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家长可能知道历史的今天是我国最后一次科举制度考试,放眼今天等同于现在的高考,提到高考不得不说的就是高考状元,虽然国家今年出台了相关规定,严禁各地透露高考状元的信息,把高考状元商业化,但高考分数一出来,各地高考状元就被第一时间曝光,加上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分分钟就全民皆知。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炫耀的一个。
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年)的孙伏伽。河北邢台清河人士隋朝末年,孙伏伽便涉足官场,做了一名官职卑微的小吏,几经升迁,至隋炀帝末年,成为京畿万年县(今陕西西安)的法曹。隋朝覆灭,李渊在长安称帝后,孙伏伽识时务的降顺了大唐王朝。武德五年,孙伏伽已是颇受李渊器重的官员了。这年十二月举行的科举考试,孙伏伽在角逐的30名举子中名列第一。
孙伏伽太平天国还出了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状元——傅善祥。傅善祥出身微寒,命途多舛,薄命红颜少时屡遭命运波折,初出茅庐,鼎甲榜首,巾帼精英不让须眉撼动天下。倡导平等,保护文化,裙衩孺人辅佐东王功勋卓著。天国内讧,兄弟反目,玉人变尤物香消于乱军之中。
女状元——傅善祥下面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下我国最后一个状元郎——刘春霖
科举选拔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对比今天就是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以前童生试目的取得秀才的资格即证书,才有自己往下参加更高级的考试,而现在到中考都是没有门槛。
科举制度详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年间,可考的榜数为榜,共产生了名状元(一说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人。
在殿试之前基本都是以皇帝名义提出的时务策问,最后还是皇帝亲自提出策题。这两份是我国科举制度最后的考题,尤其是状元题,要求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对策文不限长短,常例为字,规定字必正体、文必到行,工整有格,不容疏忽。日暮为交卷时限。
据史料记载最后一位状元名叫刘春霖,据说他原本只是榜眼,中状元实属偶然,得益于他的名字和出生地方(肃宁),当时最有机会夺魁的举子是广东人朱汝珍,但因的名字和出生地都和慈禧当时遭遇不谋而合,使慈禧太后十分不悦,所以屈居第二的刘春霖才有机会夺得状元。(详细资料大家可以查阅相关史料)
不过刘春霖也不是浪得虚名,他博学多才,在古文字、史学和金石学等方面有较深造诣。他工于书法,尤擅小楷,至今书法界仍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
都说封建时期的状元比现在高考状元更难考,不知各位是否也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