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古城青砖马头墙,穿越明清古风间

央视《乡约》走进江西万载,这里是栏目主编张婷老师的故乡,一直想来她的家乡看看,在小雨中一走近,就被万载的文化底蕴所折服了,尤其是走进万载古城的那一刻,青砖灰瓦马头墙,我仿佛穿越在了明清古风间——

图文/朱文鑫

一早,与旅发委的闻老师约好,先是走进了万载古城。万载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古称阳乐、康乐。三国孙吴黄武年间单独设县,已有年建县历史。唐武德五年(公元年)县治由罗城迁龙山下,也就是现在县城所在地,至今也已近年,五代十国时期的杨吴顺义元年(公元年)始称万载县,于今也已逾千年之久。

图文/朱文鑫

万载历史悠久、人文昌盛。古代有南唐宰相宋齐邱、明代刑部左侍郎郭瑾、清代内阁大学士、礼部左侍郎辛从益等历史名人出自万载。是东晋名将谢玄及其孙山水诗派鼻祖、著名诗人谢灵运封地。至今,这里保留有明清时期古祠堂23座、民居、书院等其他历史建筑6栋,古街道1条,老店铺50余间,面积亩。目前,在县城内完整保留如此众多的古祠堂建筑已非常罕见,是我国宗法社会历史研究的重要历史遗存。

图文/朱文鑫

万载县城内原有“辛、宋、郭、彭”四大姓氏。万载田下位于万载县城西南,唐宋时期这里水草丰茂,后人开垦为田,种植席草和水稻,故万载人称“田下”。至明代这里渐次人口兴盛,后有“聚鸡犬桑麻之盛半康乐”之说。在田下,祠堂最多的要数郭姓,原有宗祠十余座。绿阴公祠是其中规模最大、工艺最精的一座,始建于明代天启七年,重建于清同治丙子年(年),距今又走过了多年的历史。

图文/朱文鑫

到了古城,首先走进了郭绿阴祠堂,郭绿阴万载康乐人,明永乐二十二年进士,正统八年(公元年),官任刑部右侍郎,后任刑部左侍郎。晚年辞官归田、告老还乡,归隐于田下。明成化二年(公元年)卒于万载,享年81岁。门首一副对联是对郭瑾一生的总结——他三十六岁中举、三十八岁进士及第,刑部为官十七载后回归故里。

图文/朱文鑫

我喜欢万载的建筑,现有保存较完整的众多古民居古祠堂,是典型的赣派古建筑的代表,其建筑布局体现了赣派古建筑的实用性和中国画审美性的完美结合。万载古城的建筑,折射出赣派古建筑哪些独特的光辉,我专门研究过故宫的建筑,之后就是徽派及其周边的建筑,万载的古建筑从空间、木石结构、天井式的独特,以及承重木构架、灰雕封火墙、白瓦白砖清水墙、铭文砖铭文板、雕绘工艺、祠堂凉亭等诸多有别于徽派建筑,形成了独有的综合建筑特色。

图文/朱文鑫

绿阴公祠五开五进,建筑面积余平方米,祠堂高大恢弘,装饰精美,运用了木雕、石雕、灰塑、彩绘等传统建造工艺,显得宽敞气派、富丽堂皇,其建筑规制与建造工艺在万载祠堂建筑中首屈一指。如果仔细察看,在山门板墙上我们依稀能看到一些刻划的线条,大家能看出是什么图案吗?——这是4个硕大的国民党党徽——抗战期间,国民党第19集团军罗卓英部驻上高、万载一线,这里曾经是国民党74军驻地。年3月,第19集团军在上高与日军展开激战,史称“上高会战”。上高一战中国军队重创日军,阻止了日军西进的步伐,也让万载古城免遭战火洗劫,保存至今。

古代建筑凝聚了先人对天地的认知与生存智慧。在南方,建筑多为合院式天井建筑,四周高墙中间天井,高高的马头墙既挡住了风、火对建筑的危害,也阻挡了外面花花世界的诱惑与干扰。天井既有采光、通风的实用功能,古人又赋予它风生水起、纳福聚财的美好寓意,各地都有“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祈盼家族兴旺发达、人兴财旺。

图文/朱文鑫

江西,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公元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为省名,“自江北视江南,江东在左,江西在右”,故江西又称江右。说起古建筑,人们常常想起徽派建筑,很少涉及赣派建筑。其实赣派建筑也是中国古建筑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万载,也与江右其他地区一样,至今尚有大量赣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县城古街区及大大小小的村落之中。据有关专家学者研究,江西古建筑大约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以婺源为代表的徽派建筑,其历史背景属于徽州文化圈的范畴;二是以龙南、定南、全南“三南”为代表的赣南围屋,与福建、广东相融合,属于客家文化圈范畴;三是几乎覆盖全省的天井式民居祠堂。

图文/朱文鑫

我最喜欢的还是万载古建筑的承重木石构架,看上去高大恢宏,堪与王府比气派。这里的祠堂民居多采用穿斗式构架承重,砖或土坯、土筑墙作围护的结构形式,即采用木构架和围墙分离的承重体系,有“墙倒屋不倒”之谓。赣祠比徽祠更注重内部构架和陈设的实用性,其内部格局多为二进三开间,一堂一厅,明代多前堂后厅,清代多前厅后堂,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卧堂,左右对称。木构穿斗式梁架,并依使用目的之不同,前檐部常做成各式的轩,形制秀美且富于变化。

图文/朱文鑫

另外,还喜欢她的精彩绘画,尤其是灰雕雕刻古色古香,均为有吉祥意义的图案,如雀鸟、蝙蝠、麒麟、狮子、老虎、双凤朝阳等,色彩典雅大方,既缜密又简约,朴拙中见深厚功力,含蓄里映现文化渊源,看上去栩栩如生,颇有神韵,鲜明地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建筑审美和研究价值。

图文/朱文鑫

图文/朱文鑫

图文/朱文鑫

在万载古城,砖记、墙记、梁记很普遍,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铭文砖不仅记录烧制的年代,还标明烧制者姓名,以示对质量的负责。有的铭文砖还清楚记载所建建筑的界限,俨然一个活生生的契产证明。

图文/朱文鑫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易氏宗祠,建于民国9年(年),历史不算久远,但建筑用料考究、做工精巧,尤其9对18根大石柱,通灵贯顶,雕刻精美,上刻对联9副,颂扬易氏先祖功德。万载易氏来自山西太原,脉分十支,唐宋时出有易重、易祓两位状元,故对联称“两朝状元万代兴,十支联宗一脉流”。清代乾隆二十八年,易氏有偕重、邦友两兄弟同榜考取进士,故此联曰“唐状元宋状元两朝鼎盛斯称燕冀贻谋,兄进士弟进士同榜堪钦真个凤毛济美”。

图文/朱文鑫

万载易氏大祠寝堂楹联显示,万载易氏家族以太原易氏为万载易氏始祖。由太原而分派,十支联族,孝思维则妥先灵聚列祖于一堂,万载荐馨,精爽式凭歆合祀从这幅楹联我们可以看出,万载易氏家族是从太原分派而来的,如今已融入到芸芸众生中了。在凉亭的石柱上的楹联上则这样记录着:唐状元,宋状元,两朝鼎盛,斯称燕翼贻谋兄进士,弟进士,同榜堪钦,真个凤毛齐美。这也是在向世人昭示,易氏宗族自唐宋以来就出过状元,后来又曾有过兄弟同榜“进士”的盛事。

图文/朱文鑫

万载以古祠堂见多,在我们的左侧还有周家祠、张家祠、高家祠和宋家祠,右侧有郭家6座祠堂和鲍家祠、彭家祠等。各姓祠堂毗邻而立、相安而处、和睦共存,我国儒家思想、家和文化、宗法社会的影响在田下得到最大体现。祠堂前大多原有月塘水道、石门牌坊、石柱旌表,有的虽然都湮灭在历史的岁月中,但万载十分重视古建修复与保护。

图文/朱文鑫

赣派建筑是赣文化的典型代表和文化符号,建筑是青砖黑瓦,建筑显露出青砖本身的材质,古朴、敦厚、优雅,代表了赣文化的精神内涵。建筑追求的含蓄之美,徽派建筑追求的轻盈之美。同时,又不失精美绝伦的建筑装饰,构成了万载古城的建筑特色,集纳建筑精巧,造就了中国古典建筑与艺术相结合的空间载体,是中国古建筑文化中的华美一章。

图文/朱文鑫

走在万载的古建筑群,不论是古祠、古民居、围屋哪种类型的赣派古建筑,都注重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并且强化楹联扁额的粉饰,注重八字门楼、藻亭的建设,另外,还于周围的树木、湖泊、河流、山脉当做构成风水的元素。赣派古建筑和青山绿水互为点缀,呈现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汇,乡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古意的田园风光画图。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万载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朱文鑫更新:.04.28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系统检查项目图
治白癜风有什么土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ys/4261.html