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凌烟文化指南唐长安的布局

走在长安的角角落落,某一刹那,仿佛觉得自己重回了那个名扬四海的盛唐,作为东方强国的首都,大唐气势恢宏、格局方正。虽已过千年,却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瑰宝和想象。下面就让我带您回到唐朝,开启体验之旅吧!了解唐朝我觉得第一步应该从大的布局和环境入手,也就是看看当时的城市规划。这样有了整体概念和轮廓后,便能更好的理解人物活动和社会风俗。先给大家看一首白居易的诗:登观音台望城白居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唐朝布局如棋盘般整齐严密,井然有序,呈封闭式管理。这是统治者出于加强管理及保卫自身原因设置的。其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宫城、皇城、外郭。宫城(宫殿区):正北的太极宫,东北的大明宫,东部兴庆宫。宫城主要指太极宫建筑群。这里是皇帝及家属的生活区域。各大宫殿都可以互通,就像大明宫和兴庆宫之间也有复道(城墙旁边的夹墙,确保安全,里面行走,外人看不见)连接,复道还可以通往曲江。皇城(中央衙署区):办公区域。外郭(居民区):大约有坊,东市,西市宫城和皇城都有围墙环绕,各门也有士兵把守。进宫城门,要有门籍。门籍有两种:一种有效期一个月,一月一换。一种是长籍,可以长期使用,每月需要登记。两者不可互相顶替使用。唐长安有条外郭城南北主干道,朱雀大街,此为东西分治的界限,万年县治理街东地区,位于宣阳坊东南隅,长安县治街西地区,位于长寿坊西南隅。京兆伊为长安地区实际行政长官,在光德坊东南隅开府,管理整个地区治安交易等事务,很多亲王也曾担任过此职。万年县和长安县都隶属于京兆府,分管东西区域事务。长安城分区居住特点:朱雀街东为官僚居住区,朱雀街西为庶民居住区,街西北为西域人民居住,城南多为别墅、农田,东南为旅游地。因地势东高西地,若遇水患,西边容易被淹,大部分官吏都住在地势高的东部。唐朝人口大概一百万人,呈北密南疏特点。每一类人一般居住在同一处,如:西北角数坊西域人集中宦官多在翊善坊、来庭坊造乐器者集中在崇仁坊士大夫入道多在亲仁坊丧葬服务多在丰邑坊北里名花集中在平康坊美食多集中在礼泉坊下来说说里坊情况:因为长安实行宵禁制度,每天晚上鼓声响八百声后,坊中人不允许出入。第二天五更二点(夏夜)或五更三点(冬夜),自太极宫正门承天门城楼上第一声报晓鼓响,各南北大街上(东西十四条,南北十一条)的鼓楼顺序敲动,寺庙也会撞响晨钟,之后坊门开启。这鼓敲三千下,直至天亮为止。注: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又分五点。顺提下东西两市的鼓声,每天中午两市击鼓三百下,各家店铺开始营业,日落前七刻,敲锣三百下,店铺停业,顾客回家,不许开夜场,玩通宵,入夜后还有各大街管巡逻,若有人违反规定开关坊门,就要受到惩罚。只有正月十五上元节三天是特例,可以过夜生活。还有种情况,就是家人晚上生病寻医、临时召见等急切的事,可以出坊。每一坊都有高墙环绕,四面开门,有坊正负责开关。皇城南面四坊除外,它们只开东西两门,说是为了避免冲了宫阙王气。坊里设有宽约十五米的东西、南北大街各一条,形成十字街,街治安由左右街使负责,各坊在坊角处设有武侯铺,由卫士把守,依坊的大小不同有五人或三十人,有些像现代的派出所。这种里坊制度有一定弊端,就是限制了交往,哪怕两个相邻的坊也不能串门,有种隔墙如隔山的感觉,易耽误事情。走在坊外大街道上,看到的可能只有黄土墙、深深的排水沟、路两边成行遮阴的榆树槐树之类,显得十分单调。但坊内还是相当热闹,有民宅、官邸、寺院、道观和一些小型商业服务机构,基本生活用品还是可以保障。其他东西需要购置,可以第二天去往东市和西市,那里包罗万物,应有尽有,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商务区。一般人的坊门只能向着坊内开,除非是立下功勋或是王公贵戚三品以上大官的家,经制度许可,才可对着大街敞开,门外列着两排戟架,还有甲士豪奴看守。总之,唐朝的布局很严整,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很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然自在,却也有些闭塞不通。这种封闭式的坊里制在整个隋唐五代基本维持了下来,但到唐中期,各坊内部出现了“侵街”现象,就是居民将自己住房向外扩展,侵占坊内甚至坊外街道,因为自己向外开门无法与坊门开关一致,影响了治安,统治者虽屡下诏令,却难以制止。到后来,侵街越来越严重,道路越来越狭窄,以至车辆通行受阻。随着后来夜市、草市出现,极大动摇了坊里制度的基础。直至宋代,这种封闭的坊里制度就彻底奔溃了。《盛世凌烟》封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wh/163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