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万年历快速推算四柱的方法

01黄历查询

万年历是我国古代传说中最古老的一部太阳历。为了纪念历法编撰者万年

功绩,古人便将这部历法命名为“万年历”。现在人们所使用的万年历,实际上就是记录一定时间范围内(比如年或更多)的具体阳历或阴历的日期的年历。

02万年历来源的传说

要想追寻万年历的由来,那故事得从远古时代的商朝说起。传说那时有名的樵夫唤做万年,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砍罢了就坐在树下休息。

他眼望着树影出神,心中想的,仍是如何将节令定准的事。不知不觉过了大半个时辰,他才发现地上的树影已悄悄地移动了方位。万年灵机一动,心想,何不利用日影的长短来计算时间呢?回到家后,万年就设计了一个“日晷仪”。可是,一遇上阴雨天,日晷仪又失去效用了。这让万年感觉很是苦恼。

有一天,万年在泉边喝水,看见崖上的水很有节奏地往下滴,“滴滴答答”规律的滴水声又启发了他的灵感。回家后,万年就开始动手,他做了一个五层的漏壶,利用漏水的方法来计时。这么一来,不管天气阴晴,都可以准确地掌握时间了。有了计时的工具,万年更加用心地观察天时节令的变化。经过长期的归纳,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只要搞清楚日月运行的规律,就不用担心节令不准了。

有一天,万年就带着自制的日晷仪及水漏壶去觐见天子祖乙,说明节令不准与天神毫不相干。祖乙觉得万年说得很有道理,就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盖起日晷台、漏壶亭,又派了十二个童子供万年差遣。从此以后,万年得以专心致志地研究时令。过了一段日子,祖乙派阿衡去了解万年制历的情况。万年拿出自己推算出的初步成果,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荣枯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听后,非常忐忑不安。他担心万年制出准确的历法,得到天子重用,会直接威胁到他的地位。于是阿衡就以重金收买了一刺客,准备行刺万年。无奈万年全心研究时令,几乎从不离开所住的日月阁。刺客只好趁夜深人静之时,挽起了弓箭射杀万年。

只听得“嗖”的一声,一箭射中了万年的胳膊,万年应声倒下。童子们高喊捉拿刺客,守卫的兵士及时抓住了刺客,将他扭送天子。祖乙问明了是阿衡的诡计,就下令将阿衡收押,亲自到日月阁来探望万年。万年就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报告给祖乙:“现在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希望天子定个节名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当时祖乙见万年为了制历,日夜劳瘁又受了箭伤,心中不忍,就请他人宫调养身体,万年答道:“多谢天子厚爱,只是目前的太阳历还是草历,不够准确,要把岁末尾时也闰进去。否则,久而久之,又会造成节令失常。为了不负众望,我必须留下来,继续把太阳历定准。”此后,经过了数十个寒暑,万年精心制定的太阳历终于完成了。当他把太阳历献给祖乙时,已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祖乙深受感动,就把太阳历定名为“万年历”,并封万年为“日月寿星”,这就是“万年历”名称的由来。

万年历是一种将公历、农历、干支历相互对应,编排在一起的历学工具书。查用万年历,主要是使用年历中的干支纪时。

干支纪时是我国独创的历史最悠久的历法。它以天象为依据,符合物候特点,体现了五行旺衰。在诸多学科中,有着其它历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干支纪时,在中医、气功、周易数术、农作、历法等领域中:有着特殊的实用价值。每当需用干支纪时,而需用者手中没有万年历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

0推算干支的办法所谓“干支”,即“天干”和“地支”的简称,是古代人们用以计算年、月、日、时及方位的符号。

天干有十个,分别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还有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共有六十个组合。古人就用这60个组合循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组成了干支纪元法。纪年:干支历的纪年以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为年分界线,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进行标注。从甲子到癸亥,循环更替至无穷。纪年的该组干支可称为年柱。以下是60甲子年的排列顺序:01.甲子02.乙丑0.丙寅04.丁卯05.戊辰06.己巳07.庚午08.辛未0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0.癸巳1.甲午2.乙未.丙申4.丁酉5.戊戌6.己亥7.庚子8.辛丑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每一对干支代表一年,逐年依次就位,从甲子到癸亥共60年为一周,而后又从甲子开始,周而复始。纪月:干支纪月,采用每个地支对应24节气,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自某节气至下一个节气,以交接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公历的月长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关;干支历的年月日均由天象决定,无需通过人为调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规律的一部历法。至今干支历依旧流行于万年历等书,用于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纪日:纪日是干支的最早用法,一个昼夜是一天,用60个组合来依次纪日,比如今天是甲子日,明天就是乙丑日,60天一个循环,新的一天从正子时开始,可查的干支纪日,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年),距今已经有多年了,这是迄今为止是世界上最早的纪日法。纪时:一天有12个时辰,五天共有60个时辰,分别用60个组合来表示,叫做“五日一候”。一个周期重复循环,周而复始。而一个时辰又被拆分为二,子时从0时到1时为早子时,从2时到24时为晚子时,晚子时又叫子夜或夜子。大家一定要熟记天干和地支的顺序。

本文介绍一种方法,只需记住十四字的歌诀。

一年中的干支纪时就可迅速算出。这种快速心算万年历的方法,叫"银盘子","银盘子"是民间术士创造的万年历速算法,历史悠久,以往采用师徒间口授方法传授,严禁外传,在此将"银盘子"合盘端出,公诸於世,以进一步探讨揭秘。

"银盘子"是以农历为基础,推算干支纪时的方法。农历有大月、小月之分,大月0天,小月29天。如果不考虑小月因素,农历两个月60天,与一个甲子六十组干支数目相符,即每两个月可重合一个甲子。按照这样一个规律,知道了某年的正月初一的日干支,就等于知道了三月初一,五月初一,七月初一,九月初一,十一月初一的日干支,这几个月的初一的日干支,应是相同的(有闰月者,月分稍有变化)因为农历中存在小月,只要知道某年有几个小月,其分别为哪几个月,所推日期经历了几个小月,干支纪日顺延几天就是了,这样心算干支纪日就变得十分简单了。心算万年历,必须了解以下四个要点:。(1)该年岁次;(2)正月初一的日干支;()立春的日、时;(4)当年几个小月,分别为哪几个月。

"银盘子"仅用了十四个字的歌诀,便将以上四个问题圆满地解决了。"银盘子"的创造者,为了保守秘密,在编制口诀时,采用了"加密术",即对同一地支,往往采用多种称谓。这样做,一是提供了多一些的音韵,使编出的歌诀押韵。而更主要的是为这种心算法采取了"加密"。同一地支众多称谓,变换使用,即便外人听到也不得其解。

04先介绍一下"银盘子"对地支的不同称谓:子-起;子、鼠、福、延丑-丑、牛、田、下、归寅-闫、山、虎、狸、豹卯一宋、临、兔、布、貉辰-龙;纲,鲛、正、义巳-女、塘、初、蛇、鳝、印午-午、周、獐、鹿、马未-六、禽、羊、英、岸申-金、申、猴、猿、笼酉-兆、酉、刀、智、鸡戌-陆、狗、犬、豺、狼亥-亥、猪、降、余、祥。

"银盘子"不但对地支称谓进行了加密处理,为了便于记忆,控制歌诀字数,还设置了一些相关月份的简称。当同一年中,三月、七月、十一月均为小月时,可称"水局"。水局申子辰也,指辰月,申月、子月。当同一年中,正月、五月、九月均为小月时,可简称"火局"。火局寅午戌也,当一年中,二月、六月、十月均为小月时,亦可简称"木局"木局亥卯未也。当一年中,四月、八月、十二月均为小月时,亦可称"金局";金局巳酉丑也。在简称中,有时还使用了季节中孟、仲、季的称谓。如一年中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均为小月时,可称为"孟月"。在一年中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均为小月时,可称谓"仲月"。在一年中,三月、六月、九月、腊月均为小月时,可称"季月"。"银盘子"还规定:一年中二月、四月、六月为小月时,可称"玉兰"。八月、十月、腊月为小月时,可称"金蝉"。另外遇到闰月,分别以前、后、双表示。如后五,指闰五月,前三,指前三月,双七指前、后两个七月。

"银盘于"还将十天干用五色来代表:甲乙-青丙丁-红戊巳-黄庚辛-白壬癸-黑。了解了以上规定,"银盘子"就-可以破译了。举年"银盘子"歌诀如下:戊子(1)青牛(2)廿六()临(4)

玉兰(5)金(6)狗(7)子(8)上寻

解释:(1)戊子:年岁次,(2)青牛;青为木、牛为丑、指乙丑。该年正月初一为乙丑。()廿六;即腊月廿六。指立春为腊月二十六。一般立春最早不会早于腊月十五,晚不会晚于正月十五。所以十五后的时期指腊月,十五前的日期均指正月。十五这个日子较为特殊,为了便于区别,腊月十五称一五,正月十五称十五。(4)临:卯。指卯时立春。(5)玉兰:指二月、四月、六月是小月。(6)金:指申月,七月为小月。(7)狗:指戌月,九月为小月。(8)子:指十一月为小月。

歌诀的第一句交待了戊子年正月初一为乙丑日,腊月二十六日卯时立春.第二句说明了有六个小月,分别为二、四、六、七、九、十一月。

试用心算法推算年五月初一日干支通过歌诀知道:正月初一为乙丑,如暂不考虑小月因素,三月初一,五月初一也为乙丑。因五月初一经历了二月、四月两个小月,顺推两天,五月初三为乙丑,五月初一退回两组干支,应为癸亥。干支纪时系统,除了干支纪日,还有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时.干支纪年不必计算。干支纪时,规律性很强,使用"五鼠遁"简单地即可算出。惟于支纪月稍复杂。以下介绍干支纪月的推算方法。

干支纪月是指节气月。是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实际上是研究从立春时刻推算十二节气的交节日时的方法,节气时间是根据太阳直射地球某一纬度的时间而确定的,是属于太阳历范畴。农历月是以月象为依据,以月球的朔望确定一月,是属.于太阴历的范畴,要做到从立春节开始,推算其它节气交节的农历时间,馀了要考虑小月因素以外,还要在农历月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修正值,使之符合太阳历。

歌诀是:立春时刻起根源,惊蛰倒退时辰三,要知清明三月节,不用加减做龙坛。加八时辰是立夏,二日退一芒种天,三日四时为小暑,五天秋到衣食干。五日十时交白露,六日五时寒露天,六日七时立冬节,六日四时大雪连。五日九时交小寒,推算不会差半天。

以上是从立春节时间起计算不同节气,需要加上有不同时间修正值。

了解了由立春起,推算十二节气时修正值,再根据"银盘于"歌,即可算出一年中的任何一个节气的交节时间,知道了交节时间,就能确定干支纪月的起始。

试以年为例,推算立冬时间,确定干支纪月。

"银盘子"歌诀曰:"丁酉癸卯初五蛇,木局后刀四申丑上查"。"银盘子"所表达的意思为:年岁次丁酉,正月初一的日干支是癸卯,正月初五巳时立春。十月、二月、六月、闰八月、四月、七月、腊月为小月,该年闰八月。

立冬节为十月节,因该年闰八月,所以立冬节在阴历九月中,该年正月初五立春,设九个月后的初五(即九月初五)立冬。立冬前经历了五个小月(小月29日,干支月约0日),先补上五日,再加上修正值六日七个时辰,即为立冬时间。

立冬日期为:九月初五巳时+(五日)+(六日七个时辰)=九月十七日子时。

根据"五虎遁"规定,干支月为辛亥月。再以年为例,推算芒种节时间,确定干支纪月。

"银盘于"歌诀曰:"戊寅癸亥初五戌,印酉龙羊闰前七"。

"银盘子"所表达的意思为:年岁,次戊寅,正月初一日干支为癸亥,该年正月初五戌时立春。该年四月、八月、三月、六月、前七月、十一月为小月,是年闰七月。

芒种节为五月节。

芒种经历了三月、四月两个小月,修正值为二日退一时辰。正月初五立春,设五月初五为芒种节。芒种节交节时间为:五月初五戌时+(两日)+(两日-1时辰)=五月初九酉时。根据"五虎遁"规定:干支月为戊午月。

"银盘子"是先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心算万年历法。只要将六十甲子热练掌握,用心记住十四个字,即可推算出一年之历法。记住数百个字(几十个歌诀)就可推算数十年的历法.可以说学会此法,即胸有历书,很有实用价值。

现在大力提倡学术交流,不搞门户之见,完全可以去掉"银盘子"的加密做法,重新编制歌诀,使之更简明、易记,让更多的人掌握心算万年历法,使这种隐匿在民间的秘术服务于社会。

05速算干支年历歌诀(-)51.辛卯丁丑廿八夜二五七九与子月52.壬辰黑猴初十虎正三六九子前五5.癸巳丙申廿一蛇正三四七十腊查54.甲午庚寅初二申二四五七十月真55.乙未青鸡十二亥火局前三七蛇在56.丙申己酉廿四虎正三五六八与猪57.丁酉癸卯初五蛇玉兰后八七十腊58.戊戌丙寅十六申四六七九子月真59.己亥辛酉廿七猪正四六月金蝉出60.庚子乙卯初九虎二四后六金蝉舞61.辛丑己卯十九蛇二四六九子鼠爬62.壬寅甲戌三十申正三四六九腊真6.癸卯戊辰十一亥玉兰后四鸡牛在64.甲辰黑龙廿二虎二四七九再加五65.乙巳丁亥初三辰正月五八季月临66.丙午庚辰十五羊后三五八九牛羊67.丁未青龙廿五狗三六七九子上走68.戊申己亥初七丑正三六子后七九69.已酉癸亥十八辰金蝉三五还有寅70.庚戌丁巳廿八未二三五八子月对71.辛女壬子初九戌水局正四后五居72.壬子红鼠廿一卯正三四六八子小7.癸丑庚午初二辰二四五七八子真74.甲寅甲子十三羊后四五八水局长75.乙卯戊子廿四酉三五六八十一九76.丙辰壬午初六鼠五九后八水局主77.丁巳丙午十七卯二五七九子丑找78.戊午庚子廿七马二五八十腊月查79.已未木羊初八酉(闰六)二三五七十与丑80.庚申己未十九鼠二月三月七十五81.辛酉甲寅三十兔正三四六猴与猪82.壬戌戊申十一马玉兰后四七九查8.癸亥壬申廿二酉二四五七亥猪走84.甲子丙寅初三夜二五六八九后十85.乙丑庚寅一五卯正四六八狗鼠跑86.丙寅甲申廿六午正四七九牛与鼠87.丁卯戊寅初七猴二四后六九子丑88.戊辰壬寅十七亥九月玉兰丑牛在

89.已巳丁酉廿八寅二三五七九月真

90.庚午壬辰初九蛇正三四六后五八

#优质作者榜#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ys/163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