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皂下村所在的赤兴乡地处湘赣边陲,属万载县辖下的一个山区乡,年被省政府确定为贫困乡。皂下村曾是国家深度贫困村,并在年正式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年年底实现脱贫摘帽。皂下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共户,其中原有42户贫困户,现在有39户实现脱贫。全村在“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思路指导下,开展三期旅游项目建设。据悉,仅年村庄接待游客数量就高达九万多人次。
皂下风景
年暑假,中国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心系乡生小队深入皂下村,在前期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探索村庄在“迈向”乡村振兴的道路中将遭遇何种机遇和挑战,又将以何种态度和行动进行回应。在7月17日至27日为期十天的调研中,小队在皂下村先后进行了转村观察、入户访谈、总结交流等活动,走访皂下村八个村组,共访谈包括村委干部、村庄能人、妇女代表、老党员在内等五十余人,撰写田野笔记上万字。
小队在皂下村村委前的合影
那些我们看到的变化
7月18日,小队成员初探皂下。皂下村自然环境优美,土地流转程度高,具有发展绿色环保的粮食作物与蔬果产品的优势,同时本土食物特色鲜明,有手工麻糍、糖渍杨梅干、糖渍生姜等。同时村内有峡谷、梯田等自然景观,兼有祠堂、康王大保庙等人文景观,乡村生态旅游业应运而生,并给这个偏僻山村带来了致富福音。
峡谷景色
我们看到拓宽的桥面和路面,更多的经济贸易和社会往来正在发生;我们看到蜿蜒的葡萄长廊和峡谷栈道,串联起皂下旅游核心带;我们看到农家乐和商铺的建立,这些经济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探寻先机。数次回访让我们深入现象背后的原因,小队成员连续三天走访景点旁的商铺,并针对游客进行意见反馈收集,总结出商品同质化强、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队员们参观峡谷栈道
那些我们听到的故事
皂下村人八百余年历史悠久,村民间素流传“罗天子”、“石干爷”、“水神殿”等民间故事,而勤劳朴实的皂下村民更是有着丰富的经历。
我们走访搜寻老照片,比对皂下前世今生;我们侧耳倾听,感百家酸甜苦辣。受访的村民中,有上世纪七十年代便已入党的老党员,先后在皂下村做过会计、文书、代课老师,年逾古稀仍积极参加着村里每月一次的党建活动;有写得一手好字的杂货店店主张阿姨,年轻时是村中唯一的女拖拉机手;在乡里经营手机店的张姐,将皂下村视为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协助组织村庄的文艺活动,是村庄文化建设中的活跃分子。
这些群体共同构成了皂下村缩影,他们积极而坚定,为富裕生活不断努力。
那些我们交流的心声
走进乡村,是一次与村民的平等对话。与老者促膝长谈,我们分享彼此对历史变迁和美好未来的感悟;与孩童嬉戏打闹,我们交流对学习和家庭关系的看法。最后我们总结调研情况,根据村民反馈的问题和需求,向村委进行建议反馈。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7月27日,小队队员搭上去往不同城市的列车,本次实地调研正式结束。我们将从经济、教育、基层自治等维度分析皂下发展现状,展望皂下发展前景。心系乡生小队的皂下之旅虽已画上句点,但我们走近乡生的步伐不会停止。
责任编辑:郝泽彭秋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