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表姐聊天,她问起有没有打算生“二胎”的事情。我说“现在一个孩子都养的精疲力尽的,再生一个,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表姐说“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老大还可以帮忙照顾老二。所以,二胎养起来要比第一胎轻松多了”。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生二胎,为家里添新成员。不过,在养育两个孩子时,却有很大的差别。在养育大宝的过程中,那叫一个细心谨慎啊。宝宝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全家人都忙的人仰马翻。到了二宝出生,一个个都如“得道高僧”,一个比一个淡定,一个赛一个的“佛系”。很多人调侃说这完全是“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表姐就是这类宝妈的典型代表。
文艺女青年第一次当妈,坚持“科学育儿”,大宝完全“照书养”
表姐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文艺女青年,而且“玩心”比较重。刚结婚的时候,不想被孩子“束缚”住,所以直到结婚第5年,才生下了大女儿妮妮。初为人母的表姐一改之前的少女心性,想要做一个“好妈妈”了。
表姐也算是个“知识青年”,自然是看不上父母辈那“老一套”的“育儿经验”的,坚持要“科学育儿”。表姐夫父母去世的早,也没有念多少书,所以对“有文化”的表姐那是言听计从。表姐本来就爱看书,这一下又有了“必须看书”的理由。很快,当地书店里能买到的(那时候还不流行“网购”)育儿相关的书籍,悉数被表姐夫搬回了家。
表姐自从把那些书搬回家,每天除了给妮妮喂奶,其他时间都在看书。出了月子,几大箱的书,从头到尾都被表姐翻了好几遍了。于是,妮妮彻底“沦为”了表姐“检验学习成果”的“道具”,吃饭(奶)、穿衣、睡觉、玩耍......无一例外,全都要按照书上讲的执行。
有一次,几个月大的妮妮脖子上起了一些红疹子,表姐一看,这还得了?赶紧上网翻书查资料,可是不同的“专家”给出的结果都不一样,有人说“不要紧”,也有人说那可能是某种重大疾病的前兆,也不知道听哪个的好;打电话给熟悉的医生咨询,医生说多种因素都可能引起孩子身上起疹子,没有看到具体的情况,不好随便下结论;说法越多,表姐越发的慌了神,表姐夫一看,“有文化”的表姐都“发慌”了,那情况可能比较严重。夫妻俩一商量,赶紧收拾东西,开车带着妮妮去看急诊。
医院,半个小时的排队等待时间,表姐觉得好像是过了几万年。好不容易轮到他们了,医生问表姐“孩子哪里不舒服了?看起来不是好好的吗?”表姐把妮妮的衣领往下拉了拉,给医生看脖子上的几个红疹子,医生瞄了一眼,说“孩子流口水了,脖子zhe(伤口被水浸泡的意思)的不舒服,挠了的,保持脖子干爽,明天就好了”。即便是闹出这么大的“笑话”,表姐依然觉得就算是“虚惊一场”,也比孩子真有什么事,家长疏忽大意了要好千万倍。
因为照顾的实在是太精细了,表姐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照顾妮妮身上。原来那么爱玩的一个人,自从妮妮出生,再也没有参加过一次朋友的聚会(在生孩子之前,表姐一个星期至少三四场聚会),甚至没有时间收拾打扮自己,原本十里八乡“一枝花”的表姐,脸上也没有了往日的明媚娇艳,只剩下疲惫和憔悴,一年多的时间,好像老了十岁。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陡增,二宝只能“当猪养”
不知不觉的,妮妮10岁了,表姐也已“人到中年”(表姐22岁结的婚,27岁生的妮妮,这时候表姐已37岁),却意外怀孕了(妮妮是00后,那时候一家只能生一个,表姐在妮妮3个月的时候就上了“节育环”,没想到过了10年了,却出了纰漏)。那时候,二胎政策尚未放开,表姐对于这个意外到了的孩子的去留问题比较纠结。表姐夫说“既然孩子奔着我们来了,就是缘分,哪能不要呢?”于是,这个孩子就被留下了。
然而,在表姐怀孕不过3个多月的时候,二姨就生病了(表姐夫父母去世得早,老家又是偏远山区,所以结婚之后就住在了县城边上的表姐家,和二姨、姨夫一起生活),每个月的医疗费都是一大笔开销。眼看着家里的积蓄越来越少,表姐夫不得不跟人去外地赚钱(之前是在老家县城干活,离家近但收入不高),表姐挺着大肚子还要忙前忙后的照顾二姨。
二宝出生了,是个女孩,表姐给取名叫心语。对于二宝的出生,表姐夫淡淡的,一是生活压力大,表姐夫为了钱的事情忙的焦头烂额,实在抽不出多少时间表示关心,二是表姐夫当时让留下这个孩子,有一个没有说出口的原因,那就是“万一这是一个儿子呢?”(不说“重男轻女”,想要“儿女双全”,这是人之常情),现在又是一个女孩,多少是有些失望的。
表姐虽然依旧“母爱泛滥”,但是,表姐夫几个月才能回一次家,表姐一个人又要照顾心语,又要照顾生病的二姨,实在是力不从心。二姨的病一直不见好转,还越来越严重了,表姐只好把不到一岁的心语留在家里,给姨夫和妮妮照顾,医院家里两头跑。
姨夫一个大老爷们儿,而且那个年代(姨夫是50年代的人)的男人,大部分都有一些大男子主义,哪里干过照顾小孩子的事情呀,妮妮也才不过是一个11岁的孩子(还好那阵是暑假,妮妮不用上学),把一个只有几个月的奶娃娃交给这样的两个人,“照顾”的程度可想而知。
医院回来,看到心语抹的满脸都是泥,在地上爬来爬去,或者妮妮正在给她喂中午的剩饭(妮妮不会做饭,那都是中午姨夫做的大人吃的饭,妮妮给重新热了一下。那时候“商品化”的辅食还比较少,表姐偶尔也会给准备一些适合小宝宝吃的“辅食”,放在冰箱里,让妮妮热一下喂给心语吃,但也经常忙的顾不上。),表姐都心痛不已。
半年后,二姨去世了,家里因为给二姨治病,欠下了一屁股的债。于是,表姐在县城找了一份母婴用品销售的工作,赚钱补贴家用。因为之前看过那么多的育儿书籍,还亲自实践过(拥抱一下被妈妈当做了“小白鼠”的可怜的妮妮)表姐总是能解决宝妈们的各种疑惑,推荐的东西都既实用又好用,所以大家有购买母婴用品的需求,都很愿意找表姐。
表姐工作表现出色,很快升了主管、经理,店长。工资越来越高了,但也越来越忙了。明明工作的地方离家不过2、3公里,却总是早出晚归,一天能待在家里的时间少得可怜。表姐说自己也觉得亏欠心语太多了,但是没办法,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太大,不拼不行呀。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顾得了这一头就顾不了那一头,也就只能把她“当猪养”了。
“当猪养”的二宝却比“照书养”的老大乖巧伶俐,宝妈一句话,我恍然大悟
5年前,我准备结婚了,按照我们老家的习俗,表兄弟姐妹要有人“送亲”的,我的表兄弟有十几个,表姐妹却只有2个,另一个还远嫁外地,所以表姐自告奋勇要去“送亲”。于是,我回家的时候就先去了一趟表姐家。
我一下车,就看到表姐已经在路口等着了,旁边还站着一个3、4岁的小女孩。我刚喊了一声“姐”,那个小女孩就甜甜的叫着“姨姨好”(老家的习俗,没有亲戚关系的女性称呼“阿姨”,有亲戚关系的按关系称呼“姑姑”或者“姨姨”)。表姐说“这是心语”,我就知道那是表姐家的二宝了。
寒暄了几句,表姐就说要去做饭,我说我刚吃过,先不着急,表姐说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坐下说说话吧,好几年没见了。我和表姐聊天,心语就和邻居的小女孩在旁边玩游戏。过了一会儿,表姐去做饭了,心语有模有样的给我表演了唱歌、跳舞、讲故事。吃完饭,我说想把头发洗一下,心语就拉着我跟我指在哪里洗头,告诉我热水器怎么用;等我洗完了,心语已经拿着毛巾和吹风机在旁边等着了。那时候心语才3岁多,刚上幼儿园(我是年底结婚的,心语是那年9月份上的幼儿园)。
妮妮那时候正上初二,晚上下了晚自习才回来。进门朝我看了一眼,就准备进自己的房间了,表姐说“没看见有客人吗?连声招呼都不打”,妮妮才说了一声“姨姨来了”,说完就进了自己的房间。过了老半天,才从房间里出来,表姐又一样样的交代着,给她留的饭菜,哪一样都放在哪里。妮妮吃完了饭,在客厅迟疑了一下,还是什么话也没说,又进自己的房间去了。晚上临睡前,表姐还在叮咛着“天气预报明天要下雪了,晚上把你的羽绒服拿出来......”
前年年底,表姐突然打电话说她到西安了,说是要顺道过来看看我。我以为表姐是过来出差,见面才知道是心语之前参演的一个歌舞剧得奖了,前段时间收到通知,这个节目被少儿春晚节目组选中了,所以表姐这次是专门带着心语过来录节目的。
到了我家,心语问“怎么没见若兰妹妹呢?”,我说“若兰正在睡觉呢”,心语立即提醒表姐“说话声音小一点,不要吵到妹妹睡觉”。过了一会儿,若兰醒了,心语问道“我能和妹妹玩吗?”得到我的允许,才拉着若兰的小手,说“我是心语,我是你的姐姐,你叫什么名字?”若兰不想被抱在怀里,想要下来自己走。那时候若兰还不到1岁,才在摇摇晃晃的学走路,心语就一直跟在若兰后面,看到若兰摇晃,就赶紧扶住。
看到才不过5岁多的心语如此乖巧伶俐,我忍不住夸赞一番,并称赞表姐“教育的好”,表姐说“再别说是我教育的好了,这些年我是忙的不可开交,都没怎么管过她。我这是典型的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也可能是老天爷可怜我这些年事情太多,实在抽不开身吧,心语这孩子还真的很让人省心。”
表姐提起了老大,我就随口问道“妮妮今年上高一了吧?”表姐说“去年没考上X中(县里唯一的一所省级重点高中,招的都是当地比较“拔尖”的学生),其他的几所高中又不愿意上,今年在复读呢。整天跟我闹着说不想上了呢。唉,妮妮这孩子简直就是来向我讨债的,在她身上,我操的心比在心语身上多十倍,她要是有心语一半懂事,我都满足了”。
我当然不好继续说妮妮的事,就再次把话题转移到心语身上。我说“心语确实是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这不排除她生来就比较让人省心的先天因素,但这和后天良好的教育也是分不开的。”表姐说“那是自然,生妮妮那会儿,我对怎么培养孩子一窍不通,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到了生心语那会儿,我对养孩子这事儿已经是无所不精了。你哥(表姐夫)总说我太偏心妮妮了(表姐夫开始对心语淡淡的,但后来见心语非常乖巧伶俐,反而更宠爱心语一些),其实这些年回想起来,我对妮妮也是内心有愧呀”。
生活中,很多宝妈都在感慨,自己家老大是在“照书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孩子却依然平庸无奇。到了老二出生的时候,两个孩子实在是顾不过来了,只能“当猪养”,结果老二总是出人意料的聪明伶俐、懂事又能干。实在是想不通,这是什么原因?表姐的一番话,让我恍然大悟,“当猪养”的二宝却比“照书养”的老大强,下面这3个因素是关键:
1、有了大宝当“小白鼠”,父母积累了经验,学会了预判与筛选,二宝“当猪养”也很少会犯错。
生大宝的时候,宝爸宝妈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对于怎么培养教育孩子这件事,基本上是一窍不通的。于是,只能通过书本、网络、讲座进行“补课”。但是,那些专家们的学说、论著,只是从理论上说得通,只是一个“概率论”(大概率上是对的),到了实际应用的时候,还需要根据自家情况做各种调整。甚至还有一些滥以充数的所谓“专家”,本身就是“半瓶水”,有些言论乍一听好像挺有道理,但实际上根本经不起推敲。可是,初为父母的新手爸妈们是很难甄别判断出来的,一味的“照书养”,免不了走很多弯路。
老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宝基本上都被新手爸妈当成“小白鼠”,用来“练手”了。等到了养二宝时,通过几年积累,父母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建议是对的,可采纳;哪些是错的,无须理会;哪些是对一部分人有效的,可以有选择地试一试。由于父母们有了预判与筛选,养二宝可以避免做很多无用功,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了怎么去针对自己的孩子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养育方式,所以,就算是“当猪养”,也很少会“犯错”。
2、父母已经修炼“成神”,心态已非新手爸妈可比,良好的心态是对孩子最大的滋养。
对于新手爸妈来说,来自书本、专家、朋友的建议就是自己的“救命稻草”,然而,很多“绝招”用在自己的“熊孩子”身上,却丝毫不起作用。这会让缺乏经验的父母们无助又焦虑,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甚至打骂,这会对孩子造成很多不良影响,甚至是很大的伤害。虽然事后他们会自责、反思、调整自己,但有些伤害一旦形成,就很难挽回。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是在不断地成长的。经过了几年“修炼”,父母们的育儿技能有了很大提升,他们很容易就能够搞定在养育大宝的过程中让自己焦头烂额的难题;他们知道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独立的个体,遇到问题也会有针对性的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调整和引导,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领悟到儿童的成长是个缓慢的过程,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所以心态上也会更加的平和。
等到养二宝时,父母已经修炼“成神”,不管是技能还是心态,都已非养大宝时可比。所以,养育大宝时犯过的错,他们不会再犯,就算二宝某些地方做的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他们也能更宽容的去看待,更耐心的去教导。父母良好的心态,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心理滋养。
3、过度“精细”的养育方式,会阻碍孩子的发展,适度“放手”,孩子能成长得更好。
养大宝时,爸爸妈妈们都是初次为人父母,那种喜悦之情,是根本藏不住的。所以,对大宝通常都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养育孩子的时候自然是万分的小心谨慎的,孩子什么都不能摸,不能碰,稍微动一下,家长就怕有危险,赶紧阻止。孩子因此失去了太多探索、学习的机会。
现在的80、90后父母,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通常都是好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想要干什么,还没开始做,家长就赶紧冲上去帮忙做好了,甚至不需要孩子提,家长们提前就已经把所有的事情帮忙打点好了。渐渐地大宝越来越依赖,独立性越来越差。
随着大宝一天天长大,父母们逐渐感觉出了不对劲,原来自己这种过于“精细”的养育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孩子的发展。有了大宝的前车之鉴,到了养二宝时,父母们更容易做到适度“放手”,不“包办”。来自父母的外援少了,“当猪养”的二宝的“独立性”反而被激发出来,孩子本身的动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就变得强大起来。
不论是“照书养”还是“当猪养”,不一样的“心态”同样的“爱”
很多人都说,当初养大宝的心思,堪称每个妈妈的「涅槃」史。从一个“啥也不懂,爱谁谁”的小姑娘,蜕变为一个“耳听四面,眼观八方”,“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女超人,也不过就是一个孩子的距离。
第一胎时,作为新手妈妈,我们想追求完美,难免就会陷入焦虑。我们翻看各种育儿书,听各种育儿课堂,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这都没有错。可最怕上纲上线,照本宣科。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如果总是按书里的“规矩”,精贵喂养,那难免会限制太多,挤压了孩子的成长空间。
常言说“一回生,二回熟”。有了养育大宝时积累的经验,养二宝就是轻车熟路,妈妈少了很多顾虑和担忧,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从容面对。所以,老二得到的生长环境要比老大好很多,自然更“早慧”。
当然,所谓的老二“当猪养”,并不是对老二不管不顾,而是更加从容淡定的面对孩子的成长。不论是“照书养”还是“当猪养”,只是养育方式的不同,对孩子的爱千万不能“有分别”。既不能因为父母的“偏心”,造成兄弟姐妹间的隔膜,更不能会向孩子灌输类似“谁乖就爱谁”这种“爱是有条件”的错误观念。无论哪个孩子更聪明些,家长都要一视同仁,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