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湖南浏阳市,江西万载县池氏宗亲拜访

池氏网推荐语: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是的!

我们每一个池氏子孙都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姓氏,无论我们浪迹何方,我们都深深的爱着自己的故土,思念祖宗的嘱托!

不知从何时开始,池氏子孙不自觉踏上了寻亲之路……

前有池上舆、池云亮、池传錞等宗亲著书立说,探寻池氏起源和发展脉络;后有阿池于年开始创办“池氏宗亲网”沉淀并分类整理存世不多的池氏资料;到年4月,我很荣幸联络到阿池,大家一拍即合重新恢复池氏网站,在找寻回家的“路”一文中,我们就开宗明义提出“寻根问祖”是我们目的!

更多的宗亲身体力行,一直在寻亲路上……

寻亲路上,失望远远大于希望。但我们仍然孜孜不倦前行……

因为我们收获到了亲情,浓浓的亲情,割不开、断难舍的亲情……

这也是为什么每一个地方的池氏宗亲对来访寻亲的宗亲都是盛情款待,依依不舍送别……

湖南浏阳市,江西万载县池氏宗亲拜访记

时间:年8月5日-6日

地点:湖南浏阳,江西万载、上栗县

寻找“心灵归途”

湖南浏阳市居然有保存很好的光绪元年老谱,这就成了我一直希望前去拜谱的冲动。这个老谱的价值在于——很详细记录了池氏的历朝历代、列祖列宗的世系;查阅史料、细思量:中国从唐代开始,江西就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形成了中国最早、最大的“商帮”——“江右商帮”,其商业的繁荣,带来了“衣食足、礼仪兴”,形成了江西各大姓氏望族,“家家修谱,人人有谱”的局面。因此地处湖南江西交界之地的浏阳文家市镇能够有一部保存完好的老谱也就不足为奇。

特别是南宋王朝南迁、明代南京为第二政治中心,比邻的江西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各行各业均居全国先进水平,因此形成了江右商帮文化,这也是现在全国各地到处是“江西会馆”;江右商人足迹遍布全国和海外,伴随商人的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迁徙,他们出门第一要务,必须带上族谱,最不济也要带上“袱子单”;

按照修谱惯例“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浏阳池氏光绪元年老谱,应该是在前代老谱基础上的N次修编,池氏名人:清朝道光进士·翰林院编修池生春撰写《新邑良坑源流序》一文,让我进一步明白池氏源流的记录与考证的重要性。

池生春:族谱源流世系:

族谱源流世系

国家久安长治,德教洋溢,莫先于巨室之振兴;

而巨室之所重,莫先于谱系之修明。

盖谱系,固文献所由徵,而与书所相表里者也。

使普天之下,凡世系望族,咸讲于尊祖敬宗之谊,

人人亲其亲而长其长,

是即唐虞三代之所以时雍风动也。

讵非太平盛世哉?

当今圣天子,敦崇雅化,健行不息;

万机之暇,博览群书,详参载籍。

特命儒臣纂修《万姓宗考》,其于稽古右文,有加无已,

盖煌煌乎钜典也!

躬逢其际者,可不动木本水源之思乎?!

余隶籍云南,身居京邑,

久闻族属之盛,惟江右瑞郡新邑义宁州为最!

欲来联宗谊而不果。

今年春,族伯叔邮函数千里,录其宗谱,属序于余。

余披函三复,不禁慨然曰:“有是哉,诸伯叔之亟亟于尊祖敬宗,无忘先世之德业也!”

吾族始为西平,后为西河。

当周穆王时,封于渑池,即以所居之地为姓是也。

尝考隆汉之世,有允茂公,仕景帝,则封为城侯;

有邦耀公,仕明帝,则封平辽伯;

有瑗公,仕献帝,则授为河南中牟令是也。

其有授益州刺史者,则仕晋怀帝;

有授颖川郡者,则仕唐太宗;

更有授宁海节度使者,则仕唐高宗是也。

此固千枝万叶,同其根株;众派巨浸,同其原委也。

且我池氏族姓,甲于天下,散居各郡。

有筑苏湖之堤而立祠祀之者,其宦迹可钦也;

有特科状元而为琼林所欣喜者,其科名可羡也;

有为招讨使遂居闽石巴村而为鼻祖者,其世系可稽也。

故自隆汉以至大晋、大唐、大宋、大元、大明,千有余年,代有文人;

迄乎国朝定鼎以来,人文蔚起,科甲联登,则尤称极盛焉。

藉非祖宗蕴积累代之培植,曷克至此哉!

宜伯叔之各念不忘,而急急于谱系之修明也。

但前此各有支谱,而病其未合。

今乃总而合之,从流溯源,先合后分;

按图以索,恍乎一父之子、一子之孙。

诗曰:“君之宗之”。继称为大宗,继别为小宗。

小宗辨则大宗明,大宗明则族属可收。

是则余之厚望也乎!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云南楚雄县

愚族侄生春顿首拜撰

尽管此前有阿池总编对浏阳池氏族谱进行了部分考证,详见:池氏探源:《西河堂池氏族谱》卷一(公子池源流莹公世系)评述,但我的态度仍然是鲜明:存疑待考。我们要充分利用当今互联网的便利和各地古籍善本逐步上线的大好盛世,充分补正修订不足的地方。不能抓住一点不足,就全盘否定。

事实上,元末后部分世系已经补正了多地池氏缺乏的先祖世系和迁徙路径;仅举几例:

第一,经我大量查阅各地方志、族谱,结合四川巴中平昌、通江两地古碑文,似乎能够找到巴中平昌、通江两地断代的世系;

第二,结合贵州10余支池氏均为“临江府”迁出的口述历史或族谱记载,基本可以确定历史上著名的人口中转站“临江府”附近“新淦(干)县”池家村池氏的始迁祖为池异龙公,该地为贵州等地现10余支池氏的始迁地,人口外迁时间连续长达数百余年,前后10余支池氏迁往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

第三,重庆秀山池氏老谱明确记载:吾祖事汉有功,汉待功臣不薄,吾祖浮渭平吴,不辞艰难,奋发军中,力能强战,志欲恢复遂并江东。高祖临朝,大宴功臣。祖奉朝廷束赐“本祭江东浮渭公主镇国大王。”功盖当时。……秀山,始迁祖文旱公因顽皮私造大船,沿长江逆流而上,还带上大量歌舞乐伎……是何等奢侈浪漫,旅游成都等多地,后落脚四川岳池,再迁今重庆秀山。(原文见池氏网谱牒区“秀山谱”)

目前福建还有多支堂号为“西河堂”池氏,在一直寻找始迁祖的来源,似乎也在这个全谱中找到了相同的先祖名(年代也基本吻合)……

以上对比信息,给各地寻祖无头绪的宗亲们一线希望的曙光,其中的考证需要大量的史料来佐证,比如曾经的长江水运迁徙路径,“荔枝古道”、“私盐贩卖古道”、“米仓古道”等都是需要结合来考证,当然各地仍然需要大量搜寻当地史料,确定始迁祖的迁徙方式(含江右商人随商帮迁徙、征讨滇黔少数民族随军移民、征南调北、洪武移民、清初移民等)、落籍年代,以及当地民风民俗等,然后再结合浏阳池氏族谱进行比对考证。

族长与族谱

该谱全本下载







































山西白癜风医院
补骨脂针剂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ys/3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