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温上升引起的南极冰盖消融,曾是科幻领域的讨论,现如今却有可能成为现实。
当前,全球变暖的现象已是公认的事实,极地冰盖的消融似乎已无法避免。观测数据表明,南北极的冰盖消融速度正创下历史新高。若南极冰盖完全消融,全球海平面预计将上升52米。一旦海平面升高,全球许多沿海城市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中国的沿海城市又将如何逐步被海水吞没呢?
世界的水塔——南极冰盖位于地球南极的南极洲,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表面覆盖着厚达数千米的冰盖。在南极圈内,大约有万平方公里的地面被冰盖所覆盖,占到南极大陆总面积的98%。
这些冰盖的厚度普遍在至米之间,其中最深处的冰盖厚度甚至超过米,接近珠穆朗玛峰的一半高度。
南极冰盖含有全球超过90%的冰量,并储存了超过70%的全球淡水资源,因此有“地球水塔”的美誉。
除了主要的冰盖之外,还有约万平方公里的陆缘冰,我们常在新闻中看到的冰川消融形成的冰山,主要来源于这些陆缘冰。
大约万年前,地球的超大陆开始瓦解,形成了非洲、澳洲、南美洲等大陆板块,南极洲是最后从南美洲分裂出来的,从而形成了德雷克海峡。
大陆的分裂导致了洋流和大气环流的改变,南极周边的洋流隔离了外界的暖流和热量,加上南极地区日照较少,最终形成了一个被厚厚冰雪覆盖的大陆。
如果不是人类的活动影响,地球的气候可能会持续保持原有状态,但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南极冰盖也在不断融化。
冰川不仅储存了大量的水资源,帮助维持海平面和地球温度的平衡,还能通过反射阳光来减少地球吸收的热量。一旦冰川融化,反射的阳光减少,地球保留的热量增多,进一步加剧全球气温上升,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目前来看,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似乎已无法逆转,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减缓这一过程。
《巴黎协定》的目标是试图将本世纪末全球气温上升的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不超过2摄氏度(相比工业革命前)。但气温的上升和南极冰盖的融化,将对中国及全球其他沿海国家造成何种影响?沿海城市的消失过程又将是怎样的呢?
沿海城市将遭受灾难性打击南极冰盖的融化可能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约52米,加上其他冰川的融化,全球海平面可能整体上升66米,许多沿海城市将面临被完全淹没的危险。
由于全球贸易的需求,沿海城市通常是各国经济发展最繁荣的地区,通常这些地区越靠近海岸,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随着全球海平面的不断上升,不仅是沿海城市,许多目前看似是内陆的城市也将受到影响。在中国,江苏的盐城将是最先被海水淹没的地区,这里的平均海拔不到10米。随着海平面的不断上升,整个江苏省几乎都将被海水覆盖。
毗邻江苏的上海市自然也难逃此劫。而东北的沈阳和哈尔滨,尽管现在看来是内陆城市,海平面上升后,这些地区也将变成海洋,不再适宜居住。
届时,山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将被水淹没,只剩下一些高地可能形成岛屿。位于内陆的河南省将变成新的沿海省份,但也会有部分城市遭到海水的侵袭。
北京的平均海拔仅为43.5米,一旦海平面上升52米,大部分区域也将被淹没,许多历史建筑将沉入海底。
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和鄱阳湖,作为中国重要的淡水湖,将因海水倒灌而迅速变为咸水湖,加剧了中国本已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南极冰盖的融化和海平面的上升,将使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变成新的“亚特兰蒂斯”。这些地区的城市将被海水吞没,曾经的高楼大厦将成为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人们只能离开故土向内陆迁移。
东部沿海地区沉没,东北、华北及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受影响,可能变为盐碱地,不再适宜耕种,这对中国来说是重大的打击,可能导致粮食危机,国家的发展前景也可能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其他国家的遭遇也同样糟糕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将影响所有国家的沿海地区。
例如荷兰,这个国家已经有许多城市地势低于海平面,目前还能靠堤坝等人工设施抵御海水的侵袭。但一旦海平面上升超过50米,现有的所有防护设施都将失效,整个国家可能从地图上消失。
英国和法国也将面临类似的命运,虽然不会像荷兰那样全部沉没,但将失去大部分国土,这些本就不大的国家将变得更加狭小。
美国,这个东西两侧都临海的国家,在冰盖融化前,这种地理位置是其巨大的优势。但海平面一旦上升,无论是东岸还是西岸的城市都将受到影响。例如旧金山,可能只剩下几座山丘成为孤岛。
太平洋的岛国已经感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如瑙鲁已经在澳大利亚预备了土地,准备未来可能的全国搬迁。
如果海平面上升52米,太平洋的岛国可能完全被水淹没,这些国家的居民将无处可去。即便是瑙鲁已经做了搬迁的准备,也无法保证未来能够顺利迁移。
《国家地理》曾发表的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冰川融化,全球的洋流和气候系统将受到巨大的影响,非洲的许多地区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的未来生存面临巨大的挑战。
作为岛国的日本,自然也难以避免受到影响,海平面大幅上升后,日本人可能只能迁移到火山区域生活。
尽管日本的平均海拔较高,但这主要是因为其多山的地形。大多数人口密集的区域海拔在40至90米之间,这些地区在海平面大幅上升后很可能被淹没。
如何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对各国的沿海城市和人口构成威胁,尤其对太平洋大国而言,是一场灾难,甚至无处可逃。
此外,海水的侵蚀和倒灌将破坏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可能引发生物种的灭绝,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
大量淡水的流入海洋,不仅会改变全球的水资源分布,还可能扰乱现有的洋流和大气环流模式,导致更加极端的天气事件,对农业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这些灾难性的后果,无国家可独自承担,避免或减缓这些情况的发生,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尽管举办过多次全球气候会议并签署了《巴黎协定》,但目前效果并不理想。
全球气候变暖和冰川融化的问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面对和解决,现在已经有很多发达国家开始撒手不管,包括但不限于欧洲和美国等。
这些国家在工业革命和后续的石化能源大规模应用中,对气候变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们原本还希望通过各种气候协议和碳排放标准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但见效果不佳后,开始反悔不认账,准备撇清《巴黎协定》等气候协议规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