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有源,木有本。饮水思源,不忘本是中华民族之特有美德。为此,探源庄氏祖先足迹,理清庄氏世系脉络,应是庄氏后裔之追求。汝州杨堂庄氏一支寻根问祖,认祖归宗,正是基于此。纵观庄族发展历史,春秋战国至今,已有余年。庄姓虽在诸多姓氏中属少姓之一,人口仅占汉族总人口的0.%,排为位。但族人的荫及与繁衍和对中华民族的文明,社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自古至今,人才辈出,成名成家者,大有人在。这是族人自豪和自强之所在。先祖楚庄王是人文始祖黄帝之后,熊绎被封于楚,谥号为庄王,史称楚庄王。庄王即位,知人善任,申张王权,重用良谋孙书敖,改革内政,兴水利,重农桑,国人安居乐业,国势强大,成为代晋而起的春秋五霸之一。战国时期,庄子(公元前—前年)名周,字子休,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庄子》一书,与老子合称“老庄哲学”。秦汉时期,庄忌,吴国人(今江苏、苏州),西汉的道家字派人物,文学家。西汉时,汉高祖大将庄青翟,封武强侯,任御史大夫,太子少傅。北宋时,庄徽,进士出身,历任徽献阁待制,平江太守等。南宋大臣,学者庄夏,进士出身,官至兵部侍郎,著有《礼记解》等。明代官吏,学者庄昶,号定山,进士出身,官至吏部郎中,著有《庄定山集》。明代大臣,庄际昌,万历年间状元。清代大臣,庄有恭,乾隆时状元,官至协办大学士,著有《三江水利纪略》。清代官吏,学者,经济学家,教育家,庄存与。乾隆十年榜眼,官至礼部侍郎,著有《毛诗说》等。清代官吏,学者庄培因,庄有恭之弟,乾隆十九年状元。授修撰,任侍讲学士,著有《虚一斋集》。清代官吏,学者庄述祖,庄培因之子,乾隆四十五年进士,官至桃源同知。著有《尚书古今文考证》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庄希泉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庄则栋,世界乒坛上一个传奇式人物,中国体育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他曾经三次蝉联世界冠军,全国冠军,国家队内部冠军,这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年至年10月间任国家体委主任,年当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看到族人中这些先贤、先哲们所创造的业绩,作为庄氏后裔,实感自豪和荣幸。但也感到庄姓毕竟是小姓,这就使我们的同宗同族亲情更加浓重,这就更加激励我们寻根问祖的热情,认祖归宗,思祖省亲的迫切。为了便于沟通,现将本支脉情况介绍于后。汝州市庄氏支脉,也仅是庄氏家族中的一个分系,据本支祖坟碑载:先祖庄保,于明崇祯十四年(公元年)正月廿一日随闯王李自成义军打入汝州(当时汝州归洛阳府管,下辖鲁山、宝丰、郏县、伊川四个县)经二年征战,河南洛阳、开封、南阳等大部分地区已被义军占领。于崇祯十六年(公元年)义军北上,先祖留住,并娶妻杨氏,先居乌龙,后迁城北杨堂村,定居立业。至今,经历年(—),传15代,荫及子孙余众。现已遍及本市城乡十二个村镇。并有移居北京、西安、咸阳、郑州、洛阳、三门峡、襄城、漯河、宝丰、邓州、登封等地多户。出省谋业者亦有之。众族人中,除基于农业外从工、从商、从学、从政者不乏其人。事业有成者,不在少数,已知最高职位正师级、县团级,最高学历为博士、硕士学位。我们这些庄氏子孙,在现今的和谐盛世里,思念更多的是先祖。我们之所以能有今天,是“先祖积德,荫及后人”的结果。把先祖支脉探明,达到脉络清晰,认祖归宗,这是我们此行之最终目的。为此,本族中有识之士,遂族人心愿,特在网上发帖,望海内外庄氏门中的热心者,互相沟通,携手共建庄氏统一脉络世系。不妥之处,敬请前辈指教,族人正之。
附注
1、关于庄氏探源与海内外迁播情况,网上已有资料,这里不再赘述。
2、本支家族字辈:
保进德成照,永凤学文廷。
广春耀宗荫,恒隆少仕荣。
诗书启万载,道源自开通。
3、长途,邮政编码:。
发布人:庄耀宗的电子邮箱:
zhuangyaozong
sina.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ys/1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