喻少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罗富庚了解情况后,积极牵线搭桥,联系到江西南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老板吴子明对小少雄从初中到大学全程帮扶。

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他不遗余力推开一扇窗,让政策阳光照进贫困户的心底,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光亮。

02

也曾留恋家的温暖,但他却在小山村久久驻足

罗富庚今年55岁,目前是万载县教体局主任科员。时间倒回年,第一书记全覆盖挂点村委会扶贫工作展开,他找到体育局(现与教育局合并)的领导,主动请缨。“我有基层工作经验,在黄茅、株潭担任过乡镇干部,派别的毛头小伙去,我还真不放心。”就这样,他就成了万载个村里面年龄最大的第一书记,一听到他要下乡去当什么第一书记,他老伴第一个就不答应了:“你自己都一把老骨头了,还贪图什么提拔吗?还有家里的小孩读书,不要接送吗?你的身体吃得消吗?”面对几个“为什么”,罗富庚耐心地对老伴说:“我是党培养的干部,革命需要到哪里去,我就哪里生根发芽。又不是上刀山下火海,我应该服从组织安排,做点对得住自己良心和民众的事。”确实家庭也有摆在面前的困难,儿子和儿媳妇都在外头打工,为了解决家庭生计,老伴也在饮食店务工,孙子政希在县二小读六年级,自打爷爷去担任第一书记后,他就像一个流浪儿,到姨妈等亲戚家轮流蹭饭,有时候实在没办法就吃快餐。

告别流光溢彩的繁华都市,一到藏溪村,他就与村干部一道踏遍14个村民小组,全程参与贫困户的甄选工作,他们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开好村民会选出60名村民代表,定出按无劳力、大病、家庭残疾人等排序的条条杠杠,当场勾选出藏溪村的贫困户进行全面公示,村民代表发自内心的选出真正需要扶贫的贫困户,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由于前期工作到位,全村没有一个人有意见。这几年,他引进投资千万元的九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设九牧老年照料中心,保证活动经费,70岁以上老人免费中晚餐,倾注心血建设芋子基地,引进马家柚新产品栽种试点。看到基地初萌,老罗还真挪不开脚,年第一书记换届,很多人因为熬不了在乡下吃住的苦,纷纷以各种理由提出申请,罗富庚也考虑过撤退,但看着刚有雏形的基地和村民们热切的眼睛,他又把这种情绪深深地埋进心底。

03

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白头发被风吹乱

大园组村民喻汉牙年近八十,家庭人口三人,配偶年老体弱,是肢体残疾人且智力低,儿子在外务工,因自身条件差,40多岁尚未结婚成家,几间土胚房早就破旧不堪。为了解决贫困户三保障中的住房安全保障问题,帮扶干部多次做其工作,要其拆旧建新,可是再怎么做工作就是不愿拆旧建新,他总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再说我也没几天活了,折腾那干啥?”罗富庚一次又一次跟他谈心拉家常,耐心劝导和宣传危房改造相关政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把他感化,罗富庚帮他搬运家具,落实住处,帮其协调落实危房改造政策。现在新房子建起来住进去了,政府配套2万多元建设费全部到位。连全省优秀村书记藏溪村支书江美荣都对罗富庚翘起大拇指:“罗书记,你真行,服你了!”

“可能是老头子之间好交流吧!”罗富庚的言语中饱含胜利的喜悦,有工作的成就,更为喻老汉庆幸。

镜子前,一副瘦削的身板;镜子中,一脸的皱纹,仔细瞅,白头发在上头。不难理解,无欲无求方能无我,一个不捞政治资本的灵魂才能够静下心做实事,能够沉下身子为民众办大事。

“在我们看来是一件极小的事,却是关乎他们幸福指数的大事。比如,栽种的花生卖不出去……”罗富庚朴素的哲学观点穿插在行走中,喻家的鸭子、王家的蜂蜜,还有数也数不清的人和事,总在他心头挂念,调动城里的老熟人,采购乡下的放心货,一次又一次的牵线“联姻”成交,皆大欢喜。有了志在千里,又有谁说老骥不能伏枥;有了夕阳无限好,更有谁人云近黄昏。只听一声炸雷:“谁敢横刀立马,唯我罗大将军。”

04

最是那一低头,宛若池中白莲,慰藉人世间万千心灵

年4月8日,罗富庚来到种植基地,廖江良和其他贫困户正在栽种,目前藏溪村已完成32亩大苗种植。满山新种植的果树呈现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看着生机勃勃的果树,罗富庚颇感欣慰,他拿起锄头与他们一起将马家柚苗种植到位。罗富庚说,下一步,帮扶干部还会参与到浇水、施肥,做到包种、包产、包销,将产业扶贫落到实处,切实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起床了,快起来劳动了,小廖。”4年前的一天早上,罗富庚到兰田塅组廖江良家走访。

“为什么要起来,我不饿。老娘身体还硬朗,不用我管。”

“好好劳动,攒钱建个房子呀!”

“我住旧房子很舒服,不用你们操心了。”

人生没激情,方向就迷茫;持家没动力,方法更迷惘。无稳定收入来源,30多岁还没成家,廖江良被列为建档立卡户。居住在没有卫生间、没有自来水的砖木结构房屋里,一到下雨天屋子还会漏雨。了解这一情况后,罗富庚和村两委班子立即着手谋划,协助协调建房用地和办理建房手续。去年,扶贫干部将兰田塅安置点新家钥匙交到他手中,廖江良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说:“真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帮我解决了住房问题,现在住房环境很好,住着很舒服。我现在也很有信心,也会努力争取早日脱贫。”廖江良的笑容里充满了幸福的憧憬。

解决了住房问题,罗富庚又开始张罗廖江良的成家之事。他多方打听,有意撮合勤劳踏实的李剑英和廖江良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廖江良和李剑英喜结良缘。不久他们就有了爱情的结晶。有了孩子开销自然也多了,罗富庚又引导他们养蜂、养鸡鸭,多方渠道助力脱贫。

“你莫急,我马上过来……”罗富庚一边接着电话,一边起身走了出去。原来是廖江良妻子李剑英打来的,年前她养鸡鸭和采收的蜂蜜,正愁销路,焦急的李剑英只好向罗富庚求助。

“把它卖到‘网上去’。”刚进门,罗富庚气喘吁吁地说到,额头上冒着汗。

“网上?”李剑英摸不着头脑。

罗富庚一边解释网上卖东西的方法,一边将她的蜂糖和鸡鸭图片“挂”上了朋友圈。不多久,就引起一个城里朋友的注意,了解价钱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wh/100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