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
有空
还好你来还好我在
上传读书会:第37期
反串女角的司马懿
对于诸葛亮,司马懿大约未必服气。
虽然比诸葛亮大两岁,但卧龙先生名动天下时,司马懿还只是曹营中不那么起眼的年轻谋士。没法子,曹营里面能人多啊,何况,司马懿出道的时间,也略微晚了些。
曹操第一次征召司马懿到自己手下当官,就被司马懿婉拒了,《晋书》里记载: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
司马懿并非一心要作汉室忠臣的荀彧,但此时,河北的袁绍才是最强大的势力,作为“赘阉遗丑”,曹操的名望也不是很高,年轻的司马懿,还需要观望一阵子,并不急于轻易作出选择。
当然,直接拒绝是有风险的,所以司马懿只能装病——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很遗憾不能为曹公效力了。
曹操这几年也征召了不少人,对这类借口和把戏也看得多了,看不起老子是不?装病是不?
来人啊,看看这小子是不是真的有病!
面对刺客明晃晃的尖刀,司马懿就是不起床。
这期间还出了个小岔子。
宣帝初辞魏武之命,托以风痹,尝暴书,遇暴雨,不觉自起收之。家惟有一婢见之,后乃恐事泄致祸,遂手杀之以灭口,而亲自执爨。
司马懿装病这段时间,有一天家里晒书,突然来了暴雨,司马懿急着收书,就忘了装病这茬儿,他正收得不亦乐乎,被家里的一个烧火丫头看见了。
这事儿搁在别人身上,大约也就是严词告诫一下丫头,或者把她关了禁闭,以防走漏了风声。
但司马懿的老婆张春华,却是个狠角色,提刀就把丫头给杀了。
好个贤内助,“亲自执爨”,自己烧火做饭,做丫头的活。
这是第一次,在夫人的大力协助下,司马懿成功的欺骗了曹操。
直到曹操作了丞相,他再一次想起了司马懿。
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
这一次,司马懿怕了吗?
袁绍已经死了,这汉家的天下,看来迟早要改姓了曹,此时不出,又更待何时哦?
恐怕司马懿不是怕,而是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白白耽误了几年的资历。
其实,司马懿倒不必后悔,就算早出来几年,在曹操能人辈出的府中,他也很难讨了欢心,反而有危险,真正重用他的贵人,是曹丕。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在曹操的虎视眈眈下,司马懿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做事,象个伏低做小的小媳妇。
而此时的诸葛亮,早已一飞冲天,是曹操也不可小觑的劲敌。
曹操降伏张鲁收取汉中后,司马懿力主继续向蜀地进军。
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
张鲁既降,从蜀地出来的人说“蜀中一日数十惊,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其实,刘备此时倒不在蜀中,而是在和孙权争荆州三郡,在成都主持大局的,正是诸葛亮。
大约,司马懿也很想看看诸葛亮如何收拾局面——你名声不是很大吗?千万不要出洋相哦。
然而,一贯喜欢冒险的曹操却草草收兵了。
曹操老了。
司马懿只能继续仰视诸葛亮。
刘备死后,诸葛亮不得不大权独揽,政治要管,军事也得自己操心。
而只有在曹休、曹真渐次凋零后,司马懿才真正尝到了军权的滋味。
灭孟达、定辽东,这两个经典战例,证明司马懿的确是当时一流的将才,奇怪的是,面对诸葛亮,司马懿显得出奇的怯弱。
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以候其变。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帝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乃遣骨鲠臣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后亮复来挑战,帝将出兵以应之,毗杖节立军门,帝乃止。初,蜀将姜维闻毗来,谓亮曰:“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
亮曰:“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帝弟孚书问军事,帝复书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
从军事形势上说,诸葛亮利在速战速决,司马懿深沟高垒避战,不能说不对。
从司马懿答复弟弟司马孚的信看,他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不服气,“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意思都是在说诸葛亮捕捉战机的能力差。
但相持的结果是,诸葛亮即使死了,仍然能让自己的大军安然撤退,“死诸葛走生仲达”,无论如何,对司马懿来说是不甚光彩的。
魏军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居于优势,相持是正确的战略,但相持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利用自己相持时的优势,在敌人难以坚持阵脚松懈时给与致命的打击,显然,司马懿没有做到。
捕捉战机的能力完全没体现嘛。
也许,对司马懿来说,有比击败诸葛亮更需要去顾虑的东西。
司马懿并非不敢冒险,在垂暮之年,发动高平陵事变,以整个家族的生命为孤注,难道不是最大的冒险?
但击败诸葛亮,司马懿又能得到什么呢?
消灭孟达后,他已经是曹魏威名最盛的将领,如果再彻底击败诸葛亮,可以想象天下是如何的震动,恐怕自己的老板曹睿都要不放心了。
司马懿很清楚什么时候值得去冒险,什么时候需要继续雌伏。
所以,诸葛亮送来的女装,司马懿虽然身上没有穿,其实到底是套上了,所有人都觉得,在与诸葛亮的对抗中,他落了下风。
他曾经在曹操之下雌伏;
然后在曹丕之下雌伏;
然后在曹睿之下雌伏;
因为面对他们,他没有机会,只能隐忍,去追求可以到手的目标。
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在乎与诸葛亮的一时短长呢?
虽然,他的内心也未必毫无遗憾。
那是一种难以诉说的寂寞。
如果说诸葛亮是理想主义者,那么司马懿,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者。
雌伏了三朝半的司马懿,终于选择在曹爽拥天子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时出手了。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早有预谋。
《晋书》景帝(司马师)纪载:
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为了发动兵变,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在民间蓄养了三千死士,这件事情,作父亲的不可能不知情,何况这是要花费大量金钱的。
在政变中支持司马懿的魏臣,如蒋济、陈泰等,大约都以为司马懿是被曹爽排挤后的反击,是对曹爽乱政的不满,其实,即使不被曹爽排挤,以曹爽的庸碌,也根本无法遏制司马懿野心的增长。
曾经能压制住他的人,都已经死了,司马懿的人生目标,可不仅仅是到老“不失为富家翁”而已。
诛灭曹爽的当年十二月,皇帝为司马懿“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
司马懿“固让九锡”。
曹操加了九锡,曹丕接下来就篡了汉室。
司马懿虽然“固让九锡”,那也只是因为他的威势还不如曹操,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了。
巧合的是,诸葛亮也曾经辞让过九锡。
与诸葛亮一同辅政的李严,曾在书信中试探性地提议给诸葛亮加九锡之礼,并且封王。
诸葛亮回信说:
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於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
诸葛亮知道李严只是在试探自己的态度,但诸葛亮也的确,从未真正考虑过要加九锡,乃至篡位。
在诸葛亮心中,有着远比九锡、帝位更为重要的追求。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坚持。
司马懿只是在人生的最后阶段,通过一次冒险的兵变,才真正掌握了类似于诸葛亮的权力,但他已经急不可待了。
因为他已经等了太久。
也许这个时候,他自认为终于已经超越了诸葛亮了吧。
书友剪影
三十几期读书会一路走来.
感谢孟老师和志愿者们的辛苦付出。
最近新增加了拍全家福这个小环节留念。
看得出大家很珍惜享受这个读书交流的机会。
感谢一路追随的粉丝、铁丝、钢丝、钢丝球们...
读书会一直有新鲜血液不断注入。
期待你的加入....
结
结束语
还好你来,
还好我在。
还好我们都有空,
来读一本书。
图文制作:宝宝秀
精彩回放
曹操最大的敌人是谁?
司马迁的鞭
重用小舅子的汉武帝
不须拈花,亦可会心--说说中土禅宗
上传读书会:下场太早的秦可卿与戏份太晚的妙玉
上传读书会之大隐隐于禅
王维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