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钟表界,超过70%的技术都是由法籍瑞士著名钟表大师亚伯拉罕·路易·宝玑AbrahamLouisBreguet发明的,宝玑被称为现代制表之父”,他发明了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复杂功能的陀飞轮、万年历和三问音簧。
▼陀飞轮Tourbillon
宝玑先生于年6月26日,获官方机构颁授一款崭新调准装置的专利权,有效期十年,命名为“陀飞轮”。
陀飞轮是机械钟表机芯中的一个装置,它的原理就是把游丝、叉式杠杆和擒纵系统设计在同一轴上运作,陀飞轮在运行时会不断旋转,以减少地心引力造成的影响。
搭载陀飞轮装置的宝玑表款宝玑最初发明陀飞轮是针对怀表受地心引力影响大的问题,因为怀表垂直的放在口袋中,或挂在颈上时,地心引力会影响摆轮摇摆速度,导致出现误差。
陀飞轮装置极其复杂,而且制作成本及工艺要求相当高,因此陀飞轮就成了高级手表的代名词。后来也有制表大师制作出第二代、第三代陀飞轮。这里不详述。
▼降落伞防震器Pare-chute
这个降落伞防震器由宝玑先生在年发明。这一防震器将转轴固定于安装在板簧丝上的凹面轴承宝石上,这一装置是因加百录Incabloc等现代防震装置的先祖。
制表师为了保证精确度,减少摩擦,会将表壳内的平衡摆轮转轴做到直径只有0.07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因此当手表遭受撞击的时候,轮轴是最脆弱易损的组件,非常容易折断,一旦损坏,就无法平衡旋转,进而导致手表误差变大、停走。
于是,宝玑先生用一个金属片固定红宝石轴承,而不是直接将红宝石轴承固定在夹板上,这样就可以利用金属的弹性将手表受到撞击时的部分力量消耗掉,进而保证摆轮轴的安全。为了提高避震效果,这个金属片被做得尽量曲折,因为越曲折就越长,越长减震效果越好。
从年开始,宝玑的“perpétuelle”自动上链表开始采用这一装置。很快,所有他创制的表款都搭载了这项发明。在年的全国展览会上,他确定了最终造型。有时也被称为摆轮弹性悬挂系统的pare-chute避震器(也称降落伞),是“Incabloc”等现代防震保护系统的先祖。
▼音簧GONE-SPRING
年,宝玑先生创造了由音簧运转而非响铃运转的打簧表。打簧表也称问表Repeater。两问表可以报“时”和“刻”;三问表可以报“时”、“刻”、“分”。
打簧表最初的技术装置是英国钟表匠EdwardBarlow在年发明的齿条式报时机构,此后,制表师们不断改良,将打簧表的精确度从刻钟提升至分钟。
搭载音簧装置的机芯而宝玑的发明为问表带来了新的发展。最初音簧放在机芯底部,与腕表呈直线排列,后来修正为围绕机芯边缘的设计。它能大大减少打簧表厚度,同时使得音调更加和谐。这项实用的发明,被许多当代制表大师采用。宝玑也发明了多种打簧表的打簧机制,以刻钟、半刻钟和分钟为报时单位。直到今天,三问表的复杂度依然是排名最高的。
▼万年历Perpetualcalendar
万年历表机芯的研究始于17世纪初期。史上第一个具万年历功能的钟是在年由日内瓦的达布创制的,年施尔曼也制造了一个。
万年历表机芯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主管时、分、秒一般的计时工作;另一个部分就像一套天文自走模式,以一枚微型的卫星齿轮系统运作。整个系统自转一周需要四年。凭借这个系统,万年历表可以将历法中复杂的大小月、闰年等计算得一清二楚。如此复杂的算法要靠一些大小不等的齿轮运作、计算,并塞进一个小小的表壳里,可以想见其工程之困难度。这也是为什么万年历手表数量如此稀少,价格却又是永远居高不下的原因。
搭载陀飞轮装置的宝玑表款各个品牌的万年历表除了造型各异,表面设计有别外,有一个共通的限制,就是日期的准确度都只到年。这是因为所有的万年历机芯都只能计算四年一闰,无法进一步计算百年不闰,但每四百年要闰这么复杂的算式,如果要达到这个程度,其日历系统自转一圈就要四百年。
▼摆轮游丝BALANCESPRING
摆轮游丝的最初发明者是荷兰数学家惠更斯Huygens,惠更斯于年发明出的扁平摆轮游丝,以铜或者铁制成,仅有几圈绕线,等时性仍需完善。尽管尚有缺陷,但却能满足摆轮要求,使其和钟摆一样准确。
年,宝玑先生将游丝的末端提升并且减少游丝的弯曲度,保证摆轮游丝能够同心发展。事实证明摆轮游丝实现同轴效果更好,能减缓摆轴的磨损程度实现精准计时。此外,宝玑进一步优化双金属补偿杆,以抵消温度变化对摆轮游丝造成的影响。
搭载摆轮游丝装置的宝玑表款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制表商使用宝玑游丝来制作高精准时计并在其时计内盖镌刻大写字母的“SpiralBreguet”或“BreguetOverco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